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石中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石中英
石中英
出生 1967年
安徽壽縣人
國籍 中國
別名 藍精靈
職業 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
知名作品 《現代教育論》(合著,1996)、《教育學的文化性格》(1999)、《知識轉型與教育改革》(2001)、《教育哲學導論》

石中英,男,1967年生,安徽壽縣人,中共黨員,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教育學報》雜誌社主編,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六屆學科評議組成員(教育學),中國教育學會中青年教育理論工作者分會理事長,中國教育學會教育哲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第三批國家「萬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 中文名 石中英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67年 畢業院校 安徽師範大學 目錄 1 人物簡介 2 人物生平 3 主要著作 4 人物活動 5 代表性論文 6 視頻授課

人物簡介

主要研究領域為教育基本理論、教育哲學、教育民俗學等,擔任國家重點學科教育學原理專業教育基本理論方向學科帶頭人、北京師範大學「價值與文化」、「人文與科學研究中心」等國家和學校重要研究機構的兼職研究員;主持國家優秀博士論文基金項目「文化視野中的教育改革」、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國家重點項目「當代英美教育哲學的新進展」、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十五」規劃重點項目「知識轉型與教育改革」。

人物生平

1987-1991 在安徽師範大學教育系學習,獲得學士學位; 1991-1997 在北京師範大學教育系學習,先後獲得碩士和博士學位。 2000-2001 在英國倫敦大學教育學院訪學。 2011 在美國印第安納大學訪學 先後出版《現代教育論》(合著,1996)、《教育學的文化性格》(1999)、《知識轉型與教育改革》(2001)、《教育哲學導論》(2002)、《教育學基礎》(合著,2003)等學術專著;在《教育研究》、《北京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等重要學術雜誌上發表學術論文近百篇,其中多篇論文為《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人大報刊複印資料》、《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等全文轉載。 1998年,獲北京市第四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研究成果二等獎(獨自)、教育部全國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教育學類,合作),1999年獲國家首屆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獨自),2002年獲北京市第七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研究成果一等獎(獨自)、霍英東教育基金會全國高等學校青年教師三等獎(科研類,獨自)、第四屆「吳玉章獎」(合作)、第五屆國家圖書獎(合作)。 [4]

主要著作

《教育學的文化性格》、《知識轉型與教育改革》、《現代教育論》、《教育哲學導論》等 人物活動編輯 2018年1月,參與並主講第二十二次長安街讀書會:新時代 新教育 新使命。 [5]

