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誰此憑闌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誰此憑闌干出自唐代杜牧的《初冬夜飲[1]

淮陽多病偶求歡,客袖侵霜與燭盤。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誰此憑闌干。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我像淮陽太守汲黯經常臥病,偶而喝杯酒解憂愁,客居異鄉衣袖上結滿清霜,只有與燈燭作伴。

台階下的積雪像是堆簇着的潔白的梨花,明年又有誰在此憑依欄杆?

注釋

淮陽多病:用漢代汲黯自喻。《漢書·汲黯傳》:汲黯因屢諫而出為東海太守,「多病,臥閣內不出」。後徙為淮陽太守,「黯付謝不受印綬,詔數強予,然後奉詔。召上殿,黯泣曰:『……臣常有狗馬之心,今病,力不能任郡事。』」求歡:指飲酒。

霜:在這裡含風霜、風塵之意。與:對,向。

砌:台階。

誰此:誰人在此。闌干:即欄杆。

賞析

「淮陽多病偶求歡」,在這句詩中詩人以汲黯自比,正是暗示自己由於耿介直言而被排斥出京的。「偶求歡」的「歡」,指代酒,暗點詩題「飲」字,表明詩人愁思鬱積,難以排遣,今夜只好借酒澆愁,以求片刻慰藉。這一句語意沉痛而措辭委婉。第二句「客袖侵霜與燭盤」,進一步抒寫作客他鄉的失意情懷。天寒歲暮,秉燭獨飲,形影自傷,憤悱無告,更覺寂寞悲涼。「霜」,不僅與「初冬」暗合,更暗示作者心境的孤寒。「客袖」已見鄉思之切,「侵霜」更增遷徙之苦,只此四字,總括了多年來的遊宦生涯所飽含的辛酸。「燭盤」,則關合題面中的「夜飲」,真是語不虛設。寥寥七字,勾勒出一個在燭光下自斟自飲、幽獨苦悶的詩人形象。[2]

上兩句寫室內飲酒,第三句忽然插入寫景:「砌下梨花一堆雪」,是獨具匠心的。看來詩人獨斟獨飲,並不能釋憂解愁。於是他罷酒輟飲,憑欄而立,但見朔風陣陣,暮雪紛紛,那階下積雪象是堆簇着的潔白的梨花。此處看似純寫景色,實則情因景生,寓情於景,包孕極為豐富。詩人燭下獨飲,本已孤淒不堪,現在茫茫夜雪更加深了他身世茫茫之感,他不禁想到明年此時又不知將身在何處。「明年誰此憑欄杆?」這一反問,凝聚着詩人流轉無定的困苦、思念故園的情思、仕途不遇的憤慨、壯志難酬的隱痛,是很能令人深思。

此詩首句用典,點明獨酌的原因,透露出情思的抑鬱,有籠蓋全篇的作用。次句承上實寫夜飲,在敘事中進一步烘托憂傷悽惋的情懷。第三句一筆宕開,用寫景襯托一下,不僅使全詩頓生波瀾,也使第四句的感嘆更其沉重有力。妙在最後又以問語出之,與前面三個陳述句相映照,更覺音情頓挫,唱嘆有致,使結尾有如「撞鐘」,清音不絕。明胡震亨說: 「牧之詩含思悲悽,流情感慨,抑揚頓挫之節,尤其所長。」玩味此詩,庶幾如此。

創作背景

杜牧因剛直敢言,屢次進諫,多次被流放。唐武宗會昌二年(842),他四十歲時,受當時宰相李德裕的排擠,被外放為黃州刺史,其後又轉池州、睦州等地。此詩可能作於睦州。

杜牧

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於杜甫。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後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