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礦產資源質量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礦產資源質量》是中國的一個名詞術語。

語言一發即逝,不留痕跡。當人類意識到需要把說出的話記下來時,就發明了文字[1]。在世界範圍內,曾經獨立形成的古老文字除我們的漢字外,還有埃及的聖書字、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古印度的印章文字以及中美洲的瑪雅文[2]。後來,這些古老文字的命運各不相同,或因某種歷史原因而消亡,如瑪雅文;或因文字的根本變革而遭廢棄,如楔形文、聖書字,只漢字沿用至今,而且古今傳承的脈絡清晰可見,成了中華民族文化的良好載體。

名詞解釋

金屬礦和少部分非金屬礦(如磷灰石、瑩石等)品位和大部分非金屬礦的物理、化學性能。評價礦產資源質量,根據資源性質分為兩大類。金屬礦和小部分非金屬礦通常以可利用元素的富集程度即品位來表示。礦石品位的高低,直接影響到礦產資源的加工方向和工藝流程,甚至涉及到開發利用的可能。鐵礦石的品位一般為38—50%,在現代技術條件下,雖可加工利用,但隨着品位的下降,不僅會提高開採、冶煉的成本,而且在冶煉中所需的熔劑(若以冶煉酸性礦石為例)將成倍地增加,必然引起焦比上升,高爐產量下降。不同的金屬礦石有不同品位要求。因此,在一定技術經濟條件下,對各類型礦石開採規定有臨界品位。但是,隨着生產力的發展和技術的不斷進步,礦石的臨界品位也隨之改變。19世紀初含銅量達到10%的銅礦才能開採,現在1%的銅礦就有開採價值。國外許多銅礦床開採品位已降低到0.5%左右。礦產資源的積聚是極其複雜的,常以多種組分伴生形式產出,據對我國2000個礦區統計,有兩種以上有用礦產共生在一起的達640多個。在經濟評價時應予以足夠重視。對大部分非金屬礦的質量評價,應注重礦石本身的物理、化學性能。絕大部分非金屬礦主要是由於本身具有某種特性而得到開發利用。如建築石料的抗壓性、耐久性是決定其質量高低的主要依據,雲母片岩中雲母晶片面積的大小、劈開面的物理性能及導電係數是決定其工業價值大小的主要指標,對石棉則主要是視其抗熱性、絕緣能力、耐酸能力及纖維特點等。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