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石灰鋪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石灰鋪鎮地處廣東省英德市西郊,相距市區24公里,東接英城、橫石塘兩鎮;南連西牛鎮;西鄰含光鎮;北部與石牯塘鎮為界。全鎮總面積226.95平方千米(2017年),總人口有31812人(2017年),全鎮設有16個村委會,1個居民委員會,295個村民小組,鎮政府駐石灰鋪墟。[1]

中文名稱:石灰鋪鎮

外文名稱:Shi Hui Pu Town

別 名:社鋪(客家話譯音)

行政區類別:鎮

所屬地區:廣東省英德市

政府駐地:石灰鋪德政路

電話區號:0763

郵政區碼:513046

地理位置:廣東省英德市石灰鋪鎮

面 積:226.95平方千米(2017年)

人 口:31812人(2017年)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石景河 十二峰

火車站:英德站,英德西站

車牌代碼:粵R

歷史概況

今石灰鋪之地建制於明洪武二年(1369年)。因遍地是石灰石,很多人鑿石燒石灰,有人開了幾間商鋪,逐漸發展成集市。古時十里為一鋪,設驛站,集市為鋪的所在地,故名。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設浛屬清二都美村圖、石灰鋪圖。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設美村鄉、石灰鄉。民國25年(1936年)設石美鄉。1949年10月設美村鄉、惟山鄉。1956年8月設美村區。1957年11月設美村鄉。1958年9月全縣設6個人民公社,與浛洸鎮、浛洸、西牛、石牯塘等地同屬紅旗人民公社。1959年4月全縣劃分為14個人民公社,其名稱以地方名稱命名,成立石灰鋪人民公社,當地人又稱「社鋪公社」。1983年撤社設石灰鋪區,1987年4月撤區設石灰鋪鎮。

石灰鋪鎮建制歷史雖不長。但鎮屬的美村鄉丶竹田鄉丶獨山(沙坪)鄉的歷史悠久。從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起,鎮內許多自然村從閩南丶粵東地區以及粵北珠磯巷遷移到此置居建業。又因為石灰鋪是英東片丶英中片的鄉村聚落向英西片乃至粵西北地區遷移的重要通道,人文和自然資源豐富,文化底蘊深厚,而且具有點線面分布廣的特點。據典籍記載,石灰鋪鎮許多村落歷史源遠流長,人傑地靈,文人墨客留下很多珍貴的墨跡丶石刻和詩句。如蓮塘岩明代劉澤大(劉道爺)一方摩岩石刻;有全英德市境內唯一的-方陽刻,即位於石板廟光緒甲申年間丘成奎丶劉光權丶李永發仝敬送的書作:直接雲宵」;有英德市十大村落侯選單位—大田白洋水石屋村落;也有堂號久遠的油欄洞和老曾屋祠堂等等。現代如文蘭中學(英西浛洸中學前身)第-任校長石明德(田心村人)。戰爭年代,湧現出松柏榔丶獨山丶謝屋等革命老區18個村莊;鑄造了1938年參加革命,曾任英西黨組織負責人,1955年6月任英德縣委副書記丶縣長, 後任韶關地委農村工作部長丶幹部學校長的周平(獨山街人);1949年6日為革命而犧牲的游擊隊宣傳員吳茂生烈士(雷公寨人);梁仲發丶何亞敬丶江三和丶王立傅丶曾昭水丶包應通丶李封盧等在抗美援朝丶保衛和建設新中囯丶對越自衛還擊戰的烈士英雄;塑造了周明丶黃志達丶黃志輝丶藍春丶藍遠丶藍應丶藍春和丶謝明等革命老前輩。和平時期,造就了1962年出席全國英模會鄒繼磷丶楊和新,廿世紀七十年代全國「三八紅旗手」鄒明庚,1969年參加國慶觀禮的李仕池以及丘亞四丶朱章和丶趙丕發丶江大卓等省級勞模。

