磐安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磐安鎮位於甘谷縣西端(東經105°04′北緯34°43′),與武山縣洛門鎮毗鄰,東西長13.5公里,南北寬8.78公里,距縣城23公里,隴海鐵路、G30連霍高速、316國道橫貫全境,是甘谷縣最大的商品蔬菜基地和集散地,蔬菜和果品是主導產業。總面積171.6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77657畝,人均1.06畝,其中川水地13227畝,山地64330畝。[1]
概述
磐安鎮位於甘谷縣西端(東經105°04′北緯34°43′),與武山縣洛門鎮毗鄰,東西長13.5公里,南北寬8.78公里,距縣城23公里,隴海鐵路、316國道橫貫全境,是甘谷縣最大的商品蔬菜基地和集散地,蔬菜和果品是主導產業。總面積171.6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77657畝,人均1.06畝,其中川水地13227畝,山地64330畝。全鎮共轄52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15788戶,75785人。1999年被省政府批准為「甘肅省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2000年被省鄉鎮企業局命名為「甘肅省鄉鎮企業示範區(副縣級)」,2006年6月被省發改委批准為「甘肅省小城鎮發展改革試點鎮」,2006年8月被省建設廳批准為「甘肅省小城鎮建設重點鎮」。磐安鎮是一個蔬菜大鎮,蔬菜面積1.96萬畝。2007年全鎮國內生產總值達到4.9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916元。
磐安鎮屬黃土梁狀的山區渭河河谷衝擊區,海拔1320—1640米,氣候溫和,灌溉便利,屬大陸性暖溫帶氣候,南後山區森林覆蓋率高,四季分明,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光照充足,土壤肥沃。渭河由西到東橫貫全鎮,總長12公里,涇流量68154立方米,有金川河、四十鋪河、南河、武家河4條支流,水資源豐富,水質優良,開採方便。磐安素稱「甘谷辣椒之鄉」,所產線辣椒曾為清皇室貢品,遠銷東南亞。以「燕家韭菜」、「毛坪辣椒」、「裴家黃瓜」、「楊汪葡萄、草莓」、「金川蘋果」等為代表的無公害精細蔬菜、瓜果暢銷全國,達60多個品種1.3萬畝,年產各類蔬菜、果品33萬噸,銷售收入1.8億元。依託辣椒、韭菜等特色產業發展農副產品加工、保鮮、運銷為主的各類龍頭企業126個。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迅速,以建築、建材、農副產品加工、蔬菜運銷為主的各類企業達586個,從業人員3680人,年產值7800萬元。有個體工商戶782戶,從業人員1874人,產值1380萬元。
2007年,磐安鎮按照「鎮區完善設施活商貿,川抓水利科技興蔬菜,山抓扶貧開發興林果,全鎮齊抓勞務興養殖」的發展思路,以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穩定為中心。落實發展第一要務,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加強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協調發展各項社會事業,不斷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較好地完成了年初確定的各項工作任務,促進了全鎮經濟和社會事業的不斷發展。2007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916元,較上年增長9.2%;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以內。2007年全鎮各項工作成效主要體現在以下七個方面:
農業產業化初具規模
該鄉立足於磐安實際,重點抓了蔬菜業、林果業、養殖業三大產業。一是在新窯、好稍科等11村完成架豆王種植4100畝;在潘家山、玉皇殿、毛坪等村新發展塑料大棚1380畝;在河北五坪、燕家、三十鋪等村大力推廣無公害種植技術,不斷增強質量觀念和綠色品牌意識,以質量求市場,燕家韭菜再次通過農業部無公害農產品質量認證;申請註冊了「燕家韭菜」、「金鑫」牌蘋果,提高知名度,形成了品牌優勢。二是秋季組織全鎮力量,在郭家山、榆林坪、東堡、原家莊等9村建成優質蘋果基地5100畝,全鎮果園面積達到2.5萬畝。三是高度重視退耕還林工作,對全鎮1999年以來「兩率」不高的1300多畝退耕還林工程進行了全面補植補造,共補植花椒、山杏等苗木5.1萬株,並對各村退耕還林工程的檔案資料、政策兌現進行了清理。配合縣林業局在好稍科、尉家莊、馬家灘、南坡寺四村完成德援造林2000畝。