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矮子常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矮子常山
原圖鏈接矮子常山

中文學名: 矮子常山

拉丁學名:Gmelina delavayana P. Dop

別   稱: 西南石梓木質山海螺

界: 植物界

門: 被子植物門

綱: 雙子葉植物綱

目: 管狀花目

科: 馬鞭草科

屬: 石梓屬

種: 小葉石梓

矮子常山,中藥名。為馬鞭草科石梓屬植物小葉石梓Gmelina delavayana P. Dop的根。分布於四川西南至雲南西北部等地。性溫味辛,具有行氣,消積,截瘧之功效。常用於食積氣滯,脘腹脹痛,久瘧。 [1]

形態特徵

小葉石梓,無刺小灌木,植株高0.3-2m。

小枝纖細,圓柱形,深褐色,被疏柔毛,後脫落,有疏生小皮孔。

單葉對生;葉柄長0.3-1cm;

葉片近圓狀闊卵形或菱形,長1.5-2.5cm,寬1.2-2.2cm或更小,基部略斜,楔形或鈍,全緣或中下部具1-2淺粗齒,先端鈍尖。

表面無毛,背面密被銀白色腺點。

圓錐花序頂生,少花,花大,長3-4cm,花梗短,近先端具2披針形小苞片;

萼鍾狀,長約1cm。

暗紫色,萼齒5,不規則三角形至卵圓形,長5-7mm,被細小腺點,萼齒及萼筒疏生黑色盤狀腺體1-8個;

花冠淡紫色,初被腺毛和黃色腺點,後脫落,漏斗狀,先端二唇裂,上唇全緣或二淺裂,下唇中裂片長大,近翼狀。

內面黃色,雄蕊4,二強,長雄蕊略伸出花冠外。

核果倒卵形,長10-16mm,外果皮肉質,干時呈黑色,有碗狀增大的宿粵。

花期6月,果期7-9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1500-1700m的石灰岩叢林下、灌叢中或乾燥荒坡上。

資源分布:分布於四川雲南

性味

味辛;性溫[2]

功效作用

行氣;消積截瘧。主食積氣滯脘腹脹痛久瘧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

摘錄

《中華本草》

參考資料

  1. 矮子常山,中醫館
  2. 矮子常山,寶芝林中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