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祁靜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祁靜一

來自搜狗網的圖片

中文名字:

祁靜一
原文名 Qi Jingyi
出生 1656年
逝世 1719年
國籍 中國
別名 希拉勒
職業 伊瑪目

中國清代伊斯蘭經學家,蘇菲神秘主義學派戛迪林耶門宦創始人[1]。經名希拉勒,道號希拉倫丁(意為宗教的新月)[2]。回族。1656年(清順治十三年)生於甘肅河州[3](今甘肅臨夏)八坊小西關。1683年(清康熙二十二年)創立中國伊斯蘭教蘇菲派戛迪林耶教團。1719年(清康熙五十八年)病逝於陝西西鄉。享年63歲[4]

人物經歷

祁靜一(1656~1719) 中國伊斯蘭教戛迪林耶學派大拱北門宦創始人。經名希拉勒,道號希拉倫丁(即宗教的新月)。族。甘肅省河州(今臨夏)八坊小西關人。其先祖系大食人,因助唐平定「安史之亂」後落籍長安灞橋。明時,因避亂遷居甘肅河州(今臨夏市)小西關。靜一於清順治十三年(公元1656年)陰曆九月十九日出生於臨夏市八坊。他出生之前,其父蘇來曼巳去世了,三歲時慈母法土默也離開了人間。兄弟二人由祖母拜格亞撫養,全家祖孫三人,孤苦伶仃,相依為命,苦度光陰。
靜一自幼父母雙亡,由祖母撫養。7歲入清真寺經堂就學,攻讀阿拉伯文波斯文和伊斯蘭教經典,聰明好學,成績優異。清康熙十一年(1672),即隨畢家場門宦創始人阿卜杜·拉赫曼等去西寧向來華傳教的和卓·希達葉圖拉·阿法格求教,未得其傳。康熙十三年(1674),來華傳教的和卓·阿卜杜拉到河州傳教,收祁靜一為徒,向他傳授蘇菲派戛迪林耶隱修學理,並要他「拋家離鄉,獨自靜修」。祁靜一遵師命從此絕塵離俗,潛心道乘修煉,先後在河州楊妥家、陝西西鄉縣北寺、滴水崖、沙河坎的蔡家嶺及陝西留壩縣的紫柏山等山嶺幽僻之地靜修達9年之久。和卓·阿卜杜拉對其虔誠修行大加讚賞,說「吾道東矣」,遂將「天人之奧,性命之微,理道之旨,盡性之功」傳授於他,並賦予他在中國傳播戛迪林耶教理之責。
祁靜一受師命後,往來於四川閬中、陝西西鄉、甘肅河州等地,篳路藍縷,擇幽僻之地,結廬靜修,廣收門徒,傳播蘇菲主義學理。他「遵五時參拜之典,重七日朝向之禮」,謹守教乘,並以「今世後世、先天後天」、「明心見性,修己安人」之義,傳播戛迪林耶隱修學理,使大拱北門宦在河州、西鄉、閬中等地得到傳播和發展。
祁靜一堅持「以絕塵俗為入道之門」、「清心寡欲為修道之功」,他身體力行,教其弟子「以淡泊持其志,寧靜守其身。」弟子遍及四川、陝西、甘肅等地。著名弟子有馬如恆、馬騰翼、馬長清、妥化清、沙明清、王再清等,他們都以其師為榜樣,拋棄家室,在各地拱北修行養性,收徒傳道,使大拱北得以延續和發展。為使大拱北門宦師承道統連續,他親自擬定了大拱北前10代的命名次序:「一清風雲月,道傳永世芳。」清同治年間,其門弟子祁道和又加續了10代「敬誠先哲遠,克念悟真常」,合起來共20字,即20代。
祁靜一把蘇菲派的遁世隱修思想與中國老莊哲學的「清淨無為」思想相結合,他在《遺言》中說:「來來往往,終屬幻境,行行走走,到底成空」,視世事為空幻。進而論到「鷦鷯爭巢於林,只借一枝之棲,所占無多,鼴鼠竟飲於河,不過滿腹之水,所求有限」。他還要求教眾在現實生活中「饒一着」、「退一步」、「忍一步」、「息一怒」,以「養心神之精神」。