四是大力發展畜牧業,年內新發展養殖專業村燕家1個,新增規模養殖戶46戶,新建養殖小區1個;大力扶持李家坪聯誼養殖小區,協調養殖場地4畝,飼養規模進一步擴大。全鎮生豬養殖技術基本上採用正大技術,養殖品種以「斯格」為主。技術和品種都比較先進,群眾普遍形成「依靠科技增效,依靠品種增值,依靠規模增收」的生豬養殖認識,全鎮生豬飼養量達到15萬多頭。全面完成春、秋兩季畜禽防疫工作,全鎮沒有發生重大疫情事故。五是認真實施潘家山、郭家山兩村參與式整村推進項目,新修村組農路17公里,新建果園2200畝,新建塑料大棚300畝,種植地膜辣椒500畝,新建村小學宿舍85平方米,圍牆28米,開展科技培訓400人(次)。六是通過指導服務,全鎮形成了六大果蔬基地,即:河北五坪的大棚蔬菜基地,西溝五村的耐寒韭菜基地,燕家為主的大棚韭菜基地,毛坪為主的辣椒基地,好稍科、新窯為主的架豆王基地,以北坡寺、原家莊為主的蘋果基地,依靠基地成立了各類協會16個,果蔬經紀人119名,果蔬運售遍及西安、烏魯木齊、西寧、蘭州、銀川等城市,蔬菜、林果、養殖成為全鎮農民的主要收入來源。七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全面開展,選配毛坪、燕家莊、原家莊村主任赴天水農校進行了專題培訓,提高了其理論水平;編制上報了原家莊、毛坪、李家坪、石家莊、汪家莊、燕家莊、郭家山七村的產業發展規劃,毛坪、燕家莊兩村建設規劃通過市上評審,燕家莊硬化市場3600㎡,安裝路燈15盞,毛坪自籌資金4.6萬元,硬化村間巷道620米;在全鎮組織開展了「三清五改」工作,使各村的村容村貌有了很大的改觀。八是認真實施了毛坪、嚴家莊、玉皇殿、燕家莊沼氣能源建設,目前共開挖130眼,澆鑄100眼,建成池56眼。
小城鎮建設順利開展
在小城鎮建設工作中,鎮上主要以完善服務功能,優化投資環境,增強輻射帶動功能為主,一是經縣上主要領導協調,甘谷電廠與鎮上共同投資81.4萬元,實施完成磐安大道的亮化工程,共安裝高檔路燈96盞,極大地提高了小城鎮的品位,深受群眾好評。二是自籌資金15萬元,對鎮區三號路、南北大什字、祥和園門口進行了硬化,共計硬化2060平方米,方便了群眾的出行。三是投資22萬元,實施了東環路、三號路的排水工程和鹼溝的清淤工程。四是依法出讓國有土地1宗5.8畝,回收土地出讓金190萬元。優化投資環境,使江夏現代城商住2#、3#樓開工建設。五是投資8萬元,對蔬菜批發市場進行了平整,共平整場地35畝,使市場功能進一步完善。六是籌集70萬元資金對塑料廠進行了技術改造,擴大生產能力;引資60萬元興辦了加氣砌塊磚廠。七是採取集中整治與經常性管理相結合的辦法,組織幹部260人(次)對鎮區交易秩序進行了整頓,有效地遏制了占路為市、隨意停車攬客的不良行為。
全力配合重點項目建設
全力配合大唐甘谷發電廠技改項目工作。抽調一名主要領導,組建了12人的專門工作隊伍,克服重重困難,耗費大量時間和人力,做了大量的入戶動員工作,為電廠提供工程用地和其它協調服務工作。2007年共向電廠移交土地137畝,拆遷安置群眾9戶,民營企業1個。其中電廠鐵路專用線回收土地24.35畝,拆遷8戶;330輸電線鐵塔電網建設用地2.1公里52.28畝(臨時用地47.8畝,永久用地4.48畝);電廠水源井進廠補給線臨時用地47.03畝;電廠東北街租地13.275畝,拆遷安置1戶。這些用地的順利移交,有力地促進了電廠技改項目的順利實施。二是全力配合天定高速公路征地工作。鎮上抽調全鎮骨幹力量組成工作組,歷時一月,全面順利地完成沿線14村2512戶960畝的征地任務,嚴格按照程序,公正、公開、透明地兌付了七村的征地補償費,征地工作順利進行。
基礎設施建設成效顯著
公路建設。該鄉抓住全縣「農村公路建設管理年」活動開展的有利時機,通過宣傳動員、資金籌措和靠實幹部責任等有效措施的落實,狠抓公路建設。全鎮共完成了通達工程37公里,其中砂礫路11條27.3公里,水泥路4條9.7公里;對磐金公路、南坡寺至毛河、土寨至316國道、土寨至三十鋪農路24.4公里重新實施了鋪砂工程。同時,鎮上自籌資金對董家坪至岸峪18公里、原家莊至杜家磨4公里農路實施了拓寬改造工程。裴家坪、十甲坪、東卜峪、東街四村自籌資金18萬元,硬化村間巷道2.3公里,全鎮目前形成了「五縱三橫」的公路骨幹網絡,極大地解決了群眾的出行問題。二是水利建設。春、秋兩季組織群眾對新馬渠、永濟渠、東關渠進行了擴渠清淤工作,三條主幹渠水未間斷;配合縣水利部門,認真實施磐安二期供水工程,全面完成了長8.2公里的主管道開挖、南山高位水池建設和青苗補償工作,燕家、四十鋪、石家、汪家、楊家、三十鋪等6村的自來水入戶率達到90%以上,目前全鎮52個村有22個村的群眾吃上了自來水。積極實施沐浴渠維修改造工程,組織群眾200多人(次),完成了好稍科、新窯段引水渠的清淤工作,實現了恢復供水的目標。三是梯田建設。採用「機械施工,人工培埂」辦法,大規模布點,多機械施工,全鎮先後投入機械9台,在潘家山、榆林坪、李家坪布點實施,全年共完成梯田建設1050畝。
政法綜治工作進一步加強
