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磁器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磁器口

中文名: 磁器口古鎮

外文名: Ciqikou ancient town

地理位置: 重慶市沙坪壩區磁器口古鎮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性氣候

開放時間: 全年 全天開放

景點級別: 國家AAAA級景區

門票價格: 免費

占地面積: 1.5 km²

著名景點: 寶輪寺、翰林院、鍾家院

磁器口古鎮,原名龍隱鎮,國家AAAA級景區,中國歷史文化名街,重慶市重點保護傳統街,重慶「新巴渝十二景」,巴渝民俗文化旅遊圈。磁器口古鎮位於重慶市沙坪壩區嘉陵江畔,始建於宋代,擁有「一江兩溪三山四街」的獨特地貌,形成天然良港,是嘉陵江邊重要的水陸碼頭

磁器口古鎮,曾經「白日裡千人拱手,入夜後萬盞明燈」繁盛一時。巴渝文化、宗教文化、沙磁文化、紅岩文化和民間文化,各具特色。一條石板路,千年磁器口,是重慶古城的縮影和象徵,被讚譽為「小重慶」,磁器口古鎮開發有榨油、抽絲、製糖、捏麵人、川戲等傳統表演項目和各種傳統小吃、茶館等,每年春節舉辦的磁器口廟會是最具特色的傳統活動,吸引數萬市民前往參與。

2020年11月18日,當選「成渝十大文旅產業地標」。[1]

歷史沿革

磁器口最早的名字叫白岩場,始於(998—1003年)宋真宗咸平年間,因為這裡曾有一座白岩寺而得名。明建文四年,建文帝朱允炆被其四叔朱棣篡位,逃出皇宮後削髮為僧。當他流落到巴渝一帶時,曾在白岩山上的寶輪寺隱匿長達四五年。世人知情後,就以皇帝真龍天子曾經隱居在此的事實而將寶輪寺改名為龍隱寺,白岩場也被改稱為龍隱鎮。

清朝初年,瓷器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成為龍隱鎮的主要產業。1918年,瓷器本地商紳集資在鎮中青草坡創建了新工藝制瓷的「蜀瓷廠」,遠銷蜀外。後來隨着工藝進步,瓷器品種增多,名氣也擴大了起來。龍隱鎮裡,瓷器業最發達時有70多家。

民國時期,重慶成為陪都,因為水運方便,龍隱鎮成為嘉陵江中上游各個州、縣和沿江支流的農副土特產的集散之地,城裡的一些大商販干在磁器口開設分店收購貨物,輸出以棉紗、布匹、煤油、鹽糖、洋廣雜貨、日用百貨、五金顏料、土碗土紙和特產煙絲等為大宗。

興盛景象

據統計磁器口每天有300多艘(船均載重10噸)貨船進出碼頭,有商號、貨棧和各種作坊達1670多家,攤販760多戶。每天都有300多艘(船均載重10噸)貨船進出碼頭。碼頭河壩中搭建起臨時街道,有上河街、中河街、下河街。還有專業性的木竹街、鐵貨街、陶瓷街和豬市、米市,各有一地,各為其市。這些商人漸漸為龍隱鎮改口,叫成了瓷器口,緣由是這樣更貼切、順口。後來,因為「瓷」字與「磁」相通,又被叫成磁器口。

磁器口的商貿集中在大碼頭和靠碼頭的金蓉正街,除大碼頭外,還有歷史悠久的4家絲廠,一家制呢廠,24兵工廠(現特鋼廠),25兵工廠(現嘉陵廠),都設有自己的貨運碼頭。碼頭上從早到晚,水陸兩路,商旅川流不息,裝卸搬運,絡繹不絕。行商坐商,批零量購,貨暢其流。大碼頭右側的豆芽灣,是米糧幫、木材幫、篾貨幫、煤炭幫的地盤。與碼頭河街相鄰的是鐵貨街、豬市、雞鴨蛋市和鹽市口。