學術造詣

靜一除通曉阿拉伯文、波斯文外還有深厚的中文造詣。他喜讀詩書,擅長書畫,嘗賦詩填詞、撰寫論著,受到社會上較高的評價。如為闡揚伊斯蘭教尕德忍耶教理,將其一部名著取名《久照亭》,寓光輝永照宇宙之意。他的詩詞、論著,幾經兵燹,毀之殆盡,保留下來的甚少。但有些詩詞、對聯和一段《遺訓》迄今仍在流傳。現將搜集到的部份論著分錄如下:
1、《遺訓》:
憶余自西而來,感為主之生成,於今二十七載矣!始而安榻寺中,南北社之雅愛堪志,繼而建庵城西,數十家之深情難忘,親戚之所為者,無非至教,道末所圖維者,亦是清真。可戀者碧山綠水,可慕者樸素淳風,人謂余觀妙入微,則吾豈敢?余且思淡泊寧靜,乃其所願。叨蒙垂顧,莫酬分毫,雖浩浩之量,庶或見原;然區區之衷,多有抱愧。良夜思之,無由報人以德,我重思之,切願贈人以言。先民有言:饒一着,添子孫之福壽,退一步,寬駒隙之易過,忍一言,免駟馬之難追,息一怒,養身心之精神。善哉言乎,良可憶也。大凡非禮之加,唾面自乾者為賢,倘有橫逆而來,存心忍耐者為貴。否泰皆有命,何必爭長兢短,得喪總在天,不須論是說非。休掉三寸舌,只陷七尺軀。鷦鷯爭巢於林,祗借一枝之棲,所占無多,鼴鼠競飲於河,不過滿腹之水,所求有限。來來往往,終屬幻境,行行走走,到底成空。獨不見綠鬢末幾,而白髮早侵,又不見賀者才臨,而吊者隨至,想及於此,良可慨也。夫今者,餘年向衰,辭氣漸覺顫動,鄙性事懶,容止殊多不恭。況躬屆岩阱狹道,稍即偏倚,恐為所陷,且身駕汪洋扁舟,微起風波,必為所墜,聊具荒談,奉懇諸親,凡有公務,自度為高,若以私言,貽咎不少。開口神氣散,所以因箴自警,舌動是非生,是故座右常銘。伏維鑒照,原宥是禱。 2、詩詞對聯:
(1)真主無形,先天先地,一氣渾淪,究竟處原來這個「|」(阿拉伯字母「艾立夫」),聖人有教,至正至中,萬緣寂寞,歸根處只是些兒「。」(阿拉伯字母「哲曾目」)。
(2)絕塵僻谷為入道之門,清心寡欲為修道之功。
(3)真主之道,善身善世,至聖之教,成己成人。
(4)天人渾化至精學問在無我,復命歸真第一人品要如他。
(5)性命合一靈光普照萬古,天人無二妙理包羅千秋。
(6)讀書得妙意理合天經三十部,功修踐三乘道統古聖百千年。
(7)明心見性足微主聖淵源,承前啟後闡發天方道統。
(8)學祟五典胸懷八方,法備三乘理原一本。
(9)抱璞歸真之功自備三乘內,建綱認主妙悟常存七日功。
(10)敦五時參拜之典,重七日朝向之禮。
(11)心恆存乎守巳,身正方能化人。
(12)大道根本通西城,真傳流傳蟠龍山。
(13)一清峰雲月,道傳永世芳。
(14)一真清峰貫乾坤,雲月映照萬古同,道傳永世歸原體,芬芳馨馥滿春濃。
由於靜一喜讀漢文,愛好詩詞、書畫,對後來之大拱北門宦出家人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們在學習經典和功修之餘,把研讀漢文詩書作為一門必修的功課。各地拱北自興建以來均設私塾,民國以後開辦小學,以培養拱北青年弟子為主,兼收拱北附近的回、漢、東鄉、撒拉等民族群眾的兒童入學讀書,經費全部由拱北資助。如大拱北所設「臨夏大拱北小學」招收拱北內外的各族學生曾達一百多名,其中拱北滿拉有三十多人。培養了大量既懂伊斯蘭教經典又懂漢文知識的人才。人文蔚起,代不乏人。其中比較知名的有馬長清、妥化清、陳永清、穆再清、祁瑞峰、吉峰洲、馬碧峰、常瑞雲、高祥雲、馬能雲、妥慶雲、馬德功、馬真元(以上兩人為峰字輩)、祁升月、馬印月、鎖道林、楊道靜、沙道凝、喇道德、祁道和、拜道元、王道發、楊茂傳、蘇宗傳、米性傳、穆嘉傳、曹應傳、馬恩傳、王永貞、喇永貴、馬永緒、祁永衡、楊世潤、陳世緒、馬世學、劉明芳等。同時,各代弟子中還有些人愛好研究和收藏曆代名人書畫、詩書,古玩,玉器、善於培植名貴花卉、果木,飼養禽鳥、金魚等。
此外,大拱北出家人一貫堅持種田務農, 自食其力,儘量減輕群眾負擔。

