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石城鎮黃花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石城鎮黃花村,中國傳統村落,地處濁漳河支流黃花溝內,村域面積7平方千米。黃花村四周群山環抱,五座山頭將村莊合圍,似「五福捧壽」圖案。村落整體布局依河谷走勢呈「人」字型,主要街道縱橫交叉,傳統民居仍保存着原生態建築風貌,沿地勢錯落有序,格局肌理保存基本完整。黃花村現存關爺廟奶奶廟龍王廟等歷史建築,村內流傳着上黨梆子、跑旱船等傳統文化和手工編織、手工荷包等傳統技藝。2016年12月9日,黃花村被住房城鄉建設部、文化部、國家文物局、財政部、國土資源部、農業部、國家旅遊局列入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1]

中文名: 黃花村

村落屬性: 行政村

所屬政區: 山西省長治市平順縣石城鎮

村域面積: 7平方千米

形成年代: 明代

主要產業: 花椒、核桃、玉米種植

主要景點: 關爺廟、奶奶廟、龍王廟

保護級別: 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

批准單位: 住房城鄉建設部、文化部、國家文物局等七部門

批准時間: 2016年12月9日

村落歷史

根據村內歷史遺蹟推定,明代以前,黃花村已初具規模。據傳,黃花村先民是明代從洪洞縣老槐樹下遷居而來。因為山上長有很多黃花條,年年開黃花,故名黃花村。黃花村原屬潞城縣五美里所轄。明嘉政八年(1529年)平順建縣時,被劃入平順縣石城裡。中華民國時期,平順縣下轄34個主村、185個聯村,黃花是主村。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元月,在日軍對太南地區實行第三次大掃蕩中,八路軍129師直屬部隊新一旅一部兩千多人被敵人壓縮於黃花、石城一帶。129師師部轉移途中,曾在黃花村武舉人大院駐紮,劉伯承師長曾住在北院和南院。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平順縣分為7個區101個鄉,黃花鄉屬三區。1956年3月,平順縣劃分為1個鎮51個鄉,黃花是其中一個鄉。1958年2月,平順縣劃分為9個集鎮鄉、20個一般鄉,黃花屬一般鄉。1958年8月,撤銷鄉制,平順縣新劃24個人民公社、242個管理區,黃花成為管理區。1984年3月,實行鄉村制,平順縣劃為20個鄉鎮,生產大隊改為行政村,全縣263個行政村,黃花村是其中之一。1996年,平順縣改為263個行政村,黃花村屬石城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黃花村位於山西省長治市平順縣石城鎮,地理坐標為北緯36°25'26.0"、東經113°36'41.2",村域面積7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黃花村地處太行山脈,坐落於濁漳河支流黃花溝內,海拔高程825米,四周群山環抱,西南為轎頂山,南面為雙耳山,東面為老闆山,北面為老佛爺山,西面為小王盔。

氣候特徵

黃花村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氣候溫和,四季分明。

水文條件

黃花溝是濁漳河的一條季節性支流,溝深18多千米,南洋河和西溝交匯成人字形,穿村而過,溪水從東西兩溝山崖底源頭溢出。

村落特色

選址理念

黃花村選址充分考慮了地形等地理環境特點,選擇在陽坡,可以避開來自東溝和西溝的雨季洪水,保證居民的安全,同時符合風水學上藏風聚氣的要求。黃花村四周群山環抱,分別有轎頂山、雙耳山、老闆山(觀音菩薩山)、老佛爺山、小王盔五座山頭將村莊合圍,似「五福捧壽」圖案。

空間布局

黃花村村落整體布局依河谷走勢呈「人」字型,主要街道縱橫交叉,傳統民居仍保存着原生態建築風貌,沿地勢錯落有序,格局肌理保存基本完整。黃花村坐東北朝西南,被一條季節河從中心橫隔為南北兩個區域,中間以石橋相連,村莊以關帝廟和奶奶廟為中心向四周擴展。

建築特色

黃花村民居建築大多依地就勢,就地取材,使用當地石質堅硬的青石壘砌,絲絲相扣,牢固耐久,又厚重大氣,符合民居的審美標準。居民院落的下水道採用青石設計雕鑿為漏斗型,遇上大雨,院子裡的積水能儘快排出。廁所因地制宜,用石券券成半月牙形,符合建築的私密性,同時可在雨天避雨,一舉兩得。細膩精美的石雕、磚雕、木雕建築構件,顯示了民間匠人的傳統技藝。

