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石望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石望鎮,位於陽春市區東北部,東鄰新興天堂鎮,西接雲浮市富林鎮。全鎮總面積110平方千米(2017年)。轄有10個村委會和一個居委會,126條自然村,總人口28306人(2017年)。總耕地面積28368畝,其中水田面積22830畝,旱地5538畝。林業用地面積76066畝,其中坡度25度以下山地18000畝。有豐富的鋅、鐵、石灰石等礦產資源,而且品位高,蘊藏量大。鎮內還有古銅陵古鑄錢遺址、民間炮會等歷史文化遺蹟和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對發展旅遊業具有獨特的優勢。[1]

中文名稱: 石望鎮

行政區類別: 鎮

所屬地區: 廣東省陽江市陽春市

面 積: 110平方千米(2017年)

人 口: 28306人(2017年)

農業概況

石望鎮是全市主要的糧食生產區之一。主要種植優質雜交水稻、名優水果、甜玉米、紅煙和反季節蔬菜。水稻常年種植面積2.8萬畝,以"博優903"的種植面積為最多,其他的品種有博優香、培雜雙七、培雜茂三、雪花占、油占等;種植水果的主要品種有荔枝(桂味、妃子笑等)、龍眼(儲良、石硤等)、馬水桔和香蕉,種植面積達3.2萬畝,並逐步擴大面積,且每個村委會都有500畝水果示範點。據統計具有規模的果場有135個,其中80畝以上的果場有9個。提倡"一人一畝,一戶一園"的種果模式;甜玉米常年種植面積達1萬畝以上,且發展有5個大規模的甜玉米基地,總產量達2210噸;紅煙種植面積達3000畝,畝產值達2千元以上;蔬菜種植面積達12000畝,以反季節和"北運"菜為主,總產量達8650噸;米芋種植面積有800畝,總產量6100噸;養雞達100萬隻,主要品種是山地雞和本地雞,人均養雞達30隻。並以"公司+農戶"的模式發展5個大規模養雞場;養豬10萬頭,逐步向規模化、集約化方向發展。

石望鎮黨委政府加強了對農業和農村工作的領導,積極尋求山區農業發展出路,提高農業效益,增加農民收入。根據本鎮實際,因地制宜,堅持以市場為導向,發揮本地優勢,依靠科技,對農業生產結構進行戰略性調整,積極引導農民發展"三高"農業。

林果生產

全鎮種植水果1.7萬畝,以潭泌塘為中心的水果生產帶全年可收穫水果2000萬公斤,主要以糯米糍、妃子笑、黑葉荔枝和石峽、儲良龍眼為主。速生豐產林10000畝,主要以馬占相思、高酯松等樹種為主。

石望米芋

石望米芋是本地的特色之一,在本鎮有很長的種植歷史,是市場上十分俏銷的副食品。主要是春季種植,以丘陵地散種為主,逐步向基地化發展。經本地的天然礦泉水源的灌溉,產出的米芋具有澱粉及膠質物特別多,且富含維生素A、C及多種礦物質。煮熟後清香味美、風味獨特,對維生素缺乏及消化系統疾病都有較好的輔助治療作用,生用起到抗衰老和養容作用。

優質大米

石望大米是經過得天獨厚的丘陵石灰岩地帶和天然水源條件潤育出來的大米,具有與眾不同的色深,清晰,

全角質鮮明,晶亮如玉。主要種植的品種有博優903、博優香、雙七占、白油占等。推介的產品有:軟玉米、油占兩種。經過特殊工藝流程加工出來的大米煮飯,有潔白、稻香濃郁,軟滑可口的特點,並含有比其它大米多的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

紅煙

石望鎮交簡、建設等村委會有種紅煙的傳統,每年都獲得好收成。當地村民利用秋收晚稻後的稻田種植名優特色經濟紅煙500多畝。在種植上,廣大村民注重抓好紅煙的肥水、培土、分枝與除葉等管理,500多畝紅煙長勢喜人,豐收在望。經過人工晾曬乾紅煙葉。該鎮500多畝紅煙畝產量創歷年新高,每畝產值2000多元,當地村民利用冬閒田種植紅煙獲得可觀的經濟收入。

玉米基地

主要位於建設、中垌、新和、石望四個村委會,常年種植4500畝,年產量675萬公斤;該產品具有石灰岩地區甜玉米的獨特的甜、香、脆品質,具有很好的發展前景,石望鎮不斷探索甜玉米與蔬菜的合理間、套、輪種,達到四季均勻上市,共同產生較好效益。同時,不斷發展甜玉米深加工項目,拓寬甜玉米銷售渠道。

