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石棉杜鵑

中文學名:石棉杜鵑

拉丁學名:Rhododendron shimianense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目:杜鵑花目

科:杜鵑花科

屬:杜鵑屬

種:石棉杜鵑

分布區域:四川

石棉杜鵑(學名:Rhododendron shimianense)為杜鵑花科杜鵑屬下的一個植物種。灌木,幼枝淡紫色。葉薄革質,聚生小枝頂端,狹橢圓形或長 圓狀橢圓形,頂端漸尖,基部楔形,花序頂生,3花,傘形着生;花梗淡紫色,花冠漏斗狀,蒴果未見。 生於海拔2 800米。產四川石棉。用以布置園林,用作盆栽隨處相宜,極具觀賞價值 [1]

目錄

石棉杜鵑形態特徵

灌木,高2米。幼枝淡紫色,疏生鱗片。葉薄革質,聚生小枝頂端,狹橢圓形或長 圓狀橢圓形,長5—8厘米,寬1.5—3厘米,頂端漸尖,有小尖頭,基部楔形,上面深綠色,有光澤,沿中脈被微柔毛,下面淺綠色,鱗片黃色,相距為其直徑的3—5倍, 中脈中部以下有白色細長柔毛,側脈在兩面均不明顯;葉柄長1—1.3厘米,疏生鱗片。 花序頂生,3花,傘形着生;花梗淡紫色,長1—1.7厘米,疏生鱗片;花萼長約1.5毫 米,5裂,裂片略尖;花冠漏斗狀,長3.5--4厘米,淡黃色,5裂近中部,外面無鱗 片;雄蕊10,不等長,長2---2.5厘米,花絲近基部有白色長柔毛;於房密被鱗片,花 柱伸出花冠外,長3.5—4厘米。蒴果未見。 石棉杜鵑

石棉杜鵑生長環境

杜鵑生於海拔500-1 200(-2 500)米的山地疏灌叢或松林下,為中國中南及西南典型的酸性土指示植物。喜歡酸性土壤,在鈣質土中生長得不好,甚至不生長。因此土壤學家常常把杜鵑花作為酸性土壤的指示作物。杜鵑經過人們多年的培育,已有大量的栽培品種出現,花的色彩更多,花的形狀也多種多樣,有單瓣及重瓣的品種。杜鵑性喜涼爽、濕潤、通風的半陰環境,既怕酷熱又怕嚴寒,生長適溫為12℃至25℃,夏季氣溫超過35℃,則新梢、新葉生長緩慢,處於半休眠狀態。夏季要防曬遮陰,冬季應注意保暖防寒。忌烈日暴曬,適宜在光照強度不大的散射光下生長,光照過強,嫩葉易被灼傷,新葉老葉焦邊,嚴重時會導致植株死亡。冬季,露地栽培杜鵑要採取措施進行防寒,以保其安全越冬。觀賞類的杜鵑中,西鵑抗寒力最弱,氣溫降至0℃以下容易發生凍害。

