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石珠
圖片來自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石珠,中藥名。為蕁麻科植物多枝霧水葛Pouzolziazeylanica(L.)Benn.var.microphylla(Wedd.)W.T.Wang的全草。分布於江西、福建、台灣、廣東、廣西、雲南等地。具有解毒消腫,接骨之功效。用於癰腫,梅毒,肺結核,骨折。[1]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石珠
漢語拼音:Shí Zhū
別名:霧水葛、石珠仔
性味歸經:味甘、苦,性涼。歸肺經
功能:解毒消腫,接骨
主治:用於癰腫,梅毒,肺結核,骨折

目錄

藥理簡介

各種名稱

中文名:石珠

拼音名:Shí Zhū

別名: 霧水葛、石珠仔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ouzolzia zeylanica (L.) Benn. Var.microphylla(Wedd.)W.T.Wang

來源

藥材基源:為蕁麻科植物多枝霧水葛的全草。

採收和儲藏

夏、秋季採收,去雜質,鮮用或曬乾。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約500m的草地、田邊、丘陵或低山疏灌林中。

資源分布:分布於江西福建台灣、廣東、廣西、雲南等地。

原形態

多年生草本或亞灌木,長40-200cm。莖常鋪地,多分枝,末回分枝常多數,互生,長20-10cm。莖下部葉對生,上部的葉互生,分枝上的葉通常全部互生或下部對生;葉形變化大,卵形。狹卵形至披針形,先端短漸尖,基部圓形,全緣,兩面被疏伏毛,側脈1對。團傘花序腋生,通常兩性,苞片三角形,雄花有短梗,花被片4,雄蕊4;雌花花被橢圓形,先端有2小齒,外面密被柔毛,果期呈菱狀卵形,柱頭長1-2mm。瘦果卵形,有光澤,具縱線及狹翅。

性味

甘;苦;性涼

功能主治

解毒消腫;接骨。主癰腫;梅毒;肺結核;骨折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15g,鮮品15-30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2]

摘錄

中華本草

參考資料

  1. 石珠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2. 石珠中醫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