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碳化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碳化鎢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碳化鎢是一種由鎢和碳組成的化合物。為黑色六方晶體,有金屬光澤,硬度與金剛石相近,為電、熱的良好導體。碳化鎢不溶於水、鹽酸和硫酸,易溶於硝酸-氫氟酸的混合酸中。純的碳化鎢易碎,若摻入少量鈦、鈷等金屬,就能減少脆性。用作鋼材切割工具的碳化鎢,常加入碳化鈦、碳化鉭或它們的混合物,以提高抗爆能力。碳化鎢的化學性質穩定。碳化鎢粉應用於硬質合金生產材料。

簡介

從1893年以來,德國科學家就利用三氧化鎢和糖在電爐中一起加熱到高溫的方法製取出碳化鎢,並試圖利用其高熔點、高硬度等特性來製取拉絲模等,以便取代金剛石材料。但由於碳化鎢脆性大,易開裂和韌性低等原因,一直未能得到工業應用。進入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德國科學家Karl Schroter研究發現純碳化鎢不能適應拉拔過程中所形成的激烈的應力變化,只有把低熔點金屬加入WC中才能在不降低硬度的條件下,使毛坯具有一定的韌性。Schroter於1923年首先提出了用粉末冶金的方法,即將碳化鎢與少量的鐵族金屬(鐵、鎳、鈷)混合,然後壓製成型並在高於1300℃溫度下於氫氣中燒結來生產硬度合金的專利。

評價

將三氧化鎢WO3加氫還原製得鎢粉(平均粒度3~5μm)。再把鎢粉與炭黑按等摩爾比的混合物(用球磨機干混約10h),在1t/cm 左右的壓力下加壓成型。將該加壓成型料塊放進石墨盤或坩堝內,用石墨電阻爐或感應電爐在氫氣流中(使用露點為 -35℃ 的純氫)加熱至1400~1700℃(最好是1550~1650℃),使之滲碳則生成WC。反應從鎢粒周圍開始進行,因為在反應初期生成W2C,由於反應不完全(主要是反應溫度低)除WC之外尚殘存有未反應的W及中間產物W2C。所以必須加熱到上述高溫。應該根據原料鎢的粒度大小來確定最高溫度。如平均粒度為150μm 左右的粗粒,則在1550~1650℃的高溫下進行反應。[1]

參考文獻

  1. 碳化鎢搜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