基礎設施

石灰鋪鎮能嚴格按照國家的有關規定,實行「統一規劃,統一征地,分步建設、整地推進」的方針,大力抓好石灰鋪墟、美村墟的發展進程,推進以過境公路為中心的新興開發區建設,使整個鎮的面貌煥然一新。2012年開始對鎮政府背後的「金雞山」進行公園化整治,依山而建設成人民公園,是建設「宜居石灰鋪」的重要工程之一。站在公園上,整個鎮貌盡收眼底。公園占地面積50畝,投資600萬元,已於2012年6月全面建成。

交通通訊

石灰鋪鎮位於英德市西部,距市區24公里,東接英城街道、橫石塘鎮,南與連江口鎮、西牛鎮接壤,西鄰浛洸鎮,北連石牯塘鎮。地處英西各鎮交通咽喉,水陸交通便利。省道347線英德至浛洸段自東往西橫貫8個村(社區);連江支流竹田河縱貫西部。

石灰鋪鎮水陸交通方便,四通八達。省道1911線(英陽線)橫穿全鎮,小北江環繞石灰鋪,上通陽山,下通廣州等珠江三角洲地區,行車24公里便到京廣鐵路英德站,直達全國各地。

石灰鋪鎮通訊事業發展迅猛,日新月異,現已全面開通BP機、傳真、移動電話等通訊業務,全鎮有程控電話用戶400多戶,且做到村村通電話;郵政業務實行電腦化管理,大大提高了鎮的通訊能力,加強對外界的聯繫,促進經濟的大幅度增長。

資源特產

石灰鋪鎮以丘陵、台地地貌為主,四面環山,屬半山區丘陵地帶。年均氣溫21℃,年均降水量1900毫米。土地肥沃,是英德市糧產區之一,素有英德「糧倉」之稱。礦產主要有硫鐵、鐵、錫、金,尤以石灰石儲量大、易開採。

石灰鋪鎮土地遼闊,四面環山,是原丘陵地區山腹之中的一塊盆地。氣候冬暖夏涼,雨量充沛,土地肥沃,物產豐富。全鎮總耕地面積為44890畝,其中水田面積27000畝,糧食作物以種植水稻為主,素有英德「糧倉」之稱。經濟作物以種植甘蔗、水果、茶葉、花生、筍竹、蔬菜為主,本鎮的名優特產美村金油粘、松柏榔蓮藕、苦丁茶、紅茶、綠茶、竹筍遠銷國內外。

石灰鋪鎮水力資源豐富。竹田河可進行梯級開發為三級水電站,據上級有關部門擬定,裝機容量可達640千瓦時,若建成後,經濟效益相當可觀。早在幾年前,該鎮已在子塘河建成一座裝機容量為320千瓦的水電站,可供集鎮範圍內的用電,市的11萬伏特、3.5萬伏特的高壓輸變電線路橫穿石灰鋪鎮,為用電提供了有利的條件。還建有可供墟鎮2萬人生產、生活用水的水塔,加快墟鎮的發展步伐。

經濟狀況

石灰鋪鎮已確定了「農來穩鎮,工業立鎮,商貿活鎮,科技興鎮,文明建鎮,依法治鎮」」的發展路子。在鞏固、加強農業的基礎地位和挖掘原有集體、私營企業潛力的基礎上,石灰鋪鋪鎮努力改革投資環境,積極引進資金,因地制宜,充分發揮本鎮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第三產業產業,現已立下「以發展旅遊業為龍頭,帶動一系列服務性飲食、娛樂等行業的快速發展」的戰略目標,其憑藉有天然的沒水岩、馬肢岩、亞婆岩、石板廟、金錢岩等勝景,足以大搞旅遊開發。初步考察,沒水岩可能是全國最長的地下河流,岩內景相,惟妙惟肖,壁龍騰飛,金佛祝福,其他銀球、金帶、滿壁遍布,上山峽馬肢岩為三岩一龍,即「馬肢岩、銅鼓岩、燕子岩和中間出現水龍」。「燕子岩」高險,岩洞面上有行古句,是竹排字樣,誰能識別,就知其文物內藏之處。上山峽岩洞奇石竿千姿百態,十分絢麗多彩,可開發為旅遊區,還有竹田自然漂流也有待開發為一大景觀。

視頻

評委讚不絕口的壓軸廣場舞,快來圍觀石灰鋪健身隊《相逢是首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