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石衡(專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石衡
圖片來自名人簡歷網

石衡,1914年4月25日 生於[河北省保定市]]。港口和航道工程建設專家。早期從事鐵路、橋樑、隧道和飛機場的勘測、設計、施工。抗戰勝利後迄今投入港口建設及航道治理工程,曾主持審查一批重點港口建設規劃、設計,處理施工技術問題。在淤泥質海岸河口建港中作出突出貢獻,成功地解決了甬江口鎮海港、閩江口馬尾港、鴨綠江丹東港等處的泥沙淤積問題。

在葛洲壩水利樞紐建設中為解決通航條件和大型高水頭船閘的龐大金屬結構人字閘門應力及變形問題主持大規模的試驗並指導設計。在三峽工程論證中,提出有關航運的關鍵技術問題並組織進行調查、試驗、研究。其成果均作為論證報告的決策性意見,為今後建設依據奠定基礎。

基本信息

中文名:石衡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14年4月25日

畢業院校: 唐山交通大學(今西南交通大學)

職 業:港口和航道工程建設專家

出生地:河北省保定市

人物履歷

1945年7月-1946年7月 廣西百色飛機場工程處任副工程司兼專員。

1946年8月-1949年1月 溏沽新港工程局任副工程司、正工程司兼設計課課長、施工課課長。

1949年2月-1949年4月 塘沽新港工程局任正工程司。

1949年5月-1949年9月 華北人民政府交通部任工程師。

1949年10月-1958年2月 中央人民政府交通部航務總局、航務工程總局任工程師兼任設計科科長、工程科科長。

1958年3月-1965年2月 交通部大運河工程管理局、基本建設總局、基本建設司任副總工程師。

1958年 參加國家科委三峽組航運分組。

1965年3月-1983年 交通部水運規劃設計院任副院長兼副總工程師。

1972年-1974年 葛洲壩工程勘察設計團任副參謀長(後改設計局任副總工程師)。

1979年 任國家科委水利工程學科組、專業組副組長。

1980年-1983年 任甬江口航道治理工作組組長。

1982年-1985年 任福建省閩江流域規劃開發管理委員會副主任,閩江口航道治理諮詢組組長。

1984年-1992年 交通部三峽工程航運領導小組副組長兼辦公室主任,顧問。

1985年-1991年 丹東市顧問,丹東港大東港航道整治諮詢組組長。

1986年-1991年 河北省滄州地區顧問、黃驊港擴建深水港顧問組組長。

1986年-1992年 三峽工程論證領導小組泥沙、航運專題論證泥沙專家組顧問,航運專家組顧問。

1990年-1991年 國務院三峽工程審查委員會泥沙、航運、綜合三個預審專家組專家。

1990年 珠海市顧問。

1993年— 交通部水運規劃設計院副總工程師。

人物生平

石衡,1914年4月25日生於河北省保定市,祖籍河北省清苑縣。其父石炳麟,擔任小職員,曾數度失業,家境清苦,痛感文化程度低。於是節衣縮食,竭力培養教育石衡勤奮讀書。1925年石衡考入北京師大附中,北京師大附中學風嚴謹,教學質量好,思想教育着重愛國主義,教師中有多位共產黨的地下工作者。石衡受到一定的培養和薰陶。因此,1931年高中畢業時懷着工業救國、發展交通的願望考入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唐山交通大學)土木工程系。四年學習,品學兼優,在校曾任學生會秘書。1935年由唐山交大畢業,分配到津浦鐵路徐州工務段,實習一年後任工務員。抗日戰爭時期,從事被日冠轟炸的鐵路、橋樑的搶修工程。徐州淪陷後,輾轉雲南。1938 年修建滇緬鐵路,先後擔任滇緬鐵路第二測量隊、第二總段工務員、幫工程司,滇緬鐵路第二工程處第三總段副工程司兼分段長,負責勘測、設計、施工。曾主持大跨度石拱高架橋的設計並組織施工,被贊為質量優秀建築。1942年奉命修建飛機場,到呈貢飛機場工程處任副工程司兼工區副主任、工務課課長,負責飛機場工程技術工作。1945年修建百色飛機場,任工程處副工程司兼專員。

抗日戰爭勝利後,石衡投入港口工程建設,1946年8月起在譚真總工程司的指導下,在塘沽新港工程局總工程司室工作,研究工程建設規劃。曾負責一號碼頭三座30米大跨度、鋼屋架前方倉庫的設計並組織施工。先後任設計課、施工課課長,經主管部批准為正工程司。

石衡具有強烈的正義感和愛國心,早年在唐山交大求學期間參加抗日宣傳,上街檢查日貨,救濟東北逃出難民;在塘沽新港期間,工程局的青年同事辦讀書班,受軍警抓捕。石衡曾向有關方面呼籲,釋放後力爭工程局留用,並勸說他們去解放區。1948年天津解放前夕,他謝絕了台灣高雄港務局局長和台灣森林鐵路局局長赴台的邀請。為避免被迫南遷,放棄領取應變費,請假回北京。天津解放後立即返塘沽向軍管會報到。1949年5月石衡調到北京華北人民政府交通部,10 月到中央人民政府交通部,迄今40餘年,仍在職工作。[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