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硨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硨磲


硨磲是稀有的有機寶石、白皙如玉,亦是佛教聖物。 硨磲、珍珠、珊瑚、琥珀在西方被譽為四大有機寶石,在中國佛教與金、銀、琉璃、瑪瑙、珊瑚、珍珠一起被尊為七寶 [1] 。 硨磲寶石是用貝類動物硨磲的軀殼做成的,硨磲是海洋貝殼中最大者,是一種大型海產雙殼類物種,直徑可達1.8m 。硨磲一名始於漢代,因外殼表面有一道道呈放射狀的溝槽,其狀如古代車轍,故稱「車渠」,後人因其堅硬如石,在車渠旁加石字而成「硨磲」。

基本信息

中文名:硨磲

外 觀:呈放射狀之溝槽,其狀如古代車轍

中國地位:佛教七寶之一

西方地位:西方四大有機寶石之一

硨磲收藏品
原圖鏈接

硨磲簡介

硨磲(chēqú)是分布於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一類大型海產雙殼類軟體動物,是深海貝類之最大的雙殼貝,直徑可達1.8m,體重可達三百多公斤。硨磲是世界上最白的物質(鑽石的硬度是10,硨磲的潔白度是10)。硨磲在漢代時稱為車渠,因其形如蚌蛤,殼大而厚,殼上有形如車輪的溝紋,後人因其堅硬如石,在車渠旁加石字,也使人易於明白「硨磲」是一種寶石。而帶有金黃條紋的黃金硨磲更為珍稀,可遇而不可求。無論是質量,采撈,加工保養,藝術雕刻的最大產地主流均在海南,因其數量有限,所以頗具增值空間。

硨磲肉可供食用,而它的外殼通常呈白色或淺黃色,殼體光滑,厚達數吋,是由外層角質層、中層稜柱層和內層珍珠層三部份構成,是琢磨玉器的優良材料,因此由古至今,人們利用硨磲的外殼製造出許多精美的飾品以及大型雕刻擺件,打造出的工藝品光澤明亮,細膩如玉,具有寶石的特性。硨磲同時也是長壽者,生命周期可達幾百年或上千年,故有「老壽星」之稱。

硨磲、珍珠、珊瑚、琥珀在西方被譽為四大有機寶石,在中國佛教與金、銀、琉璃、瑪瑙、珊瑚、珍珠也被尊為七寶之一。[1]

主要分布及其生長

硨磲廣泛分布於熱帶珊瑚礁海域,棲息在熱帶海洋中珊瑚礁間的淺水環境裡,特別在印尼、緬甸、馬來西亞、菲律賓、澳大利亞等國的低潮區附近的珊瑚礁

硨磲文化
原圖鏈接

間或較淺的礁內較多。中國的海南省和南海諸島也有分布。硨磲以堅硬的足絲固着在珊瑚礁上,依靠海水把浮游生物帶進體內,作為食料消化吸收。硨磲與一種蟲黃藻有共生關係,它的外套膜邊緣有一種特殊的叫玻璃體的結構,能夠聚合光線,使蟲黃藻大量繁殖,而蟲黃藻則可為硨磲提供一部分養料。

原形態

貝殼巨大,重而堅厚。卵圓形,殼頂位於貝殼中央,殼頂前方有一長卵形的足絲孔。腹緣彎曲呈波狀。外韌帶極長,黃褐色,約等於貝殼後半部的3/4。貝殼表面黃白色,竺長輪脈細密,具有4~6條強大的放射肋;肋上有寬而翹起的大鱗片。內面白色,具光澤。鉸合部長,右殼有1主齒和2個並列的後側齒;左殼主齒和後側齒各1個。後閉殼肌痕卵圓形,位於貝殼中部。外套痕明顯。[2]

化學成分

1.化學成分硨磲含碳酸鈣為86.65%~92.57%,殼角蛋白為5.22%~11.21%,水為0.69%~0.97%。另外含微量元素和10多種氨基酸;

2.構造其礦物以文石為主,與珍珠一樣具有特徵的層狀構造,外殼光潔明亮,在陽光下能出現七彩虹光;

3.顏色有白色、牙白色與棕黃色相間兩個品種,但以牙白與棕黃相間呈太極形的品種為上品。以耀眼的金絲亮絲和綠色腸管為其特色;

4.光澤珍珠光澤;

5.硬度一般為2.5~3,牙白與棕黃相間的品種可達4;

6.密度2.70g/cm3。[3]   

硨磲用途

Bkn7w.jpg

硨磲是深海貝類之最大者,長徑達1m左右,殼很厚,內殼為白色而光潤,外殼呈黃褐色,將其尾端最精華者進行切磨,可作佛珠及裝飾寶石。 在清朝時期,六品官員的頂戴是硨磲及白色涅玻璃。

硨磲是雙殼類中最大的種類,最大的殼長可達1.8米,重量可達500公斤。一扇貝殼便可以供給嬰兒做洗澡盆使用。硨磲的貝殼可以做各種用具,肉可以吃。

硨磲歷史

硨磲形狀

據《金剛頂瑜珈念珠經》記載,使用硨磲念珠念佛可得一倍功德。在佛門當中,高僧用它當念珠,清朝的官帽珠飾中,它是六品官員的頂珠,可見它的價值不凡。

在當今佛教界流行的寶石種類中,可首推「佛教七寶」。據記載,此七種寶物為「硨磲、金、銀、瑪瑙、珊瑚、琉璃、琥珀」。在這七種寶石中大家最陌生也最稀罕的寶石為硨磲,因為它來自印度洋或西太平洋深海海域,或少部分因地殼造山運動浮出海面而鮮為人知,因此,它的產量極少而顯得非常珍貴。字典中是這樣解釋的:硨磲,深海貝類之最大者,長徑達1米左右,殼很厚,內殼為白色而光潤,外殼呈黃褐色,將其尾端最精華者進行切磨,可作佛珠及裝飾寶石。目前的活硨磲分布在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澳大利亞和中國的南海等地的淺海中。硨磲不僅是雙殼貝類之王,而且也是貝類中的老壽星。據估計,長50厘米的個體需要12年時間才能長成,每年約增長5厘米。它年幼時生長快,以後逐漸減慢,生命周期可達80-100年,甚至活到數百年。