石棉杜鵑分布範圍

石棉杜鵑產於海拔2 800米的四川石棉

石棉杜鵑繁殖方法

  杜鵑的繁殖,可以用扦插、嫁接、壓條、分株、播種五種方法,其中以採用扦插法最為普遍,繁殖量最大;壓條成苗最快,嫁接繁殖最複雜,只有扦插不易成活的品種才用嫁接,播種主要用培育品種。 扦插 此法應用最廣,優點是操作簡便、成活率高、生長迅速、性狀穩定。①時間,西鵑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毛鵑在6月上、中旬,春鵑、夏鵑在6月中下旬,此時枝條老嫩適中,氣候溫暖濕潤。②插穗,取當年生剛木質化的枝條,帶踵掰下,修平毛頭,剪去下部葉片,保留頂部3片至5片葉,保濕待插;③扦插管理,扦插基質可用蘭花土、高山腐殖土、黃心土、蛭石等,扦插深度以穗長的1/3至1/2為宜,扦插完成後要噴透水,加蓋薄膜保濕,給予適當遮蔭,一個月內始終保持扦插基質濕潤,毛鵑、春鵑、夏鵑約一個月即可生根,西鵑約需60天至70天。   採用扦插繁殖,扦插盆以20厘米口徑的新淺瓦盆為好,因其透氣性良好,易於生根。可用20%腐殖園土、40%馬糞屑、40%的河沙混合而成的培養土為基質。扦插的時間在春季(5月)和秋季(10月)最好,這時氣溫在20-25℃之間,最適宜扦插.扦插時,選用當年生半木質化發育健壯的枝梢作插穗,用極鑷利的媳按刀;帶節切取6-10厘米,切口要求平滑整齊,剪除下部葉片,只留頂端3-4片小葉。購買維生素B12針劑1支,打開後,把扦插條在藥液中蘸一下,取出晾一會即可進行扦插。插前,應在前一天用噴壺將盆內培養土噴潮,但不可噴得過多,到第二天正好嘲潤,最適合扦插。插的深度為3-4厘米。插時,先用筷子在土中攢個洞,再將插穗插入,用手將士壓實,使盆土與插穗充分接觸,然後澆一次透水。插好後,花盆最好用塑料袋罩上,袋口用帶子紮好,需要澆水時再打開,澆實後重新紮好。扦插過的花盆應放置在無陽光的直曬處,扦插的盆土10天內每天都要噴水,除雨天外,陰天可噴1次,氣候乾燥時宜噴2次,但每天噴水量都不宜過多。lO天后仍要經常注意保持土壤濕潤。4-5星期內要遮蔭,直至萌芽以後才可逐漸讓其接受一些陽光。一般約需2個月後生根。此後只需要在中午遮蔭2-3小時,其餘時間可任其接受光照,以利在其光合作用中自行製造養分。 一般採用高技壓條。杜鵑花壓條常在4-5月間進行。具體操作法是:先在盆栽的杜鵑花的母株上取2-3年生的健壯枝條,離枝條頂端10-12厘米處用鋒利的小刀割開約1厘米寬的一圈環形枝皮,將韌皮部的篩管輕輕剝離乾淨,切斷葉子製造有機物向下輸送的渠道,使之聚集,以加速細胞分裂而形成瘤狀突起,萌髮根芽。然後用一塊長方形塑料薄膜鬆鬆地包卷兩圈,在環形切口下端2-3厘米處用細繩紮緊,留塑料薄膜上端張開成喇叭袋子狀,隨即將潮濕的泥土和少許苔蘚填入,再把袋形的上端口紮緊,將花盆移到陽光直射不到的地方做日常管理。澆水時應向葉片噴水,讓水沿着枝幹下流,慢慢滲入袋中,保持袋內泥土經常濕潤,以利枝條上傷口癒合,使之及早萌生新的根須。大約在3-4個月後根須長至2-3厘米長時,即可切斷枝條,使其離開母株,栽入新的盆土中。 可一砧接多穗,多品種,生長快,株形好,成活率高。①時間,5月至6月間,採用嫩梢劈接或腹接法;②砧木,選用2年生的毛鵑,要求新梢與接穗粗細得當,砧木品種以毛鵑「玉蝴蝶」、「紫蝴蝶」為好。③接穗,在西鵑母株上,剪取3厘米至4厘米長的嫩梢,去掉下部的葉片,保留端部的3片至4片小葉,基部用刀片削成楔形,削麵長約0.5厘米至1.0厘米。5嫁接管理,在毛鵑當年生新梢2厘米至3厘米處截斷,摘去該部位葉片,縱切1厘米,插入接穗楔形端,皮層對齊,用塑料薄膜帶綁紮接合部,套正塑料袋扎口保濕;置於蔭棚下,忌陽光直射和暴曬。接後7天,只要袋內有細小水珠且接穗不萎蔫,即有可能成活;2個月去袋,翌春再解去綁紮帶。 杜鵑花絕大多數都能結實採種,僅有重瓣不結實。一般種子的成熟期從每年的10月-1月,當果皮由青轉黃至褐色時,果的頂端裂開,種子開始散落,此時要隨時採收。末開裂的變褐均採下來,放在室內通風良好處攤涼,使之自然開裂,再去掉果殼等雜質,裝入紙袋或布袋中,保存在陰涼通風處。如果有溫室條件,隨采隨播發芽率高。一般播種時間3-4月份,採用盆播,因為種子小,把盆里外洗乾淨,放在陽光下曬乾,滅菌消毒,土壤也滅菌消毒,裝盆±要通透性好的、濕潤肥沃含有豐富的有機質的酸性土。為了出苗均勻,種子摻些細土,撒入盆內上面蓋一層薄細土,澆水用窨水法滲入盆內,把盆放在前窗台上,蓋一層玻璃或塑料薄膜,目的是提高盆內溫度。小苗出土後,逐漸減少覆蓋時間,因苗嫩小,注意溫變,突然高低變化,強光的照射。苗長得很慢,5-6月份才長出2-3片真葉,這時在室內做第一次移栽,株行距2-3cm,苗高2-3cm(大約11月份),大苗移栽在10cm盆中一株,小苗栽三株。用細噴壺澆水和淡肥水。播種後第二年春季出花房,放在蔭棚下養護。6月換13.3cm盆中,第三年植株有20cm高,已有分枝幾個也有花蕾出現,換16.7cm盆中,以後根據植株的大小,逐年換盆。

石棉杜鵑觀賞價值

杜鵑花(Rhododendron)又名映山紅,是我國十大傳統名花之一,有「花中西施」之美譽。其栽培歷史悠久,園藝品種極其豐富。由於它枝葉稠密、四季蒼翠、花色繁多、鮮艷奪目,以之布置園林無處不可,用作盆栽隨處相宜,極具觀賞價值,深受人們的喜愛。白居易讚譽:「閒折兩枝持在手,細看不是人間有;花中此物是西施,芙蓉芍藥皆嫫母。」



參考來源

  1. 石棉杜鵑, 植物智,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