代表性論文

緘默知識與教學改革 論教育實踐的邏輯 社會同情與公民形像等 [1]石中英,. 社會同情與公民形成[J]. 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2). [2]石中英,. 20世紀教育中的國家主義:回顧與討論[J]. 教育學報,2011,(6). [3]石中英,. 交易還是贈予?——關於一個價值教育案例的理論思考[J]. 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2011,(1). [4]石中英,. 全球化時代的教師同情心及其培育[J]. 教育研究,2010,(9). [5]石中英,. 談談育人為本[J]. 教育科學論壇,2010,(6). [6]石中英,. 關於當前我國中小學價值教育幾個問題的思考[J]. 人民教育,2010,(8). [7]石中英,. 中國傳統文化阻礙創造性人才培養嗎?[J]. 教育文化論壇,2010,(2). [8]石中英,. 推進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 造就大批高素質創新人才[J]. 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0,(3). [9]石中英,程從柱,. 尼采「精神三重境界」思想的教育學意蘊[J]. 皖西學院學報,2009,(6). [10]郭海燕,石中英,王遠,魏遵峰,. 北京師範大學研究生課程建設的措施與反思[J]. 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9,(11). [11]石中英,. 教育中的民主概念:一種批判性考察[J]. 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9,(4). [12]石中英,. 「狼來了」道德故事原型的價值邏輯及其重構[J]. 教育研究,2009,(9). [13]程從柱,石中英. 論尼采的歷史教育觀[C]. 紀念《教育史研究》創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2009 [14]石中英,. 中青年教育理論工作者成長的搖籃[J]. 中國教育學刊,2009,(8). [15]石中英,. 職業技術教育的人文性[J]. 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2). [16]石中英,. 教育學研究中的概念分析[J]. 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3). [17]伊斯雷爾·謝弗勒,石中英,塗元玲,. 人類的潛能——一項教育哲學的研究[J]. 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2009,(4). [18]石中英,. 和平教育的哲學思考——學習池田大作先生有關和平思想的體會[J]. 中國教育學刊,2009,(3). [19]石中英,. 論學校的價值[J]. 中小學管理,2009,(1). [20]石中英,. 價值教育的時代使命[J]. 中國民族教育,2009,(1). [21]伊斯雷爾·謝弗勒,石中英,塗元玲,. 學習的能動性是一種特別的潛能[J]. 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2008,(12). [22]石中英,. 論學校核心價值觀及其形成[J]. 中小學管理,2008,(10). [23]石中英,張夏青,. 30年教育改革的中國經驗[J]. 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5). [24]石中英,. 中國傳統文化阻礙創造性人才培養嗎?[J]. 中國教育學刊,2008,(8). [25]石中英,. 教育公平是社會的基礎性公平[J]. 教育理論與實踐,2008,(18). [26]石中英,. 交換還是贈與?——淺談市場經濟時代中小學生的價值教育[J]. 基礎教育,2008,(6). [27]石中英,張夏青,. 當代國外發展理論述評[J]. 學術界,2008,(3). [28]石中英,. 自殺問題的教育哲學省思[J]. 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2). [29]石中英,. 教育公平的主要內涵與社會意義[J]. 中國教育學刊,2008,(3). [30]石中英,. 論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教育公平觀[J]. 皖西學院學報,2008,(1). [31]石中英,. 教育機會均等的內涵及其政策意義[J]. 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7,(4). [32]石中英,. 談談校長的價值領導力[J]. 中小學管理,2007,(7). [33]石中英,. 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價值觀研究[J]. 大學(研究與評價),2007,(4). [34]石中英,. 論專業學位教育的專業性[J]. 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7,(1). [35]石中英,. 把握難得歷史機遇 加速發展高等教育——第25期中青年幹部培訓班考察廣東省高等教育報告[J]. 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6,(7). [36]石中英,. 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哲學思考[J]. 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6,(4). [37]石中英,. 石中英:加強對青少年創造力的培養[J]. 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6,(3). [38]李潤洲,石中英,. 人·學習·學習能力——構建學習型社會的哲學思考[J]. 教育學報,2006,(1). [39]石中英,. 論教育實踐的邏輯[J]. 教育研究,2006,(1). [40]顧明遠,石中英,. 學習型社會:以學習求發展[J]. 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1). [41]石中英,. 21世紀基礎教育的文化使命[J]. 教育科學研究,2006,(1). [42]石中英,. 教學認識過程中的「錯誤」問題[J]. 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6,(1). [43]石中英,. 如何理解基礎教育的「基礎性」[J]. 人民教育,2005,(24). [44]石中英,余清臣. 關懷教育:超越與界限——諾丁斯關懷教育理論述評[J]. 教育研究與實驗,2005,(4). [45]石中英. 學校文化的核心:價值觀建設[J]. 教育科學研究,2005,(8). [46]石中英,余清臣. 論良心及其可教性[J]. 