各行業的同業公會都有事務所,食品糕點業26家,棉紗布業20家,茶館酒館116家。

古今地位

解放以後,磁器口繁華依舊,碼頭上從早到晚,過往商旅川流不息,被譽為」小重慶「。當年流傳一首民謠:「白日裡千人拱手,入夜後萬盞明燈。」「千人拱手是形容每天都來上千隻船上的船公划着船向碼頭停靠。」「萬盞明燈」是指形容碼頭上商賈雲集,入夜後各自點亮油壺、電石燈、汽燈,經江水一漾,亮光炅炅,如星辰閃爍。

1958年,碼頭移至漢渝路,磁器口過去水陸碼頭的集散地和中轉站的作用,逐漸消失。為了保存這片蘊藏豐厚歷史和文化的遺蹟,政府採取培修和恢復明清建築風格進行開發,將磁器口古鎮建設成為了民俗文化街區景點。1997年,重慶新發行的一套《最後的回憶》地方磁卡,與解放碑、通遠門、臨江門並列的就是磁器口大碼頭。

民間傳說

傳說明朝初年朱元璋之孫允炆皇帝被四叔燕王朱棣篡位,削髮為僧來重慶,隱避於寶輪寺,天王殿牆上有「龍隱禪院」四個大字。故將原「白岩鎮」改名為「龍隱鎮」。龍隱鎮方圓三十餘華里,上至井口,下至李子壩為界。到20世紀初四川總督劉湘到磁器口,開辦了煉鋼廠、機修廠,成為四川最早的煉鋼基地。在抗日戰爭時期省立教育學院在磁器口辦學時,學貫中西的國學大師吳宓在這裡任教,除傳道授業、著書立說之外,偶爾也會到鎮中心的茶館去坐坐,一邊品茶,一邊與茶客擺擺「龍門陣」,了解民情與社會。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丁肇中,在抗戰時期就曾就讀磁器口正街寶善宮內的嘉陵小學。

磁器口鳳凰山作為國民政府教育部美術委員會駐地,聚集了徐悲鴻、傅抱石、王臨乙、張書族、豐子愷、宗白華等眾多的美術家及美學家。

紅岩》小說中的「華子良」,更是家喻戶曉,在磁器口留下了他革命活動的足跡。據老人們講,華子良經常到鎮上買菜,擔鹽巴,挑醬油,買完東西就走,老輩人都見過,而且與地下黨接頭的地點便在磁器口的一棟穿逗房子裡,只是說不清是那一棟了,這更增添了古鎮神秘色彩。

地理環境

磁器口古鎮,位於東經116°42′北緯39°89′,地處重慶市市主城沙坪壩區東北部,是一個有1000餘年建鎮史的民俗文化古鎮。地勢上前臨嘉陵江、後靠歌樂山,金碧山、馬鞍山、鳳凰山三山並列,清水溪、鳳凰溪兩溪環抱。經過歷代發展形成了前後兩條街,當地人分別稱之為「正街、老街」。古鎮磁器口有12條街巷,街道兩旁大多是明清風格的建築,地面由石板鋪成,沿街店鋪林立。

氣候特點

磁器口古鎮位於北半球副熱帶內陸地區,屬於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為18℃。特徵恰如幾句俗諺:春早氣溫不穩定,夏長酷熱多伏旱,秋涼綿綿陰雨天,冬暖少雪雲霧多。1月份氣溫最低,月平均氣溫為7℃,最低極限氣溫為零下3.8℃。7月至8月份氣溫最高,多在27℃—38℃之間,最高極限氣溫可達43.8℃。年降雨量為1000—1100毫升,雨季集中在夏秋,尤以夜雨為多。每年秋末至春初多霧,年均霧日為68天。日照很少,年均日照時1259.5小時,7月至8月份略高,月均日照時230小時,其他月份在150小時以下。三面環山,溝壑縱橫,因此風速較小。但在夏季雷陣雨天氣時,又一反常態,常常伴有大風,風速每秒可達10—27米。主要災害性天氣有暴雨、洪澇、乾旱等。

