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石角豆腐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石角豆腐是一個中國特產。釀豆腐是客家人生活中常吃的小吃。把豆腐切成約一寸見方的小塊,投入油鍋中炸少許時間,取出瀝乾,再放入調有八角、五香、辣椒等佐料的肉湯中用溫火慢煨,吃時再撒上些胡椒面、蔥花,味道尤為鮮美。

中國是一個擁有五千年文明歷史的國家,其飲食文化更是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由於地理、氣候、物產和習俗[1]的差異,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八大菜系,它們分別是:川菜、魯菜、粵菜、蘇菜、浙菜、閩菜、湘菜和徽菜[2]

特產簡介

釀豆腐是客家人生活中常吃的小吃。把豆腐切成約一寸見方的小塊,投入油鍋中炸少許時間,取出瀝乾,再放入調有八角、五香、辣椒等佐料的肉湯中用溫火慢煨,吃時再撒上些胡椒麵、蔥花,味道尤為鮮美。新豐石角乃山區中之山區,原是窮山僻鄉,但山雖窮,水則秀可謂窮山秀水之村野。由於水質清秀,做出來的豆腐特別嫩滑可口,此菜很久很久以前就被人們奉為極品,民瑤有曰:「宮中大小姐,石角豆腐花」,把石角豆腐花與宮中大小姐相併媲美,可見其妙哉也!

相關資訊

視頻 | 韶關新豐石角豆腐:客家宴席上的「鮮嫩天花板」

粵北客家地區,流傳着一句俗語:「無豆腐不成宴」。而在新豐,石角豆腐以其鮮嫩、爽滑、可口的獨特風味,成為了當地乃至遠近聞名的美食佳肴。對於石角人來說,製作豆腐不僅是一門傳家手藝,更是融入了他們生活的一部分。

石角之所以能出產如此美味的豆腐,得益於其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好山好水孕育出美味珍饈,石角人自豪地說,他們的豆腐之所以好吃,關鍵在於做豆腐的水源——那是來自石角大山深處匯聚的山泉水,清澈純淨、甘甜可口,為石角豆腐賦予了極高的品質。

在南山的懷抱中,溪水潺潺,水韻悠悠。高山流水不僅滋潤了大地,更滋養了石角豆腐的美味。除了優越的自然條件,石角豆腐還離不開對傳統工藝的傳承和一絲不苟的精神。俗話說,「世上有三苦,撐船打鐵磨豆腐」,從選豆開始,每一步都凝聚着「豆腐人」的心血與汗水。

邱阿婆是石角豆腐製作技藝的傳承人之一。她告訴我們,製作石角豆腐要選用本地的青豆,這樣做出來的豆腐豆香濃郁、滋味鮮甜。經過石磨的細細研磨,豆漿如乳白綢緞般汩汩滲出。再用紗布包住豆漿反覆擠壓,榨出更加綿密的豆漿

水汽泱泱中,裊裊煙火升起,煮熟豆漿只是完成了準備工作。接下來的「點漿水」環節更是精細的技術活,豆漿與石膏的配比直接決定着豆腐的口感。全憑多年的經驗,一邊加入石膏水,一邊攪動豆漿,其中的微妙變化盡在掌握之中。

經過石膏的激化,大豆蛋白分子開始凝聚成豆腐花。將點好的豆腐花盛入木框中,仔細包裹好並壓上石頭。隨着時間的推移,一塊塊鮮嫩的石角豆腐便悄然誕生。

而客家釀豆腐則是石角豆腐的另一種美味呈現方式。將七成的瘦肉和三分花腩剁成肉餡,加入鹽和蔥頭調味。釀肉餡的過程需要膽大心細、手力適中。拇指和食指以及虎口穩穩框住豆腐塊,中指撐住底部,筷子輕輕劃開豆腐中心,將肉餡釀入其中。這樣釀出的豆腐滿而不裂、口感豐富。

煎豆腐則是另一道考驗技藝的關卡。需要時刻盯緊火候的大小和範圍,傳統的火灶仿佛掌管火候的「神」。只煎釀餡的一面以保持豆腐的嫩滑口感,這是當地人的「小心機」。很快,濃郁的豆香和肉香便從鍋里飄散開來,令人垂涎欲滴。

對於許多石角人來說,每一次製作出品質上好的石角豆腐不僅是對生活品質的提升,更是對傳承製作豆腐這一門傳統手藝的自豪與堅守。正是因為有這些人的堅持與努力,石角豆腐才能一代又一代地流傳下去,經久不衰地成為石角和新豐的一張亮麗名片。

石角豆腐不僅是一種美食的享受,更是心血的結晶和文化的傳承。這一口豆腐吃下的不僅是味蕾的滿足,更是對家鄉情懷的深深眷念與回味。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