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破壞偶像主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破壞偶像主義指一種對宗教偶像或其它象徵或紀念物的刻意摧毀的行為,通常帶有宗教或政治動機。此行為經常發生在重大政治或宗教變動之後。該術語也包括更為具體的行為:統治者死後或被推翻後,對其形象的摧毀。

基督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公元1世紀產生於亞洲西部地區,奉耶穌為救世主[1]。公元4世紀成為羅馬帝國的國教[2]

毀壞聖像運動

指8世紀到9世紀之間(有更精準的說是726年至843年期間,一說717年至843年之間)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間關於聖像崇拜問題的爭論,以及其中數位皇帝所推行的相關政策。從726年皇帝利奧三世頒布禁止偶像崇拜法令為開端,至843年幼帝米海爾三世統治時期,攝政皇后提奧多拉頒布反對破壞聖像的尼西亞法規為止,持續了117年。外表看起來只是破壞偶像主義的興起,但深層目的是要打擊東西教會分裂前的羅馬教會與希臘教會在境內的發展。另一方面,國內貴族一直垂涎教會的土地,希望藉以沒收教會財產。

視頻

破壞偶像主義 相關視頻

新舊約中間史3部
180-181頁 我曾經讀過《新舊約全書》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