腐竹生產

腐竹是石望鎮的傳統特色品牌石,已有100多年製作腐竹的歷史。該產品主要是利用本地優質黃豆、特有的天然水以傳統手工工藝精心巧制而成。其特點是味甜、白色起油銳、韌香且久煮不爛,營養豐富香味濃郁,嫩滑爽口,營養豐富,老少咸宜等特點。產品深受市場青睞。全鎮有166個私營作坊加工場加工腐竹,全鎮腐竹年生產能力達20000公斤。產品遠銷周邊市縣和珠三角地區。

打造腐竹品牌

石望鎮素有「腐竹之鄉」的美稱,腐竹加工有幾百年的歷史。鎮委、鎮政府選准腐竹加工這一個傳統的特色產業,大力扶持腐竹加工業發展,從五個一體化打造腐竹品牌。

一是優化種植業結構,實現經濟作物種植與腐竹一體化。以腐竹加工業為依託,在發展蔬菜、甜玉米等經濟作物的同時,大力發展豆類經濟作物,建成優質黃豆種基地250畝,年生產優質黃豆5萬公斤,保證了生產腐竹的質量?熏實現了種植經濟作物與腐竹一體化。

二是發展養殖業,實現養豬與腐竹一體化。積極探索腐竹加工業與養豬一條龍配套生產路子,鼓勵有技術、有資金的大戶成立專業養殖場,發揮龍頭帶動作用。全鎮現已成立專業養殖場2個,輻射帶動飼養50頭以上生豬的養殖戶近百戶,年存欄生豬10000多頭,有力地帶動了養殖業的發展,真正做到了腐竹加工與養豬一體化發展。

三是加強村容村貌治理,實現新農村建設與腐竹一體化。腐竹加工業帶富了石望群眾,村民們及在外工作的鄉親和個體老闆紛紛主動捐款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共籌集資金12萬元。村民義務投工投勞,建設硬底化水泥路面2500米,改造私廁2個,種植花木50平方米,安裝路燈5盞,建起文化活動室,為發展腐竹生產營造了良好的環境,使昔日髒、亂、差的村子變成了腐竹飄香的文明新農村。

四是挖掘歷史悠久的腐竹文化,實現人文與腐竹一體化。優美的生態環境、優質甘洌的山泉水,使石望腐竹加工業具備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村民抓住這一發展優勢,多方籌措資金建腐竹加工作坊,腐竹加工業的迅速發展,使腐竹歷史文化也得到了發展。每年2月2日,石望鎮交簡人積聚在一起,邊品賞腐竹製作的各種美味佳肴,邊觀賞「炮會」的精彩表演。

五是精心加工創品牌,實現腐竹產銷一體化。經過多年的發展,石望交明村成為全市有名的腐竹專業村,腐竹還銷往陽江、雲浮、廣州、深圳等地區。每年可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200人。為進一步擴大腐竹生產規模,打響石望腐竹品牌,個體戶梁先生投資近50萬元,註冊了「古銅陵腐竹」商標,運用傳統的工藝和現代技術加工生產的腐竹色澤更鮮美、味道更香甜、營養更豐富。這間腐竹加工廠將進一步擴大生產規模,準備再投資80萬元,組建腐竹加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按照「一個組織、一套設備、一個協會」的「三個一」做大做強腐竹加工業,配備產、供、銷全程設備;統一加工、統一銷售,引導石望腐竹加工業健康、快速發展。

歷史文化

民間炮會

每年的農曆正月十六日至二月十三日,石望鎮的交崗、交明、簡東、和民、石望等村委會的各個村寨都會認自然村為單位,舉行炮會。炮會最隆重要數農曆正月十六、二月初二和二月十三這三日。炮會上,村民會自願捐錢捐炮,大擺筵席宴請親朋好友,在酒醉飯飽後,全村的男女老少傾巢而出,選擇一處村離村邊較近的空曠田野或比較平坦的地方,由年長的村民敲鑼打鼓,年輕的小伙子在醒獅的舞動下,將村民捐來的炮竹一封一封地不間斷燃放。炮竹燃放時間一般會持續半個小時至2個小時左右,以祈求豐調雨順,幸福吉祥。據了解,石望鎮的炮會起源於唐朝,具有悠久的歷史,傳說,炮會是為了紀念農曆二月初二日,一位名叫花姑的反抗惡勢力陣雲的女將軍。

