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社日·山郡多暇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社日·山郡多暇日》是北宋文學家、政治家晏殊的作品之一。

社日·山郡多暇日

作者簡介

晏殊(991年~1055年),字同叔,撫州臨川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政治家。

晏殊,從小聰明好學,5歲就能創作有"神童"之稱。景德元年(1004年),江南按撫張知白聽說這件事,將他以神童的身份推薦。次年,14歲的晏殊和來自各地的數千名考生同時入殿參加考試,晏殊的神色毫不膽攝,用筆很快完成了答卷。受到真宗的嘉賞,賜同進士出身。宰相寇準說道:"晏殊是外地人"皇帝回答道:"張九齡難道不是外地人嗎?"過了兩天,又要進行詩、賦、論的考試,晏殊上奏說道"我曾經做過這些題,請用別的題來測試我。"他的真誠與才華更受到真宗的讚賞,授其秘書省正事,留秘閣讀書深造。他學習勤奮,交友持重,深得直使館陳彭年的器重。三年,召試中書,任太常寺奉禮郎。

主要作品

朱玉詞》《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木蘭花·燕鴻過後鶯歸去》《木蘭花·玉樓朱閣橫金鎖》《踏莎行·祖席離歌》《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破陣子·燕子來時新社》《訴衷情·芙蓉金菊斗馨香》《浣溪沙·小閣重簾有燕過》《撼庭秋·別來音信千里》《浣溪沙·玉碗冰寒滴露華》《採桑子·時光只解催人老》《踏莎行·細草愁煙》《清平樂·紅箋小字》《踏莎行·碧海無波》《清平樂·金風細細》《踏莎行·小徑紅稀》《蝶戀花·簾幕風輕雙語燕》等。

一生政績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任光祿寺丞,他父親去世,他回到臨川(今江西撫州)服喪,服喪期未了就被召回任職,跟從皇上到太清官祭祀。皇上令他編修寶訓,做了同判太常禮院。不久,母親去世,他請求等服期結束後再任職。皇上沒有允許。又被調任為太常寺丞,被提升為左正言直史館,做了升王府記室參軍,掌書寫箋。年中時,遷升為戶部員外郎,做了太子舍人,不久又做了知制誥、判集賢院。過了很長時間,做了翰林學士[1],遷升為左庶子。皇上每次向晏殊詢問事情,都是用方寸小字把所問的內容寫在小紙片上給他。晏殊把自己的建議寫好後,連同那個小紙片都裝在一起呈給皇上,皇上對他的謹慎嚴密很欣賞。

乾興元年(1022年),年僅12歲的仁宗繼位,劉太后聽政。宰相丁謂、樞密使曹利用想獨攬大權,朝中眾官議論紛紛,束手無策。晏殊提出「垂簾聽政」的建議,得到大臣們的支持。為此,遷右諫議大夫兼侍讀學士、加給事中,後任禮部侍郎知審官院、郊禮儀仗使、遷樞密副使。因反對張耆升任樞密使,違反了劉太后的旨意,加之在玉清宮怒以朝笏撞折侍從的門牙,被御史彈劾。

視頻

社日·山郡多暇日 相關視頻

清平樂:晏殊未卜先知,收拾包袱準備離京,一首詩詞唱的人心生淒涼
《清平樂》北宋頭條:范仲淹和晏殊相見原來這麼難!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