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頭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石頭餜是徽州風味小吃名品。徽州傳統麵食,早在清代極負盛名,得到乾隆皇帝的讚譽,是有口皆碑的美食。它皮薄酥脆,原料精細,尤其對餡的配製比較講究,是味美可口,風味獨特的傳統珍饈食品。如今,遊客走過古徽州府衙舊址,穿過陽和門、八腳石牌坊,漫步古城的街巷,聞到那股襲人的異香,便是徽州石頭餜散發出的[1]。
傳說典故
相傳,乾隆皇帝下江南時,從漁梁壩上岸來到涼亭歇息,只見亭中有個賣餜攤子,便令隨從買了一個吃着,覺得又香又脆,很有味道,連聲稱讚:"好吃,好吃!"他付了加倍的錢以後,又贈送賣餜人一枚"福"字小印,叫他在餜上印上志號,以便下次來吃。並告訴攤主以後遇到什麼難事,可憑這顆小印去找官府。自從餜上蓋了"福"字印志以後,頓然門店若市,生意興隆,獨占食攤。這樣一來,引起了同行的妒嫉。當地有一惡少,受人指使,尋釁滋事,一腳踢翻了攤主的平底烤鍋。由於用力過猛,鍋片飛起,砸瞎了自己的左眼。同夥見此情形,便把攤主抓到官府評理。攤主急中生智,連忙將那枚福字小印呈給知府。知府接過小印一看,只見邊款刻着"乾隆御製"四字,馬上喝令退堂,向攤主賠禮道歉。從此,再也沒有惡棍敢來欺負那個攤主了。這件事很快傳遍了徽州府城,"福"字香椿餜也就隨之身份倍增了。[2]。
歷史文化
石頭餜之所以能在徽州相傳下來,不光靠的是乾隆的讚譽,主要還是它有自己的特色。 它在加工時,先將黃豆炒熟磨碎,再將純肥肉切成肉丁,放進鍋里熬製成半油狀。然後將碎黃豆倒入鍋內,加適量 精鹽,拌勻為餡。古城歙縣的街頭食攤,可以見到一種平底鍋里放着一種扁平的面餜,上面壓着一塊油光滑亮的黑石頭,在焙烤時用文火,當燒熱的磚頭壓在餜上時,被擠壓出的油在鍋中嗞嗞作響,香味撲鼻。行人見了此種餜子,往往駐足攤頭,等候品嘗其味。 石頭餜能夠在揚州安家全賴於徽商。明朝時,徽商外出,都要攜帶這種餜子,是徽州人最愛吃的點心。那時從魚梁出發做着發財夢的年輕人,行囊里 都裝有「石頭餜」充作乾糧。對於他們而言,這不僅是一種可口的家鄉特產,更重要的是寄託着年輕時代創業的記憶。留在揚州的徽商後裔,又怎能不接納祖輩們愛吃的香餅呢。時至今日,徽商早已退出歷史舞台,而「石頭餜」卻以兩個名字還在揚州和歙縣的街頭巷尾散發着香氣。現在皖南一些地區,每逢母親節的時候,還有孩子買此物來作為禮物孝敬母親的[3]。
做法
石頭餜用豬五花肉丁和炒黃豆粉拌成餡心,用麵皮包上,收口捏緊,用木碾推擀成圓餅形狀,然後放在平鍋中炕烙,每個餅子上放置一塊石頭(現在仍放一塊特製的磚頭)壓着,放石頭的目的是為了均勻地傳熱,以使餡心熟透,邊炕邊按動石頭(餅子不用翻身),促使內部油脂滲出,一直炕至熟透取出即成。咬開後香氣撲鼻,滋潤味美,如配湯食用,其味更佳。餜是當地人的俗稱,製作中用石頭壓,故稱石頭餜,亦稱黃豆肉餜[4]。
視頻
安徽石頭餜:一種拿石頭做出的早餐,你想嘗一口嗎?
參考文獻
- ↑ 第一次去合肥,應該吃什麼?,快資訊,2019-12-28 14:08
- ↑ 中國地域十大名小吃——披雲「石頭粿」! ,搜狐,2017-12-12 18:56
- ↑ 安徽美食,「石頭餜」,你沒吃過的美味!快來看 ,網易訂閱,2019-07-04
- ↑ 石頭餜,香哈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