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碧潭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碧潭堰近年屢受暴雨、風災等天然災害影響,於104年蘇迪勒颱風期間,堰體因新店溪水位暴漲及受河中漂流物衝擊,造成堰體外觀出現裂縫,堰體結構已部分損壞,且新店溪碧潭水域為維持水域環境蓄水導致河砂淤積,從而影響新店溪之河防安全,故為解決碧潭堰及碧潭水域環境之問題,藉由碧潭堰整建工程,將現已損壞之碧潭堰進行重建,並於重建期間一併進行河道整理工作,使碧潭堰上遊河道內淤砂得以移除,加深水域深度及範圍,強化碧潭水域空間,帶動新店溪周邊人文觀光產業發展。

預期效益

於現有堰址之河段選定適合位置進行重建,採倒伏堰型式,常時閘門可倒伏升起,抬升蓄水深度,以提供碧潭風景區遊憩水位之所需,並連同周邊環境進行整理,以期回復原蓄水功能及觀光遊憩機能改善之目標。於颱洪期間,閘門倒伏可增加通洪面積,並藉由水流將新店溪淤砂輸送至下游,減少上游淤積。[1]

碧潭堰位於新店溪,碧潭因河面寬廣、水流和緩之良好水域,左岸岩壁及丘陵地形,前考試院長孫科曾在碧潭西岸的懸崖涼亭巨石上題有「碧潭」二字,民國26年興建200公尺長的碧潭吊橋,橫跨碧潭之水域空間之上,串聯新店溪兩岸,是碧潭著名地標。又新北市政府已完成串聯各河岸自行車道,可由淡水一路騎到碧潭,加上鄰近捷運紅線新店總站,成為大臺北都會區民眾假日攜家帶眷旅遊休憩的熱門景點之一。

還記得前陣子,新北市政府辦理新店碧潭橋都更案,訴求因碧潭吊橋興建至今已76年,是現今臺灣僅存的鎢鋼球軸承吊橋,具有歷史文化建築技術等多重保存價值,不應該淪為都更案的犧牲品,該議題演變成都市更新和保護古蹟的拔河及角力,在環團與碧潭吊橋守護聯盟的持續不斷的努力下,新北市政府召開「古蹟歷史建築聚落暨文化景觀審議委員會」,會中最後決議,將新店碧潭吊橋指定為市定古蹟,此次可視為在都市更新及古蹟保存的一個範例。

維持碧潭水域空間景色之無名英雄碧潭堰,當初以觀光遊憩功能興建,非屬防洪構造物,興建後可提高水位營造水域空間,提供水上活動遊憩,以維持新北市政府公告直轄市級「碧潭風景特定區」觀光遊憩功能,由前臺灣省水利局第十二工程處於64年接受臺北縣新店鎮公所委託代辦興建,66年4月30日完工,經費約2,300萬元為地方負擔款。於66年8月移交臺北縣政府及新店鎮公所負責後續維護管理。

近期因碧潭堰年久失修,104年8月蘇迪勒颱風後堰體損毀、基礎掏空更加嚴重,新北市政府初估重建堰體3億,上、下游護岸及疏浚1.8億,新北市政府目前正研擬修復方案,洽相關主管機關籌措修復經費。[2]

矗立於新店溪河畔,守護碧潭水域空間40餘年的碧潭堰,經歷多次豪雨、颱風衝擊破壞,現況已可見其破壞情形,為修復堰體,維護碧潭水域空間及營造友善生態環境,新北市政府水利局於109年8月4日在碧潭西岸正式舉行開工動土典禮,新北市長侯友宜宣告碧潭堰將進入為期800天之改善工程,期間也將持續維持碧潭現況水域空間,讓碧潭風景特地區各項活動依舊;工程期間需歷經兩次颱風季節,尤為施工之最大挑戰,預計於111年底完工。