經濟社會

人口

據2020年4月中國傳統村落數字博物館官網顯示,黃花村主要民族為漢族,共有戶籍人口497人,常住人口450人。

經濟

黃花村主要產業為農業,主要種植花椒、核桃、玉米。據2020年4月中國傳統村落數字博物館官網顯示,黃花村村集體年收入為114.31萬元,村民人均年收入2300元。

歷史文化

歷史人物

張淦,字鑒川,黃花人,清光緒年間武舉人。

張玉美,生於晚清,生活在民國時期,其醫術高超,醫德高尚,是濁漳河岸有名的老中醫。

鄧喜來,曾參加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後在解放戰爭中南下,曾任福建省南平縣副縣長。

傳統戲劇

黃花劇團最開始是張老東家供養的福壽戲班,後又發展為抗戰劇團,為軍民團結齊心抗戰巡迴演出。解放後改為黃花落子劇團。傳統戲劇為 「上黨梆子」,有數十人常年搞戲劇演出。劇本都是民間罕見版本。

民俗文化

跑旱船是黃花村逢年過節或慶祝時舉辦的一種民間表演活動。「旱船」是依照船的外觀形狀支撐的木架子,再在周圍圍綴上繪有圖案的棉布裙,船上裝飾以紅綢、紙花、彩燈等裝飾物。此外,黃花村還保留着眾多民俗項目,如書法、跑船、打花滾、踩高蹺、扎花燈等。

主要景點

關爺廟

關爺廟位於黃花村南,坐西朝東,南北7.65米、東西12.38米,占地面積94.71平方米。創建年代不詳,現存建築為清代遺構。關爺廟建於高1米石質台基之上,面寬五間、進深四椽,五檁前廊式構架,單檐硬山頂,灰布筒板瓦屋面,柱頭科一翹三踩單下昂,平身科每間一攢,明間設六抹頭格扇門,次間設四抹頭格扇窗,椽飛、額枋、斗拱、雀替繪有人物和風景彩繪,圖案清晰、色彩艷麗,為研究平順縣寺廟建築及清代晚期建築彩繪提供了實物資料。

奶奶廟

奶奶廟位於黃花村南,坐東朝西,南北4.04米、東西8.29米,占地面積33.5平方米。創建年代不詳,現存建築為元代遺構。奶奶廟建於高0.61米石質台基上,面闊一間、進深四椽,四椽栿通檐用二柱,單檐懸山,灰布筒板瓦屋面。檐下鋪作五鋪作雙下昂,後檐四鋪作單下昂。正面設對開板門及方格窗。該廟是平順縣保存一般的一座元代建築,為研究平順縣元代建築提供了實物資料。2007年,黃花奶奶廟被長治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四批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龍王廟

龍王廟位於黃花村中,坐西朝東,一進院落布局,南北32.9米、東西20.4米,占地面積671.16平法米。創建年代不詳,現存建築為清代遺構。龍王廟中軸線由東向西依次為山門、獻殿、正殿;兩側遺有南、北夾殿,南、北廂房,南、北耳殿。正殿面寬三間,進深四椽、四檁式構架,單檐懸山頂,灰布筒板瓦屋面。獻殿與正殿相接,面寬三間,進深三椽,四檁構架,單檐卷棚硬山頂,柱頭科三踩單昂。戲台為二層式結構,一層為入廟山門,明間劈板門;二層為倒座戲台,面寬三間,進深四椽,五檁前廊式構架,單檐硬山頂。柱頭科三踩單翹,翹作昂形,平身科每間一攢。正殿內保存石質香亭1座。該廟為研究平順縣的寺廟建築提供了實物資料。

張氏民宅

張氏民宅位於黃花村村東,坐北朝南,二進院落布局,現狀正房已毀,南北26.6米、東西15.8米,占地面積420.28平方米。創建年代不詳,現存建築為清代遺構。張氏民宅現存過廳及一、二院東、西廂房。過廳面寬五間、進深四椽,五檁前廊式構架,二層單檐硬山頂,灰布板瓦屋面,室內安置木樓梯。一層明間為過道,兩側石柱上刻有對聯「創業男兒謹記勤儉兩件事,守成子弟常懷忠孝一片心」。東、西廂房均面寬三間、進深四椽,五檁單檐硬山頂,灰布板瓦屋面。黃花張氏民宅是平順縣保存一般的民居,是研究平順縣民居建築的實物資料。

視頻

石城鎮5分鐘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