認真開展「法制宣傳月」活動,在鎮區、蔬菜市場、楊家莊初中、磐安初中召開了法制宣傳講座;各村結合各自實際,利用各種資源開展了「五五」普法宣教活動,使群眾的法律意識有了明顯的提高。繼續開展「平安創建」活動,進一步鞏固西街「庭式調解」和燕家莊「十戶聯防」示範點建設。牽頭派出所、司法所在電廠、學校和鎮區娛樂場所周邊開展重點集中整治3次,有效地維護了治安環境。在禁毒工作中,鎮上加強了工作力量,確定4名幹部為禁毒專干,對全鎮89名涉毒人員全部建立幫教檔案,系統掌握情況,抓鞏固、抓提高,同時建立科級領導幫教責任制,靠實幫教責任,使幫教工作落在實處,扭轉了被動落後局面。深入開展了「萬名幹部下基層集中排查調處矛盾糾紛活動」,共排摸各類矛盾糾紛34起,成功調處33起,保持了社會大局的穩定。
社會各項事業協調發展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運行平穩,有64780人參加了合作醫療,參合率90.1%。全面落實計劃生育獎勵扶助優惠政策,狠抓各項節育措施的落實,開展了四次計劃生育集中整治,全年共計完成結紮475例,放環493例,二女扎65例,徵收社撫費58.6萬元,為27戶計生對象兌現了優惠政策。加強幹部職工計劃生育管理,開展了清理清查活動,實行幹部職工計劃生育合同管理。高度重視社會弱勢群體,妥善安排群眾生活,為115名五保戶辦理了五保供養,發放救災麵粉1150袋,救災款9萬元,使3043人得到不同程度的救濟。堅持動態管理機制,調整取消城鎮居民低保對象21戶21人,新納入低保對象15人。農村低保工作全面展開,按要求上報3828人。認真開展農村醫療救助工作,對符合救助條件的89戶特困農戶予以救助,救助金額達8.78萬元。組織實施勞務輸轉工作,全年共輸轉勞動力15266人,創勞務收入6100萬元。高度重視安全生產工作。全面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鎮政府同各村簽訂防火、防洪、防安全事故責任書,及時整改和消除了一些安全隱患,全鎮安全生產形勢平穩。
黨的建設進一步加強
以提高幹部理論水平和指導實際工作的能力為目標,狠抓理論學習。今年以來,鎮上狠抓幹部學習,建立了周一集中學和平時自學相結合的學習制度,每月制訂學習計劃,系統地學習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加強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統籌解決人口問題的決定》、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新農村建設等黨的理論創新成果和省市黨代會精神,胡錦濤總書記「6•25」重要講話精神以及十七大報告精神,全鎮幹部記學習筆記平均在3萬字以上,撰寫心得體會6篇,極大地提高了幹部理論水平指導實際工作的能力。
基層組織建設全面推進,按照中央《關於加強黨員經常性教育的意見》等四個文件精神,建立健全了16項制度,促進了黨員教育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規範化、經常化。繼續深化「三級聯創」活動和「雙培雙帶」工程,創建市級黨建示範點3個,縣級示範點5個。在全鎮52個村普遍實行規範化管理,對各類記錄和上牆資料的正常運轉作了專門的培訓指導,並在「七一」前夕召開了現場會,有力地促進了村級活動場所的規範化管理工作。對2006年建設的11個村級組織活動場所按要求配發了辦公設備,完善了服務功能。紮實組織開展村黨組織和村委會換屆選舉工作,按照縣、鎮實施方案,精心組織,周密部署,按階段實施,對軟弱渙散班子進行調整,將群眾信任、能力強的幹部選拔到村主要領導崗位上,選優配強村「兩委」班子。完善流動黨員管理制度,對全鎮流動黨員建立台帳,並發放了流動黨員活動證。從致富能人、積極分子、退伍軍人中新發展黨員30名。三是全面加強幹部管理。在全鎮開展了幹部作風集中整治活動,重點解決幹部作風方面存在的脫崗、溜崗、混日子領工資等方面的突出問題。制定完善了《實績檔案制度》、《請銷假制度》、《考勤制度》和《工作日誌制度》等各種幹部管理辦法,在日常工作中認真執行,促進了幹部作風的進一步好轉。四是全面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建立健全黨風廉政工作責任制,認真貫徹落實《懲防體系實施綱要》,大力倡導八個方面的良好風氣。同各村、各單位簽訂了《黨風廉政建設責任書》,嚴肅各村、各單位財經紀律,完善了村財鎮管制度。對縣上批轉和部分村的違紀行為進行了查處,並上報處理結果。加強對幹部工作方法的監督,督促各村對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進行了公開,促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的深入開展。[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