從寶石學的觀點來看,具有美麗珍珠光澤而顏色潔白、有暈彩且質地細膩的石化貝殼才可作為寶石,真正石化的貝殼質地像瓷一樣堅硬,而普通的貝殼卻比較酥鬆。硨磲貝是所有貝類製品中最漂亮的,顏色有白色、牙白色與棕黃色相間兩個品種,但以牙白與棕黃相間呈太極形的品種為上品,而白色的硨磲被佛家譽為生物界最純的白色,因此深受佛教界的推崇。人們喜歡把硨磲貝打磨成珠做成手串,除了有裝飾性外,配戴在身上也有可避邪保平安的寓意。手串的價格在100-500元間。佛教人士常以27顆以上至108顆的念珠作為配戴及念誦之用。

白色的硨磲被佛家譽為生物界最純的白色,因此深受佛教界的推崇。

硨磲還有極高的藥用價值:《本草綱目》中記載,硨磲有鎖心、安神之效。能涼血、降血壓、安神定驚。硨磲可護身健體,延年益壽,佛教視其為驅魔避邪的神奇寶物,故被佛教作為鎮教之寶。

硨磲不攀不附,不媚不俗,不同凡響,此吊墜精雕細琢,形同金剛護身,助你修行,養生,練氣,護身,平安,是福慧雙修,接近自然,通向永生的法門。[4]

硨磲與宗教的關係

  硨磲是稀有的有機寶石、白皙如玉,白色的硨磲被佛家譽為生物界最純的白色,是佛教聖物。據《金剛頂瑜珈念珠經》記載,使用硨磲念珠念佛可得一倍功德。在佛門當中,高僧用它當念珠,清朝的官帽珠飾中,它是六品官員的頂珠,可見它的價值不凡。佛教界流行的寶石種類中,可首推「佛教七寶」。據記載,此七種寶物為「硨磲、金、銀、瑪瑙、珊瑚、琉璃、琥珀」。在這七種寶石中大家最陌生也最稀罕的寶石為硨磲,因為它來自印度洋或西太平洋深海海域,或少部分因地殼造山運動浮出海面而鮮為人知,因此,它的產量極少而顯得非常珍貴。

鑑別方法

市場上流通的硨磲顏色主要有白色、牙白色與棕黃色相間兩個品種,但以牙白與棕黃相間呈太極形的品種為上品,以耀眼的金絲亮絲和綠色腸管為其特色,最珍貴的是紫色、粉色、紫紅色和血硨磲。根據玉化程度、水頭的不同,一條6mm—10mm的108顆硨磲手珠,價格可以從300多元到2800多元不等。值得一提的是,一般的硨磲摩氏硬度在3.5至4.5,年齡越大的殼越硬,因此,牙白與棕黃相間的品種硬度可達到5。

肉眼檢視法:首先,純天然的硨磲,外表必定有如車輪與溝渠所構成的圖案,這是區分真假的重要指標。其次,天然的硨磲不可能存在兩個完全一模一樣的,仔細觀察其紋路,如果相似度太高,就要懷疑其是否是貝殼磨成粉壓制的;再次,硨磲因長期存在于海水中及自身的硬度較小,因此硨磲雕件和把件上難免會有些蟲眼及裂紋,或多或少,當然也有完美的,但價格就較為昂貴,碰到很完美又價格低的東西,就要很小心了。

顏色差異:真硨磲外表光潔明亮,表面呈珍珠般的光澤;假硨磲用白石或粉碎的貝殼粉或白石粉加膠壓合而成,雪白無瑕,白得呆板、表面拋光發亮,不自然。

破壞性試驗鑑別:通過觀察貝殼斷面來加以判斷,或者用火燒,天然硨磲有種燒石灰的味道,但不是很刺鼻,粉壓的硨磲一般是用貝殼粉混合膠水壓制而成,燒起來有刺鼻的燒塑料味。

鑑別真假,最可靠的還是上機器,請專業檢測機構來驗明正身。硨磲的礦物構造以文石為主,具有層狀結構,層面清晰而又細密,假硨磲無天然的生長紋,在放大鏡下觀察沒有明顯層狀結構 。

保養方法

不可接觸強酸、強鹼,避免重擊、碰撞。有污垢時使用牙刷沾點牙膏或中性沐浴乳沖刷乾淨,用細布擦乾,再擦拭一點嬰兒油或乳液進行保養。 沐浴或做家事時,請勿配戴。

手飾佛珠

白色的硨磲被佛家譽為生物界最純的白色,因此深受佛教界的推崇。硨磲不攀不附,不媚不俗,不同凡響,此吊墜精雕細琢,形同金剛護身,助你修行,養生,練氣,護身,平安,是福慧雙修,接近自然,通向永生的法門。古人認為「硨磲」具有很強的磁場,可消災解厄、避邪鎮煞、保平安,長期配戴具有不可思議的神奇力量及感應。


相關視頻

很大很大的硨磲

了解海南硨磲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