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石碏之假手計典故講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石碏大義滅親

來自網絡的圖片

石碏之假手計典故講解州吁借五國聯軍伐鄭,雖未取得勝果,但仍耀武揚威,報稱勝利歸國,想以此平息國人對他弒君的誹議,但似乎作用不太大。[1]

於是,州吁對石厚說:「國人並沒有平息誹議,你說怎麼辦?」

石厚說:「臣父石碏,昔日位居上卿,素為國人所信服。主公若召之入朝,與共國政,主公的君位必能搞定。」

由是,州吁命取白璧一雙,白粟五百鍾,前去候問石碏,並當即召石碏入朝議事。石碏託言病重,堅辭不受。

州吁又問石厚:「卿父不肯入朝,寡人打算到石府中詢策,你看何如?」

石厚說:「主公雖往,未必相見,臣回府當以君命叩拜求他。」

由是,石厚回家見父,致新君敬慕之意。石碏說:「新主打算召見我,究竟是為了什麼?」

石厚說:「因為人心未和,擔心君位不穩,想求父親找到解決這一問題的良策。」

石碏說:「諸侯即位,以稟命於周王朝為正。新主若能覲周,得周王賜以黻冕車服,奉命為君,國人還有什麼說?」

石厚曰:「此言甚當,但無故入朝,周王必然起疑,必先有人通情於周王方可。」

石碏說:「今陳侯忠順於周王,朝聘不缺,王甚嘉寵。吾國與陳素相親睦,近又有借兵之好。若新主親往朝陳,請陳侯通情周王,然後入覲,這就容易了。」

石厚隨即將父親石碏之言,複述於州吁。州吁大喜。當備玉帛禮儀,命上大夫石厚護駕,往陳國進發。

石碏與陳國大夫子針,素相厚善。於是割指瀝血,寫下一書,秘密派遣心腹之人,到子針居處,托他將書信呈達陳桓公:「外臣石碏百拜致書陳賢侯殿下:衛國褊小,天降重殃,不幸有弒君之禍。此雖逆弟州吁所為,實臣之逆子厚貪位助桀。二逆不誅,亂臣賊子,行將接踵於天下矣!老夫年耄,力不能制,負罪先公。今二逆聯車入朝上國,實出老夫之謀。幸上國拘執正罪,以正臣子之綱。實天下之幸,不獨臣國之幸也!」

陳桓公看畢,問子針道:「此事如何?」

子針對答:「衛之惡行,就象陳之惡。如今他們來陳,就是自己送死,不能縱之。」

桓公說:「好。」

於是,定下擒州吁之計。

不久,州吁同石厚到陳,尚未知石碏之謀。一君,一臣,昂然而入。陳侯派公子佗出城迎接,留於客館安置。又致陳侯之命,請來日太廟中相見。

州吁見陳侯禮意殷勤,不勝之喜。次日,設庭燎於太廟,陳桓公立於主位,左儐右相,擺列得甚是整齊。石厚先到,見太廟門首,立著白牌一面,上寫「為臣不忠,為子不孝者,不許入廟。」

石厚大驚,問大夫子針道:「立此牌是何意思?」

子針道:「這是吾先君之訓,吾君不敢忘。」

石厚於是不疑。須臾,州吁駕到。石厚導引下車,立於賓位。儐相啟請入廟。州吁佩玉持圭,正打算鞠躬行禮。只見子針立於陳侯之側,大聲喝曰:「周天子有命:『只拿弒君賊州吁、石厚二人,餘人俱免。』」

說聲未畢,先將州吁擒下。石厚急拔佩劍。一時着忙,劍不能出鞘。只用手格鬥,打倒二人。廟中左右壁廂,俱埋伏有甲士,一齊攏來,將石厚綁縛。隨從兵眾,還在廟外觀望。子針將石碏來書,宣揚一遍,眾人方知州吁、石厚被擒,皆為石碏主謀,假手於陳,天理當然,於是,兵眾紛然而散。

陳侯隨即打算將州吁、石厚行戮正罪。群臣皆道:「石厚乃石碏親子,未知其意如何。不若請衛國自來議罪,這就無後話可說了。」

陳侯說:「諸卿之言是也。」

於是,將君臣二人,分作兩處監禁,州吁囚於濮邑,石厚囚於本國,使其音信隔絕。並派人星夜馳報衛國,竟到了石碏府上。

石碏自告老之後,未曾出戶。見陳侯有使命至,即命司機駕車伺候,一面請諸大夫朝中相見。眾各駭然。

石碏親到朝中,會集百官,方將陳侯書信啟看。知州吁、石厚已拘執在陳,專等衛大夫到,公同議罪。百官齊聲說:「此乃社稷之大計,全憑國老主持。」

石碏道:「二逆罪俱不赦,明正典刑,以謝先靈。誰肯往任其事?」

右宰丑說:「亂臣賊子,人得而誅之!丑雖不才,竊有公憤。逆吁之戮,丑當蒞臨。」

諸大夫皆曰:「右宰足辦此事。但首惡州吁,既已正法,石厚從逆,可從輕議。」

石碏大怒曰:「州吁之惡,皆逆子所釀成。諸君請從輕典,是懷疑我有舐犢之私嗎?老夫當親自一行,手誅此賊。不然,無面目見先人之廟也!」

家臣獳羊肩說:「國老不必發怒,我當代往。」

石碏乃使右宰丑往濮,督殺州吁;獳羊肩往陳,督殺石厚。一面整備法駕,迎公子晉於邪。

左丘明修傳至此,稱石碏:「為大義而滅親,真純臣也!」

再說,右宰丑與獳羊肩一同到達陳都,先謁見陳桓公,謝其除亂之恩,然後,分頭幹事。

右宰丑至濮,將州吁押赴市曹。州吁見丑,大呼:「你是吾之臣也,何敢犯吾?」

右宰丑曰:「衛先有臣弒君,吾效仿之!」州吁俯首受刑。

獳羊肩往陳都,督殺石厚。石厚說:「吾死已定,願上囚車,見父親一面,然後就死。」

獳羊肩說:「吾奉汝父之命,來誅逆子。汝如念父,當攜汝頭相見!」於是,拔劍斬之。

公子晉自刑歸衛,重為桓公發喪;即侯位,是為衛宣公。尊石碏為國老,世世為卿。從此陳、衛益相親睦。[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