新北市政府水利局以「六水策略,嚮居水都,幸福新北」之構想,由經濟部水利署、交通部觀光局及新北市政府共同斥資新臺幣4億8,000萬元,新碧潭堰採固定堰及倒伏堰合併之複合式堰型設計,藉由閘門抬升營造上游休憩水域環境,水域面積擴大至14公頃,水上活動將更多元化;另在面對颱風季節來臨,藉由倒伏堰放倒增加通洪斷面,亦提升新店溪碧潭段之河防安全。

考量生態復育

水利局在5年前即於新店溪碧潭下游建置多處矮堰,營造魚類的適宜棲地,現在已經能在下游段,看到香魚悠遊此處。水利局歷經8個月與有關單位、各界專家學者及NGO團體溝通及調整設計方案,另將於右岸新建一生態魚道,以及架設首創生態監視系統,打破現況生態廊道中斷情形,並於旁增設賞魚平台及解說看板,同時藉由掃描QR code即時觀看魚道內水中生物迴游情形,更為本工程增添環境教育意義,再透過打造景觀水域環境,串聯新店溪河廊之自然共生氛圍,期碧潭擦亮新店招牌地標,於新店溪河畔再次綻放光芒,連帶提升周邊商圈及在地國旅之觀光產值,預估遊客總人數將由219萬人次 /年增至273萬人次 /年。

開工典禮

當天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黃彥琿主任檢察官、卓俊吉檢察官、法務部調查局新北市調查處蔡文郎處長及本府政風處王文信處長、台灣透明組織蘇毓昌副執行長共同參與,為確保本工程施工之品質,新北市政府水利局已預先成立「廉政平臺」,邀集行政、司法及非政府組織等監督團體,建立跨域溝通管道,以確保自「辦理採購及施工期間至完工驗收」程序,均依照政府採購法及相關法令規定執行,杜絕外部不當干擾,降低重大工程採購之廉政風險,期以營造本市優質公共建設環境。[3]

新北新店溪碧潭堰完工後迄今40年,5年前蘇迪勒颱風造成堰體鋼筋裸露等狀況,新北水利局與經濟部水利署、交通部觀光局共同斥資4億8000萬元修復堰體,新北市長侯友宜說,預計會有800天的改善工程,預計2022年完工。

新北水利局長宋德仁說,碧潭早在清朝就是重要水利設施,有竹蛇籠堰、竹筏捕魚,近期更有端午龍舟賽、碧潭水舞、輕艇獨木舟,不過碧潭堰5年前遭破壞後水位下降,就連國際龍舟賽也沒辦法舉辦。

宋德仁指出,碧潭堰年久失修,2015年蘇迪勒颱風更直接破壞堰體,橡皮壩結構遭破壞、堰軸明顯傾斜位移、混凝土表層剝離,掏空情況更加惡化,若汛期再遭洪流沖擊可能會潰堰。

宋德仁說,新碧潭堰採「固定堰」及「倒伏堰」合併的複合式堰型設計,平時可以提昇50公分深、約14公頃的水域,能容納更多水上活動種類;也因為倒伏堰關係,颱風季、防汛期間也可增加50公分的防洪標準

新碧潭堰除了防洪功能外,宋德仁說,右岸也會新建生態魚道,打破現有生態廊道中斷情形,並在現有堰體結構營造親水賞魚平台、解說看板,民眾只要掃描看板上的QRcode,就能即時觀看魚道內水中生物迴游情形。

侯友宜表示,碧潭是觀光旅遊勝地,每年約有217萬的觀光人次,當新碧潭堰與周遭環境整理好後,因有生態教育休閒觀光旅遊需求,預計會達到近300萬觀光人次,並帶動周邊的經濟發展。 [4]

視頻

驚艷新北!新店碧潭堰啟動800天改造工程

2018 碧潭堰上游至烏來沿線亮點營造工程 觀點

【新北 x 安居樂業】碧潭堰800天改善工程,給市民一座美麗又安全的「新碧潭」

【新北大工程】碧潭堰動土典禮 兼具河防安全及生態保育

碧潭堰改善工程開工 打造生態魚道 大新店地方新聞1090804


外部連結

參考資料

  1. [1] 新北市政府水利局
  2. [2]水利署電子報
  3. [3]臺灣電報
  4. [4]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