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破幽夢孤雁漢宮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破幽夢孤雁漢宮秋

 

 

 

破幽夢孤雁漢宮秋》(簡稱《漢宮秋》)是元代文學家馬致遠創作的雜劇。

該劇講述漢元帝派毛延壽去民間挑選宮女,毛延壽藉機收受賄賂,中飽私囊。王昭君因不肯向毛延壽行賄,被毛延壽畫丑,因而被打入冷宮。後漢元帝巡視後宮偶然得見王昭君,遂加以寵愛,並封為明妃。毛延壽自知罪責難逃,投奔匈奴,並獻昭君美圖於呼韓邪單于,致使呼韓邪單于向元帝索要昭君為妻,不從則兵戎相見。漢朝文武百官畏懼匈奴,勸元帝忍痛割愛,以美人換取和平。元帝無奈,只得讓昭君出塞,並親自到灞橋送別。漢元帝回宮後,心情無比悲痛。而昭君不舍故國,在漢蕃交界的黑龍江投水而死。

該劇的基本衝突是漢元帝、王昭君和文武官僚、奸臣賊子的衝突。與匈奴的矛盾只是作為一個社會背景來寫的。全劇的藝術特點在於抒寫人物內心的感情,有濃厚的抒情意味。 該劇改編於漢元帝時期的昭君出塞的故事,但添加與改動過多與正史相差甚大。

《破幽夢孤雁漢宮秋》被稱為元曲四大悲劇之一

內容簡介

全劇4折1楔子,主角是漢元帝,寫的是西漢元帝受匈奴威脅,被迫送愛妃王昭君出塞和親的故事。

漢元帝因後宮寂寞,聽從毛延壽建議,從民間選美。王昭君美貌異常,但因不肯賄賂毛延壽,遭其在美人圖上落痣污容,因此入宮後獨處冷宮。漢元帝深夜偶然聽到昭君彈琵琶,愛其美色,將她封為明妃,要將毛延壽斬首。毛延壽逃至匈奴,將昭君畫像獻給呼韓邪單于,讓他向漢王索要昭君為妻。元帝捨不得昭君和番,但滿朝文武怯懦自私,無力抵擋匈奴大軍入侵。昭君為免刀兵之災自願前往,元帝忍痛送行。單于得到昭君後大喜,率兵北去,昭君不舍故國,在漢番交界的黑龍江里投水而死。單于為避免漢朝尋事,將毛延壽送還漢朝。漢元帝夜間夢見昭君而驚醒,又聽到孤雁哀鳴,傷痛不已,後將毛延壽斬首以祭奠昭君。

創作背景

《破幽夢孤雁漢宮秋》取材於王昭君出塞的歷史故事。昭君出塞的故事,從西漢到元初,經歷了一個演變過程。它最早見於《漢書·元帝紀》和《匈奴傳》。大致情節是:西漢竟寧元年(公元前33年),元帝以宮人王嬙賜呼韓耶單于為閼氏;昭君入匈奴,生二子;呼韓耶死,從成帝敕令,復為後單于閼氏。元帝時,漢強匈奴弱,昭君出塞,是元帝實行民族和睦政策的具體表現。

《破幽夢孤雁漢宮秋》改編於昭君出塞的故事,但與正史相差甚大。正史中,這時期則是西漢巔峰時期,而匈奴經過漢武和昭宣輪番打擊早已元氣大損,是漢強匈奴弱。實際上南匈奴呼韓邪單于在漢宣帝時期就已經歸降向漢朝稱臣,成了漢朝的屬國,並且呼韓邪單于曾三次入長安朝覲天子「以盡藩臣之禮」,也是第三次朝覲天子時「自請為婿」元帝遂將宮女王昭君賞賜於他。 而北匈奴郅支單于也在不久前被漢朝遠征軍陳湯、甘延壽等人誅滅,所以不存在「西漢元帝受匈奴威脅,被迫送愛妃王昭君出塞和親」和「毛延壽逃至匈奴,將昭君畫像獻給呼韓邪單于,讓他向漢王索要昭君為妻。」這種情況。而且漢元帝也並沒封王昭君為「明妃」,這是晉代時避司馬昭諱而改稱「明君」或「明妃」。

自漢朝以來,筆記小說和文人詩篇都經常提及昭君的故事。其中,晉代葛洪的《西京雜記》記載昭君故事時,增加了毛延壽、陳敞、劉白等多位畫工,因受賄作弊而同日棄市等情節。但是,比《西京雜記》稍後的《後漢書》並未採用這一傳說;而此後的筆記小說和文人詩篇,不僅採用這一傳說,而且還把受賄作弊的畫工,集中到毛延壽一個人的身上。唐代敦煌的《王昭君變文》是昭君故事在民間流傳過程中的重大發展。《王昭君變文》一反正史的記載,把漢元帝時期民族矛盾的形勢描繪為匈奴強大、漢朝虛弱;把昭君出塞看作朝廷屈辱求和的表現。其中,敘述了畫工畫圖,單于按圖求索,以及昭君到匈奴後,因思念鄉國,愁腸百結,終不可解,直至愁病身亡等情節。

馬致遠的《破幽夢孤雁漢宮秋》顯然不是取材於正史,而是在《王昭君變文》的基礎上,汲取歷代筆記小說、文人詩篇和民間講唱文學的成就,然後確定自己的創作意圖,構思劇本的情節和人物的。 [3]

人物介紹

漢元帝

《破幽夢孤雁漢宮秋》男主角。作品通過他對文武大臣的譴責和自我嘆息來剖析這次事件。作為一國之主,他連自己的妃子也不能保護,以致演成一幕生離死別的悲劇。在描繪漢元帝對王昭君的思念中,滲入了對國家命運的關注,流露了深沉的憂傷情緒。

王昭君

《破幽夢孤雁漢宮秋》女主角。她深知擺在面前的將是難以承受的塞外風霜,而為了漢室江山,不得不出塞和番。她臨行留下漢家衣裳,在漢番交界處投江而死。這些情節着墨不多,卻有力地點染了她崇高的氣節,閃耀着動人的光彩。

毛延壽

中大夫。原先他的罪名只是貪污索賄,在《破幽夢孤雁漢宮秋》中卻發展到禍國殃民的程度,先是教唆漢元帝沉迷於美色,不理朝政,後又投降於匈奴,幫助其反對漢室,更成了逼迫昭君出塞的主謀。

作者簡介

馬致遠,元代文學家,生卒年不詳,大約在1250—1321年之間。號東籬,大都(今北京)人,曾任江浙行省務官,晚年過着歸隱生涯。他還曾參加過名震一時的元貞書會,與藝人們一起編劇。一生所作雜劇十七種,計有《破幽夢孤雁漢宮秋》、《呂洞賓三醉岳陽樓》,與李時中、花李郎、紅字李二合撰《開壇闡教黃粱夢》、《江州司馬青衫淚》、《半夜雷轟薦福碑》、《馬丹陽三度任風子》、《西華山陳摶高臥》等七種劇。《劉阮誤人桃源洞》尚存殘曲。[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