一年中最怡人的季節是春天與秋天。一天中最美的時候是清晨與傍晚。避免夏季正午時去磁器口古鎮遊覽,有「火爐」之稱的重慶在夏季正午室外溫度可高達40多度。

明清時期轉運物資的古渡碼頭。位於嘉陵江邊,形成於唐宋,繁榮於明清,民國達到極盛。

九石缸河灘

位於嘉陵江畔,傳為明末農民起義首領張獻忠攻入重慶的寶地,有「石缸對石鼓,黃金萬萬五,誰人能知曉,買下重慶府」的民謠流傳。河灘上留有新石器時代的石器,1939年,中央大學曾在河灘旁發掘漢代崖墓群,墓壁上有「永壽四年」(即公元158年),「延熹五年」(即公元162年)的題記,並出土陶俑、陶器若干。

書場茶館

書場茶館,又稱藝人茶館,是品茗欣賞民間藝術的地方。書場茶館戲曲品種不少:有川劇坐唱(打圍鼓)、四川清音、四川竹琴(揚琴)、荷葉清唱更普遍是說書茶館。坐茶館的人絡繹不絕,座無虛席。

少婦尿童雕塑

在磁器口寶輪寺下面金碧橋邊的畫家村,一個雕塑十分惹人喜愛,它就是有名的「少婦尿童」,伴隨它的是一個在磁器口流傳了數百年的「護龍水」傳奇故事

翰林院

翰林院是重慶主城區保留下來的古代私塾,清朝乾隆年間,磁器口孫家有私塾學館「鯉石草堂」,百姓稱之為「鯉石學舍」。清代中後期,孫家先後高中三名舉人,同時,在此讀書的磁器口人黃鐘音高中進士,後任翰林院編修,官至監察御史;另一名學生段大章也中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官至甘肅布政使。因此,當地老百姓又稱該學舍為「翰林院」,故有「一門三舉子,五里兩翰林」之說。

磁器口翰林院原為鯉魚石學舍,清末在此辦學授課,後來考中三個舉人。所以,翰林院是當時讀書人嚮往之地。房屋現還保存在中院,內庭有一座小拜月台,是當年主人舉行家庭祭祀的地方

旅遊指南

公交車:乘中巴車和220路公交車十分鐘可到達古鎮,北碚方向遊客,可在童家橋下車從金蓉門進入古鎮。江北,南岸,九龍坡,渝中區到沙坪壩交通極為方便,乘坐大巴、中巴、出租車均可。

公交線路:202路— 220路—220路定時線—237路—261路空調—467路——503路—553路—808路—843路區間

重慶江北國際機場→磁器口古鎮: 機場大巴→紅旗河溝→轉乘202路公交車→沙坪壩→磁器口(正門)

重慶火車北站→磁器口古鎮: 乘202路公交車:紅旗河溝→沙坪壩→磁器口(正門)

重慶火車站→磁器口古鎮: 乘503路公交車:菜園壩(重慶火車站)→牛角沱(洞口)→步月村→磁器口(正門)

朝天門碼頭→磁器口古鎮: 乘503路公交車:朝天門交通廣場(長途站)→朝天門→長濱路→菜園壩(重慶火車站)→牛角沱(洞口)→步月村→磁器口(正門)

重慶汽車北站→磁器口古鎮: 乘202路公交車:紅旗河溝→沙坪壩→磁器口(正門)

陳家坪汽車站→磁器口古鎮: 乘806路公交車:陳家坪→南開中學→轉乘843路公交車→磁器口(正門)

軌道交通:乘坐重慶軌道交通1號線,到磁器口站下車即達。

高鐵:G05路運行重慶北站北廣場至磁器口,線路走向為重慶北站北廣場-廬山大道-太湖東路-人和立交-G50滬渝高速-G75蘭海高速-高家花園大橋-金沙東路-沙濱路-磁童路-磁器口。

參考來源

重慶磁器口古鎮,和麗江古鎮大同小異,為什麼人氣比麗江高那麼多

參考資料

  1. 磁器口古鎮 ,快資訊 , 2021-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