礬山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房山區隸屬於北京市,地處華北平原與太行山交界地帶,介於北緯39°30′~39°55′,東經115°25′~116°15′,西部和北部是山地、丘陵,東部和南部為沃野平原。主要山脈大房山、大安山、三角山、百花山、西占山等均系太行山分支。最高峰是百花山的百草畔,海拔2035米;最低處是東南部立教窪,海拔為26米。境內有大小河流13條,拒馬河、大石河迴旋曲折,永定河、小清河穿境而過。
房山區面積2019平方公里,人口98.6萬(2012年常住人口)。房山人文資源、礦產資源、旅遊資源、地熱資源豐富,是京郊著名的"建材之鄉"、"建築之鄉"、"煤炭之鄉"、"林果之鄉"和"旅遊勝地"。全區包括北京猿人遺址、西周燕都遺址、雲居寺等在內的559處文化古蹟。[1]
建制沿革
西周燕國曾設都於境內。
秦為上谷郡。
漢為良鄉縣。
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建萬寧縣,明昌二年(1191年)更名奉先縣,故治在今房山鎮,屬中都路大興府。
元成吉思汗十年(1215年)兩縣屬燕京路大興府。元世祖至元元年(1264年)改屬中都路大興府。二十一年(1284年)改屬大都路總管府,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奉先縣改名房山縣。
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中國共產黨於房山、良鄉二縣與鄰縣交界處曾設置以下民主政權。因處戰爭年代,縣政府駐地及區劃均不固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良鄉縣屬河北省通縣專區,房山縣屬河北省通縣專區,縣政府駐房山城。
1958年,原河北省房山、良鄉縣合併為周口店區。
1960年周口店區改名房山縣,歸屬北京市。
1980年,城關、周口店部分地區約36平方公里劃出成立燕山區。
1987年2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銷房山縣和燕山區,建立房山區,區政府駐房山,其行政區劃為原房山縣和燕山區範圍。
1986年,撤銷房山縣、燕山區,設立房山區,以燕山區和房山縣的行政區域為房山區的行政區域。
1997年11月17日,國務院批准將房山區人民政府駐地遷至良鄉鎮。[2]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房山地理位置介於北緯39°30′--39°55′,東經115°25′--116°15′,是首都北京的西南門戶。東北與豐臺區相鄰,東與大興區以一水相隔,南和西面與河北省涿州市、淶水縣相連,北與門頭溝區以百花山為界。全區總面積2019平方公里,區政府東移良鄉後,其所在地距市區22公里。
地形地貌
房山地形複雜多變。處於華北平原與太行山交界地帶,西部和北部是山地、丘陵,約占全區總面積三分之二。房山區主要山脈大房山、大安山、三角山、百花山、西占山等,均系太行山分支。
氣候特徵
本區為溫帶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為11.9°C,歷史最高氣溫曾達到43.5°C(1961年6月10日),最低氣溫曾至-26°C(1966年2月22日);年平均降水量582.8MM,歷史最大降水量1322MM(1954年),最小降水量277MM(1975年);年平均無霜期202天。
行政區劃
截止到2012年底,全區共轄28個鄉、鎮、街道辦事處,其中,街道辦事處8個、建制鎮14個、建制鄉6個、共有123個居委會、461個村委會。[3]
自然資源
地質資源
房山被地質學界譽為"洞穴王國",境內擁有中國北方最大的岩溶洞穴群。
房山被中國地質界稱為華北地區最大最典型的岩溶峰林大峽谷。素有"北方小桂林"之稱的十渡山水被譽為"青山野渡,百里畫廊"。
上方山國家森林公園是華北地區最古老的原始次生林,是全國20家重點示範森林公園之一, 占地5300餘畝,久負"南有蘇杭,北有上方"之美名。
礦產資源
區內已探明儲量的礦產27種,其中原煤的總儲量18.5億噸,與門頭溝區並稱為"京西煤倉"。
大理石儲量4.5億立方米,7個品種,其中全國編號為M1101號的漢白玉,被周恩來總理稱為 "國寶"。
花崗岩儲量1.2億立方米,18個品種,50周年大慶天安門廣場改造工程中三分之一花崗岩出自房山,獲魯班獎特別獎。
優質石灰岩可采儲量55億噸。
還有儲量1.9億噸的白雲岩,儲量5億立方米的石板岩,儲量4億噸左右的頁岩等10種主要非金屬礦產。[4]
經濟概況