古城遺址

椐民國版《陽春縣誌》記載:「唐書地理志,勤州雲浮郡本銅陵郡,武德四年析春州置勤州,五年廢,萬歲通天二年復置,長安中又廢,開元十八年復置,治富林,乾元元年仍徙治銅陵。考之,輿圖當在思良都銅石山側。」1982年,縣文物普查隊發現唐代乾元元年(公元758年)銅陵郡古城遺址。該古城遺址呈長方形,坐北向南。四周城牆均為灰沙夯土牆厚1.15米,慶120米,寬90米,總面積約10800平方米。城池東西南北四角均築有炮樓;城的東、西、南三面均為水塘圍繞,這是當年的護城河。北面緊靠百富石山,山內有一寬廣岩洞,可容數萬人。離城南約500米處,有漠陽江支流雲霖河繞百富石山而至,大概是當時水上交通的主要幹線。宋開寶六年(公元973午)省富林入銅陵,又廢勤州以銅陵移屬春州。銅陵郡城設於唐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宋開寶六年(公元973年)廢郡移屬春州,歷時215年。

旅遊資源

石望位於陽春北部的喀斯特地貌區。在這偏隅的土地上,遍布着多個黑森林般的石山群落。群山中峰叢林立,構景豐富,或峻峭崢嶸,或怪異嶙峋,或參差起伏,或逶迤重疊,形成一副名符其實的石石相望、石石輝映的獨特景象。石望的喀斯特地貌景觀因至今還未得到開發,所以未能像陽春春灣——凌霄等風景區那樣聞名遐邇。

黨政建設

石望鎮在先進性教育活動中,嚴格按照市委的部署和要求,結合全鎮實際,精心策劃,科學合理地開展教育活動,做到五抓五促進。

一、抓領導,促進齊抓共管。該鎮對先進性教育活動非常重視,建立主要領導負總責、領導班子中一名同志具體抓、其他成員分工負責、部門各司其職的體系,把先進性教育活動落到實處。鎮督導組成員嚴格按照市委和鎮黨委的要求,每周兩次對開展先進性教育活動的黨支部進行督導檢查,了解各個環節的工作安排。鎮黨委每周聽取一次匯報,及時跟蹤了解各支部先進性教育活動的開展情況,對做得較好的支部給予表揚,對做得不夠的支部及時進行指導,對做得差的支部給予通報批評。

二、抓學習,促進素質提高。該鎮在先進性教育活動以來,堅持做到「三結合」,即工作時間與空餘時間相結合,集體學習與個人學習相結合,集中學習與小型分散活動相結合。該鎮共集中學習16次,累計學習時間42小時,小組分散學習累計52次,累計學習時間156小時。通過學習,黨員幹部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加強對「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素質得到提高,工作作風有明顯的轉變。

三、抓結合,促進黨風廉政建設。該鎮把先進性教育活動和黨風廉政政建設結合起來,組織黨員學習《反腐倡廉教育讀本》和反腐倡廉電教片等,分析和查找容易誘發不廉潔行為和腐敗現象的部位和環節,提出貫徹落實的具體方法,着力解決機關和黨員作風存在的突出問題,使黨員做清正廉潔的表率;強化各部門的管理,糾正損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實現「新班子、新台階、新形象、新成果」的目標。

四、抓建章立制,促進建立黨員教育管理長效機制。該鎮黨委以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為契機,摸清了各支部當前存在的一些問題,針對個別黨員思想狀況,聯繫實際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管理機制,如責任機制、督查機制、考評機制和保障機制等,使黨員幹部辦事有章法、行為有準則;加強對黨員教育和管理,健全黨的組織生活制度,認真開展民主評議黨員活動,使黨員不斷得到學習,接受教育;培養農村優秀青年中作為入黨對象,把年青力壯、文化程度高、致富能力強、綜合素質好的先進分子及時吸引到黨組織中來,現全鎮已有98名積極分子向黨組織提出申請,要求加入中國共產黨。

五、抓實效,促進黨員幹部為群眾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的積極性。該鎮在開展先進性教育活動工作中,積極為群眾辦實事解難事。鎮黨委着力解決一批突出問題,爭取交通部門的大力支持,共籌集資金150多萬元,鋪設和民村至交崗村水泥路,解決群眾行路難問題;籌集資金4萬多元幫助交簡新建衛生站完善醫療服務設備,解決當地群眾看病難問題;籌措資金改造潭黎村飲水工程,解決群眾飲水難問題。各開展先進性教育活動的黨支部共組織慰問活動17次,慰問特困戶、特困黨員34人,送上慰問金3400元;組織送科技下鄉活動,給農民群眾送去一批農科用書;共組織36人次,幫助有困難的農戶開展夏收夏種活動。全鎮黨員共為群眾辦實事好事215件。

視頻

陽春市石望鎮簡明村炮會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