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上柏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此條目沒有前往其他條目的內部連結,未能構築百科全書的連結網路。 (2019年8月15日) |
沒有或很少條目連入本條目。 (2019年8月15日) |
石上柏,中藥名。為卷柏科卷柏屬植物深綠卷柏Selaginella doederleinii Hieron.的全草。分布於安徽、重慶、福建、廣東、貴州、廣西、湖南、海南、江西、四川、台灣、香港、雲南、浙江等地。具有清熱解毒,抗癌,止血之功效。常用於咽喉腫痛,目赤腫痛,肺熱咳嗽,乳腺炎,濕熱黃疸,風濕痹痛,外傷出血。[1]
入藥部位
全草。[2]
性味
味甘、微苦、澀,性涼。[3]
歸經
歸肺、肝經。
功效
清熱解毒,抗癌,止血。
主治
用於咽喉腫痛,目赤腫痛,肺熱咳嗽,乳腺炎,濕熱黃疸,風濕痹痛,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
10-30g,鮮品倍量,均應久煎。外用:適量,研末敷或鮮品搗敷。
相關配伍
治肺炎,急性扁桃體炎,眼結膜炎:石上柏30g,加豬瘦肉30g。水煎服。(《全國中草藥匯編》)
採集加工
四季可采,洗淨,鮮用或曬乾。
生理特性
土生,近直立,基部橫臥,高25-45厘米,無匍匐根狀莖或遊走莖。根托達植株中部,通常由莖上分枝的腋處下面生出,偶有同時生2個根托,1個由上面生出,長4-22厘米,直徑0.8-1.2毫米,根少分叉,被毛。主莖自下部開始羽狀分枝,不呈「之」字形,無關節,禾稈色,主莖下部直徑1-3毫米,莖卵圓形或近方形,不具溝槽,光滑,維管束1條;側枝3-6對,2-3回羽狀分枝,分枝稀疏,主莖上相鄰分枝相距3-6厘米,分枝無毛,背腹壓扁,主莖在分枝部分中部連葉寬0.7-1毫米,末回分枝連葉寬4-7毫米。葉全部交互排列,二形,紙質,表面光滑,無虹彩,邊緣不為全緣,不具白邊。主莖上的腋葉較分枝上的大,卵狀三角形,基部鈍,分枝上的腋葉對稱,狹卵圓形到三角形,1.8-3.0毫米×0.9-1.4毫米,邊緣有細齒。中葉不對稱或多少對稱,主莖上的略大於分枝上的,邊緣有細齒,先端具芒或尖頭,基部鈍,分枝上的中葉長圓狀卵形或卵狀橢圓形或窄卵形,1.1-2.7毫米×0.4-1.4毫米,覆瓦狀排列,背部明顯龍骨狀隆起,先端與軸平行,先端具尖頭或芒,基部楔形或斜近心形,邊緣具細齒。側葉不對稱,主莖上的較側枝上的大,分枝上的側葉長圓狀鐮形,略斜升,排列緊密或相互覆蓋,2.3-4.4毫米×1.0-1.8毫米,先端平或近尖或具短尖頭,具細齒,上側基部擴大,加寬,覆蓋小枝,上側基部邊緣不為全緣,邊緣有細齒,基部下側略膨大,下側邊近全緣,基部具細齒。孢子葉穗緊密,四稜柱形,單個或成對生於小枝末端,5-30毫米×l-2毫米;孢子葉一形,卵狀三角形,邊緣有細齒,白邊不明顯,先端漸尖,龍骨狀;孢子葉穗上大、小孢子葉相間排列,或大孢子葉分布於基部的下側。大孢子白色;小孢子橘黃色。
生長環境
產於安徽、重慶、福建、廣東、貴州、廣西、湖南、海南、江西、四川、台灣、香港、雲南、浙江。林下土生,海拔200-1000(-1350)米。也分布到日本、印度、越南、泰國、東馬來西亞。
相關論述
《全國中草藥匯編》:「清熱解毒,抗癌,止血。主治癌症,肺炎,急性扁桃體炎,眼結膜炎,乳腺炎。」
視頻
農村人叫它「金龍草」,消炎抗癌,很多人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