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社會實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社會實踐

中文名: 社會實踐

別 名: 假期實習或是在校外實習

目 的: 加深對本專業的了解

意 義: 加強自身獨立性

廣義的社會實踐是講人類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各種活動的總和。即全人類或大多數人從事的各種活動,包括認識世界、利用世界、享受世界和改造世界等等。


狹義的社會實踐即假期實習或是在校外實習。對於在校大學生具有加深對本專業的了解、確認適合的職業、為向職場過渡做準備、增強就業競爭優勢等多方面意義。也有些學生希望趁暑假打份零工,積攢一份零花錢。


留校勤工儉學家教、零工等更側重經濟利益,是一些家庭困難學生的首要選擇;具有一定經濟基礎的學生選擇做義工、支教、支農,既鍛煉了能力,又奉獻了愛心;更多學生則出是傾向於選擇和專業相關的單位實習(包括有償和無償),在中小學也有在實踐基地或軍訓基地的活動,亦稱「社會實踐」,主要是對於陶藝、手工、電腦戶外拓展等進行訓練。[1]


意義

理論聯繫實際是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教育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是黨的教育方針的重要內容,理論教育和實踐教育相結合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原則。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了解社會、認識國情,增長才幹、奉獻社會,鍛煉毅力、培養品格,對於加深對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深化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認識,堅定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共同理想和信念,增強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對於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同時對於加強自身獨立性也有十分大的意義。


西北大學團委副書記劉博介紹,學校在2019年上線了由團聚力打造的第二課堂信息管理系統,「第二課堂信息管理系統以『讓數據多跑路,學生少跑路』為目標,學生從項目申報、組建團隊、線上培訓、線上評審、立項公示、實踐活動、總結評優等環節全部採用線上操作,並通過結項、獲得院系團委審核和校團委評定;既為學生實踐提供了方便,也為學校社會實踐工作的統計、管理、培訓、監督等提供了便 利。」


改革

《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印發以來,社會各界均給予積極響應,《方案》在高等學校評價體系中明確提出強化人才培養中心地位,淡化論文收錄數、引用率、獎項數等數量指標,加強對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畢業生髮展,用人單位滿意度等多面的評價。加強學生勞動教育,加強過程性評價,將參與勞動教育課程學習和實踐情況納入學生綜合素質檔案。


高校在實踐育人過程中如何對學生的德智體美勞進行過程性評價,如何加強大學生在社會實踐中的獲得感,已經成為了學生培養評價的關鍵。團聚力在謳客數字化職業成長平台中實現的社會實踐功能應運而生。


在謳客數字化職業成長平台中的實踐社會功能,為高校提供大學生社會實踐「雲」管理服務,能評估大學生在社會實踐中所獲得的能力素質增長。也幫助學校實現全過程督導,確保對學生社會實踐項目全程可知可控。謳客提出高校社會實踐管理標準化體系,提升管理效力。


規範項目立項審批:建立逐級線上審批機制,實現對參與主體、實踐內容、實踐形式、安全員的線上審批和管理,管理老師重點把握政治安全和意識形態風險。


聯動思政實踐課程:完善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的有機銜接,豐富的學生行前培訓體系,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積極參與指導學生社會實踐,線上開設大學生社會實踐導論課。


建立過程督導機制:建設關注、回應、解答學生的思想困惑和現實關切,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社會現象的督導機制,引導專業教師入駐線上平台,現在線問答,及時解答學生疑惑的社會問題。


促進同勞動教育有機結合:謳客平台協同行業骨幹企業、高新技術企業,中小微企業提供學生生產實習、專業服務、創業創業活動的基地資源,培養學生實踐培養學生職業道德和正確擇業就業創業觀。


充分展示實踐育人成果:通過對社會實踐數據的全面分析,實時了解全校學生能力增長情況;沉澱歷年實踐成果報告,加強社會實踐成果 轉化;匯集全過程互動數據,生成學生個體能力發展畫像。


2020年7月-9月間,共有來自168所高校的13200多支實踐團隊、65000多名同學通過團聚力「雲」實踐平台順利完成了本年度的暑期社會實踐,青春飛揚的實踐記憶遍布31個省市自治區的2131個區縣。


工作原則

(1)堅持育人為本,牢固樹立實踐育人的思想,把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作為首要任務。

(2)堅持理論聯繫實際,提高社會實踐的針對性實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3)堅持課內與課外相結合,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確保每一個大學生都能參加社會實踐,確保思想政治教育貫穿於社會實踐的全過程。

(4)堅持受教育、長才幹、做貢獻,保證大學生社會實踐長期健康發展。

(5)堅持整合資源,調動校內外各方面積極性,努力形成全社會支持大學生社會實踐的良好局面。


當然重點是為求生存進而為求發展的改造世界的活動,其中物質生產活動是最基本的。但階級社會中階級鬥爭的實踐給與人們的影響尤為深刻。在無階級的社會裡人們之間的各種交往與聯繫關係也會給人們較深刻的影響。隨着社會的進步,物質生產的活動在向高級階段進軍過程中,又分化出科學實驗的活動。三者形成了兩兩成對的新的又統一又對立的矛盾關係,推動着人類社會的發展。所有這些活動都是人類全體或絕大多數參加的,這種活動的總和就是社會實踐。社會實踐是人類發現真理、運用真理、驗證真理、發展真理的基礎,但發現新的真理不能單單只有社會實踐,還必須在此基礎上與辯證思考相接合。