醫德醫風

靜一不僅是一位虔誠的宗教學者,而且從其導師華哲阿卜董拉希處學得精湛的醫術,是一位濟世活人的醫學家。他所到之處,樂善好施,治病救人,施捨藥物而不取分文,受到廣大群眾特別是患者的尊重和稱讚。如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585年),靜一與其師漫遊四方,路經太原城時,見城門上張貼康熙皇帝懸賞求醫的「詔諭金榜」。師徒商定後,伸手揭下榜文,地方官署將他們二人護送至北京,為康熙皇帝治好了背痛。康熙帝深為感激,謝曰:「兩位祖長,真是華陀再世,扁鵲重生。」欲留京封官,但他們婉言謝辭,揚長而去。一時傳為佳話。 在靜一的言傳身教下,其歷代弟子都將祖上秘傳醫道也作為一門必修的課程,學習中醫理、法、方藥,炮製丸散膏丹,不少人還擅長針灸等。因此,名醫輩出,代不乏人,甚至「妙手回春」者也大有人在。如妥化清、祁瑞峰等,醫術精堪,馳名遐邇,韓映峰、楊雲峰、吉峰洲、常瑞雲、高祥雲、妥慶雲、馬能雲、祁升月、沙道凝、鎖道林、馬道寧、祁道和、王道恆、周道興、馬恩傳、穆宗傳、楊茂傳、拜允傳、曹應傳、馬承傳、馬永超、陳永安、馬永緒、馬世德、蘇世昌、馬世榮(桐生)、楊世衍、楊世俊、馬聯芳等,醫術高明,醫德高尚,受到群眾和患者的好評。特別是大拱北用祖傳秘方配製的三仙丹、七仙丹、九龍針、萬靈丹、椒羚丸、風明散、鹿茸丸、虎骨丹等成藥,療效顯著,聲名遠揚。如曾任甘肅省和臨夏回族自治州政協委員的馬聯芳(後名為蓮舫),用大拱北秘傳萬靈丹曾治癒了不少脈管炎患者,贏得了社會上較高的聲譽,為祖國醫學增添了光彩。

