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石油外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當地時間16日,美國總統拜登結束了就任以來對中東地區的首次訪問。在為期4天的行程里,拜登完成了任期內與埃及總統的首次面對面會晤,並與沙特王儲首次會面,還與中東地區9個國家的領導人舉行了「安全與發展」峰會。

  這次「石油外交」究竟取得多少實質性成果,拜登出訪前高調宣稱開啟美國參與中東事務「新篇章」的計劃又達成了幾分?

  為了石油赴中東,

  拜登白走一趟?

  沙特阿拉伯是拜登中東之行的最後一站,也是最受關注的一站。一方面,由於能源價格飆升,美國能否說動沙特增產石油「救火」,備受關注;另一方面,此前因沙特記者卡舒吉遇害事件遇冷的美沙關係能否「破冰」,也吸引了外界的目光。

  與沙特王儲穆罕默德見面時,拜登「碰拳」示意的舉動,引發了爭議。早在2020年大選期間,拜登曾就卡舒吉遇害事件批評沙特,並多次抨擊其人權問題。

  卡舒吉生前工作的《華盛頓郵報》發行人稱,碰拳比握手更「可恥」,因為「它代表了親密和舒適」。

  在隨後的記者會上,還有人尖銳發問:「拜登總統,沙特仍然是一個『賤民國家』嗎?」拜登及隨從只得裝作沒有聽見。

  美國輿論認為,拜登的行動表明美國在巨大的能源危機面前,選擇在人權問題上「妥協」。

  那麼,拜登的「妥協」換來了石油嗎?

  根據白宮發布的「事實文件」,美沙領導人的雙邊會晤就海上安全、基礎設施建設、信息通訊、網絡安全、公共衛生等領域加強合作達成一致。但在最關鍵的石油問題上,缺乏實質性成果。

  沙特方面宣布「有能力」將國內原油產能提升至每天1300萬桶,但沒有額外的能力將原油產量繼續提高。

  而在拜登率領的代表團與沙特高級官員舉行會談後,美沙發表的聯合聲明中並未提及增加石油供應,僅表示兩國「重申了對全球能源市場穩定的承諾」。

  德媒分析指出,沙特願意將其石油日產量提高100萬桶,但也未必意味着實際石油產量增加。美國官員也作出類似預測,認為沙特不會立即增產石油,正關注「歐佩克+」8月3日會議上的具體決定。

  美媒早前援引沙特官員的話稱,如今沙特與俄羅斯的關係已經變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密切,利雅得既不打算中斷與莫斯科的聯繫,也沒有開採更多原油幫助美國政府應對能源危機的計劃。「歐佩克+」已經成為沙特和俄羅斯外交政策的基石。

  拜登為石油增產而來,卻沒能獲得明確承諾,這次出訪,怕是白走一趟。

  拉攏盟友目的落空,

  美國影響力正繼續縮小?

  事實上,除了對沙特的訪問收穫寥寥,拜登前幾日的訪問也並未掀起太大波瀾。

  在以色列,雖然拜登受到了熱情接待,但剛一離開,身後就戰火重燃。據路透社報道,16日凌晨,有火箭彈從加沙地帶向以色列發射,此後以色列國防軍出動戰機進行報復,對加沙地帶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軍事目標實施空襲。哈馬斯對此譴責稱,以色列的轟炸「反映的是美國的支持和慫恿」。

  在約旦河西岸的伯利恆,拜登與巴勒斯坦總統阿巴斯舉行會晤。拜登重申要通過「兩國方案」解決巴以問題的立場。而巴勒斯坦總統表示,期待美國政府採取措施加強雙邊關係,如重啟美國在東耶路撒冷的領事館、將巴解組織從美國的恐怖主義名單中移除等。據稱,雙方在阿巴斯和拜登會晤前幾個小時仍在就聯合聲明進行溝通,但終因分歧過多而放棄。

  在協調沙以關係問題上,沙特宣布向包括以色列在內的所有民用航空公司開放領空後,得到了美方的大力讚揚,但沙特外交大臣隨即在記者會上狠狠「打臉」美國,稱沙特開放領空的決定與以色列的外交關係無關,「不是沙以關係邁向正常化的前奏」。

  此外,拜登此行還招致伊朗的抗議。伊朗總統萊希表示,美國等域外勢力對中東地區事務的干預「只會製造危機和不安全」。在拜登行程結束之際,伊朗外交部還公布新一批包括美國前國務卿蓬佩奧、前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博爾頓在內的名單,宣布對這些人實施制裁。

  有分析認為,美國在中東持續塑造伊朗的「中東敵人」形象,試圖拉攏其他各國對抗伊朗。但區域內不少國家認為,與伊朗對話才是解決問題最安全的方式。

  對剛剛落幕的地區領導人峰會,沙特外交大臣強調道,並沒有討論與以色列開展任何軍事合作,也沒有討論所謂的「阿拉伯版北約」。

  沙特王儲穆罕默德與拜登會晤期間表示,美國不應將自己的價值觀強加於別人,如果美國希望其他國家擁有完全一致的價值觀,那麼只有北約會留在其旁邊。

  由此看來,拜登欲藉此行拉攏盟友,打造「中東版北約」對抗伊朗和俄羅斯等國的目的,也幾乎落空。

  俄羅斯Regnum通訊社援引中東問題專家侯賽因·魯約蘭在接受伊朗媒體採訪時的觀點稱,美國在整個中東的政策已經不再是「戰略性的」,而是變得被動。拜登出訪的目的不是長期的,而是為了與石油相關的一時利益。

  英國廣播公司(BBC)更是直言,「從政治層面上而言,拜登此次行程可能會再次提醒人們,美國在中東地區的影響力正繼續縮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