集美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5,(2). [47]石中英,梁卿. 20世紀中國科學教育的文化批評[J]. 教育學報,2005,(1). [48]錢志亮,石中英. 農村教育:我們關注什麼?[J]. 中小學管理,2005,(2). [49]錢志亮,石中英. 中國農村教育的發展路向——中國教育學會中青年教育理論工作者分會第13屆年會綜述[J]. 中國教育學刊,2005,(1). [50]石中英. 中庸之道:超越激進主義與保守主義[J]. 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4,(6). [1]錢志亮,石中英. 關注中國農村教育[J]. 教育科學,2004,(6). [2]石中英. 行動研究本體論假設的再思考[J]. 教師教育研究,2004,(4). [3]石中英. 論國家文化安全[J]. 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3). [4]石中英. 關注緘默知識 深化教學改革[J]. 人民教育,2004,(Z1). [5]石中英. 本質主義、反本質主義與中國教育學研究[J]. 教育研究,2004,(1). [6]石邦宏,石中英. 誠信教育的價值與方法[J]. 人民教育,2003,(24). [7]石中英. Learning to be:譯法與意義[J]. 人民教育,2003,(20). [8]石中英. 文化多樣性與學校文化建設[J]. 教育科學研究,2003,(10). [9]帕特里夏·懷特,保羅·赫斯特,石中英. 分析傳統與教育哲學:歷史的分析[J]. 教育研究,2003,(9). [10]石中英. 從SARS看人生教育[J]. 教育研究與實驗,2003,(3). [11]石中英. 教學:一種理性的探險[J]. 教育科學研究,2003,(5). [12]石中英. 「蠟燭精神」過時了嗎?[J]. 人民教育,2003,(9). [13]石中英. 人作為人的存在及其教育[J]. 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3,(2). [14]孟繁華,周洪宇,石中英,葉之紅,羅漢書,曾天山,王鑑.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與教育改革[J]. 教育研究,2003,(3). [15]石中英. 自由教育三題[J]. 湖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3,(1). [16]石中英. 理性的教化與教學的理性化[J]. 高教探索,2002,(4). [17]石中英. 促進基礎教育均衡發展的基本原則[J]. 人民教育,2002,(12). [18]石幫宏,石中英. 論「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J]. 高等師範教育研究,2002,(6). [19]石中英. 關於推進教育理論創新的若干思考[J]. 中國教育學刊,2002,(5). [20]石中英,. 論學生的學習自由[J]. 教育研究與實驗,2002,(4). [21]勞凱聲,石中英,朱新梅. 團結協作、勇於創新的教育學原理學科[J]. 北京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5). [22]石中英. 論教育的民主化[J]. 教育科學研究,2002,(8). [23]石中英,. 什麼知識最有教育價值[J]. 教師之友,2002,(Z1). [24]石中英. 重塑教育知識中「人的形象」[J]. 教育研究,2002,(6). [25]石中英. 20世紀美國教育哲學的發展[J]. 比較教育研究,2002,(6). [26]石中英. 過程與因素:教育改革問題漫談[J]. 教育科學研究,2002,(4). [27]石中英,. 論教育哲學的必要性[J]. 教育研究與實驗,2002,(2). [28]石中英. 論教育學的文化性格[J]. 教育研究,2002,(3). [29]錢志亮,石中英. 中青年學術視野中的中國基礎教育[J]. 教育科學,2002,(1). [30]石中英. 關於當前基礎教育改革的幾點認識論思考[J]. 人民教育,2002,(1). [31]石中英. 當前基礎教育改革的若干認識論問題[J]. 學科教育,2002,(1). [32]石中英. 加強教育改革背景和理念研究——對教育改革的理性反思[J]. 教育科學研究,2002,(1). [33]石中英,. 知識增長方式的轉變與教育變革[J]. 教育研究與實驗,2001,(4). [34]石中英. 20世紀英國教育哲學的回顧與前瞻[J]. 比較教育研究,2001,(11). [35]石中英. 本土知識與教育改革[J]. 教育研究,2001,(8). [36]石中英. 人文世界、人文知識與人文教育[J]. 教育理論與實踐,2001,(6). [37]石中英. 知識性質的轉變與教育改革[J]. 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1,(2). [38]石中英. 論蒙田的教育思想[J]. 教育科學研究,2001,(6). [39]石中英. 緘默知識與教學改革[J]. 北京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3). [40]石中英. 波蘭尼的知識理論及其教育意義[J]. 華東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1,(2). [41]石中英. 緘默知識與師範教育[J]. 高等師範教育研究,2001,(3). [42]石中英. 教育公正與正義理論[J]. 現代教育論叢,2001,(2). [43]石中英. 學校教育與國家文化安全[J]. 教育理論與實踐,2000,(11). [44]石中英,. 20世紀中國教育哲學的回顧與展望[J]. 教育研究與實驗,2000,(5). [45]石中英. 我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50年回顧和展望[J]. 高等教育研究,2000,(4). [46]石中英. 教育信仰與教育生活[J]. 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0,(2). [47]石中英. 思想深刻語言樸實——品《個性教育論》[J]. 清華大學教育研究,1999,(4). [48]石中英. 教育民俗:概念、特徵與功能[J]. 教育理論與實踐,1999,(5). [49]石中英. 現代教育哲學研究的兩個主題[J]. 內蒙古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2). [50]石中英,尚志遠. 後現代知識狀況與基礎教育課程改革[J]. 教育探索,1999,(2).

視頻授課

石中英教授網絡視頻授課的音量,那定是要考驗學員聽力的和注意力的,若稍有分心必然是聽不清說些什麼的,所以我的同學說 看石教授的視頻 必須清心寡欲 不得分心 如此看來 這樣的聽課效果對於學習來說想必是極好 石中英 石中英(4張)

的。 [6] 
百度百科内容由网友共同编辑,如您发现自己的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