與世長辭

祁靜一在河州傳教歷經十八年後,於清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陰曆正月十六日在魚池灘靜室召集楊妥家教眾,拜認「楊妥家人為娘家」,並諄諄告誡要時刻認主拜主、愛國守法。同時還囑託:不久他歸真後,希望娘家人將他遷葬鳳凰山(即今之楊妥家紅山)。之後,靜一率弟子馬如垣、馬騰翼、妥化清、楊照清、妥玉清、楊潔清等,再度去陝西西鄉縣,繼續靜修和傳教。
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年)初秋,靜一自知不能久留於世,加之門徒多不在側,乃撰寫《遺訓》一文,囑示遵循。同年陰曆九月十一日,在西鄉縣城西郊獅子山麓之靜室內溘然歸真,享年六十三歲。其弟子馬如垣、馬騰翼、妥化清、楊昭清、祁遇先、祁瑞峰等,偕同地方紳耆、門徒穆敬安、羅永貴、馬玉桂、糜廷瑞、陳繼虞、撒自福、鎖道德等,將其安葬於西鄉縣城西郊靜室東側,即後來之鹿齡寺拱北。祁遇先、妥慶雲受靜一生前面囑,建修墓廬,依山立亭,題名:悠久亭。並以修建墓亭時,見一對梅花鹿伏松下,群眾認為「鹿齡千歲」,是吉祥之兆,且寓有伊斯蘭教尕德忍耶教理千秋萬代永存之意,故又名曰:鹿齡寺。並雕翠玉鹿一對,置於悠久亭垣門兩側,以作紀念。漢中府、縣信徒及穆斯林群眾,感念其德澤,由敕授奉政大夫、五品銜兼中書銜咸陽縣諭穆在涵、漢中府侯銓訓導鎖城、邑庠增廣生員穆敬安分別撰文並領銜立碑,以記其傳教始末。

桃李天下

祁靜一在長期的傳教活動中,不遺餘力地訪賢授道,培育弟子、「各地聞風來游者,屢滿戶外,化育涵濡,名流相望。」他共授傳弟子約二十多名,能繼承其衣缽者約有十人,即馬如垣、馬長清、妥化清、沙明清,王再清、馬騰翼(後名明清)、穆再清、陳水清、安定川、康兆民等。其中,較大影響者有:
馬如垣,回族,甘肅省臨夏市王寺街人。自幼出家陝西西鄉,輾轉四川保寧,由華哲阿卜董拉希替代靜一扶養五年,並讚譽為:「吾道中又一輩人」。自小「不愧屋漏」,篤志清修、品德高尚,侍奉靜一數十年如一日。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陰曆四月二十六日歸真,享年六十五歲。安葬於河州大拱北西側,即大太爺拱北。1958年反封建鬥爭中,墓廬被毀,遷葬於楊妥家紅山拱北。
馬騰翼,東鄉族,甘肅省東鄉族自治縣平莊黑泉溝人。精通阿拉伯文和波斯文,經典學識淵博,門徒眾多,曾被靜一讚譽為「吾道中一健將」。他是靜一的堅強支持者和尕德忍耶門宦的主要開拓者,教眾稱為阿訇太爺。乾隆二十三年(公元1758年)農曆十一月初一日歸真,享年八十八歲。安葬於大拱北西側,稱台子拱北。1958年反封建鬥爭中,墓廬被毀。1985年恢復拱北,重建墓廬。
馬長清,回族、甘肅省臨夏市人。學識淵博,行高功深,擅長漢文和醫道。他往返於川、陝傳教,門徒較多,曾長期住守四川保寧巴巴寺(華哲阿卜董拉希之墓廬)。歸真於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6年)陰曆十一月十八日,安葬於巴巴寺西側。
妥化清,回族,甘肅省臨夏市楊妥家人。學識淵博,篤志清修,擅長漢文,醫道精湛,深孚眾望,隨靜一輾轉川、甘、陝三省,始終如一。靜一歸真後,負責護送靈柩回歸故里,並倡修大拱北,是首任當家人。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六月初十日歸真,享年八十一歲。安葬於大拱北南側之陵園,1958年反封建鬥爭中,遷葬於楊妥家紅山拱北。
安定川,漢族,江蘇人,康熙初年進士,任職翰林,四川保寧知府。他為政清廉,德高望重,因受靜一感化,辭去官職,皈依伊斯蘭,掛冠從游,並在青川縣華街河岩洞靜修養性。歸真於康熙四十七年(公元1708年)陰曆七月二十日,安葬於後溪徐龍山,並修建基廬,稱安太爺拱北。

視頻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