2010年全年地區生產總值完成33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2%。財政收入完成168.6億元,增長2.2 倍,其中一般預算收入完成28.2億元,增長20.7%;基金預算收入完成140.4億元,增長3.8倍。區域稅收完成182億元,增長25.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繼續保持較大規模,完成400億元,增長14.4%。土地儲備投資再次突破100億元。消費對經濟增長拉動作用繼續增強,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增長1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增長8%和10%。
農業
2010年設施農業發展迅速,新增面積3400畝,高質量建成一批標準化基地。農業企業新增20家,澳特舒爾有限公司成功上市。61個村完成產權制度改革,林權制度改革完成90%。
2013年,房山區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實現50.6億元,比上年增長8.9%。其中,農業產值實現16.9億元,比上年增長0.7%;林業產值實現12.2億元,比上年增長53.9%;牧業產值實現19.5億元,比上年增長2.4%;漁業產值實現0.7億元,比上年下降51.8%;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實現1.3億元,比上年增長5.8%。
工業
2013年,受石化行業影響,房山區工業總產值實現1008.6億元,比上年下降4.6%。其中,168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產值940.7億元,比上年下降8.1%;實現銷售產值944.5億元,產銷率達到100.4%,產銷銜接良好。
大型企業產值貢獻達九成以上,企業規模呈擴大態勢。2013年,房山區工業產值超億元的企業有57家,比上年增加10家,增長21.3%,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數的33.9%;完成產值898.4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95.5%。
建築業
2013年,房山區建築業總產值實現326.8億元,比上年增長11.2%;房屋施工面積達到3279.8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32.8%;竣工面積實現613.7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92%。其中,四大集團實現建築業產值55.9億元,比上年下降9.1%;房屋施工面積為683.2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16.4%;竣工面積為142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1%。
房地產
2013年,房山區房地產開發投資實現183.3億元,比上年增長0.8%;房屋施工面積為752.4萬平方米,同比增長6.7%;其中,新開工面積為222.1萬平方米,同比增長5%。該年房屋竣工面積為138.7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8.4%。商品房銷售面積為185萬平方米,同比增長33.2%;商品房銷售額實現265.1億元,同比增長63.6%;商品房待售面積為59.8萬平方米,同比增長3.8%。[5]
交通運輸
區內貫通京廣、京原兩條鐵路幹線及四條鐵路支線,貫通京港澳高速路、107、108國道等公路幹線。
截至2012年底,全區境內公交運營車輛達到477輛,運營車輛客位20264個;客運場站達到18個;公交候車亭達到463個,比上年增加25個;全區公共汽車線路達到45條;全年公交客運總開行76.85萬車次,運送乘客4962萬人次,軌道交通客運量1040萬人次。
2010年12月30日房山線開通運營一期工程首通段(蘇莊站至大葆台站)是房山區第一條地鐵線。後來隨着從大葆台站延長郭公莊站與9號線換乘後,房山線客流逐漸擴大。在2017年12月31日,中國首條自主研發的全自動運行地鐵線路——燕房線在房山開通。
2022年12月31日,京雄高速(市界——六環段)開通,是房山區既京港澳,京昆以來第三條高速公路。
