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石龍芻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石龍芻

中文名稱:石龍芻

界:植物界

門綱:被子植物門、單子葉植物綱

目科:禾本目、莎草科

性味歸經:味苦,性涼。歸心、小腸經

石龍芻中藥名。為燈心草科植物野燈心草JuncussetchuensisBuchen.的全草。分布於長江中、下游及陝西、四川、雲南等地。具有利水通淋,泄熱,安神,涼血止血之功效。用於熱淋,腎炎水腫,心熱煩躁,心悸失眠,口舌生瘡,咽痛,齒痛,目赤腫痛,衄血,咯血,尿血。 拉丁學名:JuncuseffususL.var.decipiensBuchen.LutilisMak.

藥材性狀

1、藥材性狀:莖細長圓柱形,長30-50cm,直徑1-1.6mm,上部漸細尖,基部稍粗,表面淡黃綠色,光滑,具細縱直紋理。質堅韌,斷面黃白色,中央有髓,白色而疏鬆。莖上部無葉,側生淡紫色花序或果穗,基部葉鞘紅褐色至棕褐色。氣微,味淡。以身干、細勻、色綠者為佳。

2、飲片性狀:呈段狀。莖圓柱形,外表面淡黃綠色或灰綠色,具細密縱稜線。切面白色或黃白色,中央有白色疏鬆的髓。葉鞘棕褐色或棕色。花小,淡黃棕色。質韌。氣微,味淡。

形態特徵

野燈心草又名:擬燈心草。多年生草本,高25-65厘米;根狀莖短而橫走,具黃褐色稍粗的鬚根。莖叢生直立圓柱形,有較深而明顯的縱溝,直徑1-1.5毫米,莖內充滿白色髓心

葉全部為低出葉,呈鞘狀或鱗片狀,包圍在莖的基部,長1-9.5厘米,基部紅褐色至棕褐色;葉片退化為刺芒狀。

聚傘花序假側生;花多朵排列緊密或疏散;總苞片生於頂端,圓柱形,似莖的延伸,長5-15厘米,頂端尖銳;小苞片2枚,三角狀卵形,膜質,長1-1.2毫米,寬約0.9毫米;花淡綠色;花被片卵狀披針形,長2-3毫米,寬約0.9毫米,頂端銳尖,邊緣寬膜質,內輪與外輪者等長;雄蕊3枚,比花被片稍短;花葯長圓形,黃色,長約0.8毫米,比花絲短;子房1室(三隔膜發育不完全),側膜胎座呈半月形;花柱極短;柱頭3分叉,長約0.8毫米。

蒴果通常卵形,比花被片長,頂端鈍,成熟時黃褐色至棕褐色。種子斜倒卵形,長0.5-0.7毫米,棕褐色。花期5-7月,果期6-9月。[1]

植物種屬

燈心草科植物野燈心草。

分布區域

分布於長江中、下游及陝西、四川、雲南等地。

生長環境

生于山溝、道旁的淺水處。

藥用價值

一、

功能:利水通淋,泄熱,安神,涼血止血。

主治:用於熱淋,腎炎水腫,心熱煩躁,心悸失眠,口舌生瘡,咽痛,齒痛,目赤腫痛,衄血,咯血,尿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或燒存性研末。

注意事項:~溲多者勿用。~

藥理作用:抗氧化和抗微生物活性作用。

相關論述:《浙江民間草藥》:「清熱安神。治小兒夜啼。」

臨床應用:用於泌尿系統感染。

相關配伍

1、治尿路感染,腎炎水腫:(野燈心草)全草,車前草各30g,土茯苓9g。水煎服。

2、治通淋:鬍鬚草、木通各9g,車前草、甘草各6g。煎服。(1-2方出自《浙江民間草藥》)

3、治熱結膀胱,小便不利,心熱煩躁,口舌生瘡,衄血,尿血:水燈心60g,白茅根30g,刺黃柏9g。水煎服。(《四川中藥志》1982年)

4、治乳糜尿:(野燈心草)鮮全草30-60g。水煎服。(《浙江藥用植物志》)

5、治糖尿病:(擬燈心草)全草60g,鹿茸草30g。水煎服。

6、治失眠、神經衰弱:(擬燈心草)鮮全草60g,夜交藤30g,丹參15g。水煎服。(5-6方出自《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採收加工:全年均可采,去根、雜質,洗淨,切段,鮮用或曬乾。

炮製方法:取原藥材,除去殘根及雜質。噴淋清水,稍潤,切中段,乾燥。篩去灰屑。

保存方法:~貯乾燥容器內,置通風乾燥處,防霉~[2]

二、

拼音Shí Lónɡ Chú

別名龍鬚、草續斷、龍珠(《本經》),龍蒭、龍鬢、龍木草毒、龍華,懸菟(《吳普本草》),龍鬚草、縉雲草(崔豹《古今注》),龍修(《山海經》郭璞注),懸莞、方賓(《別錄》),席草(《本經逢原》),草龍蒭(汪連仕《採藥書》),鬍鬚草、野席草(《浙江民間草藥》)。

出處本經

來源為燈心草科植物石龍芻的全草。夏、秋採集,曬乾或鮮用。

原形態多年生草本,高達1米餘,根莖橫走。莖圓筒狀,細長,下部有茶褐色鱗片狀葉,聚傘花序側生於莖的一面。由多數小花綴成,花淡綠色,具短柄;花被6,排列為2輪;雄蕊6;子房上位,花柱短,柱頭3枚。蒴果,內含種子多數。花期夏季。

本植物的根莖(石龍芻根)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生境分部生長於水田中及潮濕地區。分布廣西、浙江等地。

化學成分石龍芻含水分7.14%、蠟及脂肪質2.63%、果膠1.52%、半纖維素13.54%、木質素17%、纖維素52.18%、灰分1%、戊聚糖13.4%。

綠色的莖含赭朴吩1.07%、葡萄糖3.04%、戊聚糖20.09%、甲基戊聚糖1.5%。

葉含木犀草素-7-葡萄糖甙。

性味苦,涼。

①《本經》:"味苦,微寒。"

②《吳普本草》:"雷公:苦,無毒。扁鵲:辛,無毒。"

③《別錄》:"微溫,無毒。"

④《浙江民間草藥》:"味酸,性寒。"

歸經《得配本草》:"入手少陰、太陰經氣分。"

功能主治利水,通淋。治淋病,小便不利。

①《本經》:"主心腹邪氣,小便不利,淋閉,風濕。"

②《別錄》:"補內虛不足,痞滿,身無潤澤,出汗,除莖中熱痛。又主療蛔蟲及不消食。"

③汪連仕《採藥書》:"散風火,大理濕熱。"

④《浙江民間草藥》:"利水通淋,清熱安神。"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5錢;或燒存性研末。

複方①通淋:鬍鬚草、木通各三錢,車前草、甘草各二錢。煎服。

治小兒夜啼:石龍芻(乾草),燒灰塗乳上飼小兒。

治牙痛:鬍鬚草三錢,煎服。(選方出《浙江民間草藥》)似龍鬚,但多節,似以為二物者非矣。"

摘錄《中藥大辭典[3]

參考資料

  1. 石龍芻,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2. 石龍芻,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3. 石龍芻,中醫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