一般來說,社會實踐報告寫作主要經過以下五個程序:


1.確定主題

主題是社會實踐報告的靈魂,對社會實踐報告寫作的成敗具有決定性的意義。因此,確定主題要注意:

報告的主題應與實踐主題一致;

要根據調查和分析的結果,重新確定主題;

主題宜小,且宜集中;與標題協調一致,避免文題不符。


2.取捨材料

對經過統計分析與理論分析所得到的系統的完整的「調查資料」,在組織調查報告時仍需精心選擇,不可能也不必都寫上報告,要注意取捨。如何選擇材料呢 ①選取與主題有關的材料,去掉無關的,關係不大的,次要的,非本質的材料,使主題集中、鮮明、突出; ②注意材料點與面的結合,材料不僅要支持報告中某個觀點,而且要相互支持,形成面上的「大氣」;

在現有有用的材料中,要比較、鑑別、精選材料,選擇最好的材料來支持作者的意見,使每一材料以一當十。


3.布局和擬定提綱

這是實踐報告構思中的一個關鍵環節。布局就是指實踐報告的表現形式,它反映在提綱上就是文章的「骨架」。擬定提綱的過程實際上就是把實踐材料進一步分類,構架的過程。構架的原則是:「圍繞主題,層層進逼,環環相扣」。提綱或骨架的特點是它的內在的邏輯性,要求必須綱目分明,層次分明。

實踐報告的提綱有兩種,一種是觀點式提綱,即將調查者在調查研究中形成的觀點按邏輯關係一一地列寫出來。另一種是條目式提綱,即按層次意義表達上的章、節、目,逐一地一條條地寫成提綱。也可以將這兩種提綱結合起來製作提綱。


4.起草社會實踐報告

這是社會實踐報告寫作的行文階段。要根據已經確定的主題、選好的材料和寫作提綱,有條不紊地行文。寫作過程中,要從實際需要出發選用語言,靈活地劃分段落。

在行文時要注意:①結構合理(標題、導語、正文、結尾、落款);②報告文字規範,具有審美性與可讀性,如:「制定優惠政策,引進 急需人才」,「運用競爭機制,盤活現有人才」,(文章段落的條目觀點);③通讀易懂。注意對數字、圖表、專業名詞術語的使用,做到 深入淺出,語言具有表現力,準確、鮮明、生動、樸實。


5.修改社會實踐報告

社會實踐報告起草好以後,要認真修改。主要是對報告的主題、材料、結構、語言文字和標點符號進行檢查,加以增、刪、改、調。在完成這些工作之後,才能定稿向上報送或發表。


內容要求

一份完整的實踐報告應由以下部分組成:


組成

1.報告題目

報告題目應該用簡短、明確的文字寫成,通過標題把實踐活動的內容、特點概括出來。題目字數要適當,一般不宜超過20個字。如果有些細節必須放進標題,為避免冗長,可以設副標題,把細節放在副標題里。

2.學院及作者名稱

學院名稱和作者姓名應在題目下方註明,學院名稱應用全稱。

3.摘要(有英文摘要的中文在前,英文在後)

報告需配摘要,摘要應反映報告的主要內容,概括地闡述實踐活動中得到的基本觀點、實踐方法、取得的成果和結論。摘要字數要適當,中文摘要一般以200字左右為宜,英文摘要一般至少要有100個實詞。摘要包括:


a)「摘要」字樣;

b)摘要正文;

c)關鍵詞;

d)中圖分類號。


正文


正文是實踐報告的核心內容,是對實踐活動的詳細表述。這部分內容為作者所要論述的主要事實和觀點,包括介紹實踐活動的目的、相關背景、時間、地點、人員、調查手段組成,以及對實踐活動中得到的結論的詳細敘述。

要能夠體現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思想路線,有新觀點、新思路;堅持理論聯繫實際,對實際工作有指導作用和借鑑作用,能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報告內容觀點鮮明,重點突出,結構合理,條理清晰,文字通暢、精煉。 字數一般控制在5000字以內。


結束語

結束語包含對整個實踐活動進行歸納和綜合而得到的收穫和感悟,也可以包括實踐過程中發現的問題,並提出相應的解決辦法。


謝辭

謝辭通常以簡短的文字對在實踐過程與報告撰寫過程中直接給予幫助的指導教師、答疑教師和其他人員表示謝意。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是實踐報告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它反映實踐報告的取材來源、材料的廣博程度和材料的可靠程度,也是作者對他人知識成果的承認和尊重


總體要求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遵循大學生成長規律和教育規律,以了解社會、服務社會為主要內容,以形式多樣的活動為載體,以穩定的實踐基地為依託,以建立長效機制為保障,引導大學生走出校門、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深入實際,開展教學實踐、專業實習、軍政訓練、社會調查、生產勞動、志願服務、公益活動、科技發明和勤工助學等,在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幹、做貢獻,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努力成長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