完成瓦梨路大修工程、公韓路大修工程、十渡2#橋改造工程、西南召橋改造工程。全區公路新改建、公路大修、公路橋樑改造工程累計完成投資3.5億元。截至2012年底,全區公路總里程2720.9公里,公路覆蓋密度136.76公里/百平方公里。
社會事業
教育科技
2010年組織實施科技計劃項目50項,辦學條件標準化建設穩步推進,長溝中學、交道中學新校舍投入使用,完成50棟建築抗震加固工程,新建6所幼兒園,職成教育完成各類培訓15萬人次。
文體衛生
2010年良鄉醫院門急診綜合樓投入使用,婦幼保健院門診病房樓主體完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公費醫療與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並軌,定點醫療機構全部實現持卡就醫實時結算,四家民營醫院納入新農合報銷試點機構,農民健康促進工程四種慢病免費供藥實現全覆蓋。計劃生育政策符合率為96%,繼續保持低生育水平。良鄉體育中心游泳館、綜合館投入使用,成功舉辦第九屆全民運動會。啟動數字化改造工程,廣播電視加速向全媒體轉變。
社會保障
2010年完善就業服務體系,加大就業幫扶力度,城鎮新增就業1.4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3萬人,安置煤礦關閉地區勞動力就業3400人,1.3萬名城鄉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率達到99.8%,農村居民基本實現老有所養。政策性住房保障力度不斷加大,保障性住房竣工近3000套,完成配租配售928套,定向安置用房竣工108萬平方米。落實社會救助政策,提高社會救助水平,發放各類救助金1億元。落實"九養"政策和老年優待辦法,為2.2萬名老年人、殘疾人發放養老助殘服務券,為2540戶家庭實施無障礙設施改造。
郵電事業
全區建有功能齊全的政府電子信息網絡平台,區內各鄉鎮、各單位均已納入該網絡系統,可聯通寬帶信息網絡並能通過該平台建立小型局域網。有線光纜總長524公里,有線廣播電視覆蓋全區。程控電話交換機總容量31.2萬門,其中ISDN交換設備總容量2960端口,開通ADSL方式寬帶交換點13個。共有電訊局所66個。區內共有110千伏變電站7座、35千伏變電站10座,輸電線路343.804千米,覆蓋全區。
基礎建設
已經建設完成9條中壓天然氣輸氣管線,中心城鎮可實現燃氣家家入戶。區內輸氣管線建設納入陝甘寧天然氣進京工程。有日供水4萬噸的自來水廠2座,可滿足生活和工業用水需要;大型污水處理廠已經建完成。
人口民族
截至2012年底,全區常住人口達到98.6萬人,其中外來人口22.8萬人。常住人口比上年增加1.9萬人,增長2%。全區戶籍人口達到78萬人。全區人口出生率為10.25‰,比上年提高0.99個千分點;死亡率為5.97‰,比上年提高0.46個千分點。
區內居住着漢、回、滿、蒙、苗、白、朝鮮族等24個民族。[6]
風景名勝
在全區302處歷史文化古蹟中,有世界文化遺址1處、國家級重點文保單位6處、市級15處、區級47處。區內馳名中外的北京猿人遺址(周口店鎮)是世界文化遺產之一,享有"北京人之家"的美譽;西周燕都遺址(琉璃河鎮),稱為"北京城之源";1300多年歷史的佛教聖地雲居寺,因藏有14278塊石刻大藏經而享譽海內外,被譽為"北京敦煌"、"世界之最";金陵遺址是北京歷史上第一座皇家陵寢。
周吉祥塔
岳各莊鄉孤山口村。建於明代。為八角七級密檐式磚塔,通高約18米,塔基由漢白玉石砌石壘,須彌座塔基束腰間磚雕花卉、人物故事等,形象逼真。塔身為八角形,每角有磚砌圓柱,塔上各層檐均採用正反疊澀做法,各層檐角梁重掛方形銅鈴。
應公長老壽塔
岳各莊鄉天開村。建於元代。為六角五級密檐式磚塔,通高12米,造型秀麗挺拔,須彌座上砌三層蓮花,柱形塔身正面開拱門,門楣上端嵌銘文:"應公長老壽塔",各層檐下均有仿木結構的磚制斗拱。
金成明牌樓
崇各莊鄉劉莊村。建於清代。採用艾葉青大理石材料構成,坐北朝南,四柱三間三樓形式。
姚廣孝墓塔
崇各莊鄉長樂寺村東。八角九級密檐式塔。塔前有明宣德元年(1426年)所立成祖棣"敕建姚廣孝神道碑"一座。
白水寺石佛
燕山區蠍息崗。白水寺(俗名大佛寺)已毀。現存一佛二脅侍石像,造形古樸,高達丈余,是北京現存元明時期最大的石雕像。
金陵遺址
周口店鎮車廠村龍門口。共葬金代"始祖"至章宗17個皇帝、后妃及諸王,是北京地區第一個皇陵,比明十三陵早約200年。
玉皇塔
位於南尚樂鎮高莊村,建於遼,為八角七級密檐式磚塔,通高15米,塔基為須彌座,塔身正面設券門,塔身之上為仿木磚刻額枋檐椽和磚制的一斗三升斗拱,上邊是七級疊澀檐,塔尖為攢尖寶剎。[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