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短鯛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1]圖片來自波奇寵物網]

短鯛是麗魚科,隱帶麗魚屬的魚類。原產南美洲、西非洲叢林水域。一般成魚體長4-10公分。在水族界,南美短鯛的定義是原產於南美洲熱帶、亞熱帶的成魚體長10公分以下的鯛型魚,這類型生活在淡水中的小魚體色鮮艷、行為有趣,而且擁有驚人的繁殖能力,是世界上繁殖速度最快的魚種之一。

短鯛家族

在生物學分類上是一個模糊的概念,這個名詞最初是由台灣熱帶魚玩家從英文「DwarfCichlid」翻譯而來,「Dwarf」為矮小之意,而我們所稱的短鯛一般用來特指南美洲熱帶雨林的河流中生長的體長小於10cm的慈鯛品種,大體上可以分為以下幾屬:1、Apistogramma(簡稱A屬):大部分的南美短鯛都歸屬於這個族群。2、Discrossus(簡稱D屬):棋盤、皇冠棋盤及雪花棋盤都是歸在這一屬的短鯛。3、Nannacara(簡稱N屬):金眼、胭脂等短鯛都在這一屬。4、Laetacara(簡稱L屬):玉麒麟是這一屬的代表品種。5、Microgeophgus(簡稱M屬):玻利維亞及荷蘭鳳凰。6、其他屬(包含品種相對來說比較少):像藍袖Taeniacaracandidi、噴點棋盤Crenicarapunctulata、T字短鯛Apistogrammoidespucallpaensis及綠寶石Biotoecusopercularis。

如果讓短鯛的定義再廣泛一些,也可以包括西非雨林中所棲息的Pelvicachromis和Nanochromis兩屬的十餘個品種,一般統稱為西非 短鯛或西非鳳凰,其中P屬的紅肚鳳凰P.pulcher是水族市場上最常見,價格也最便宜的品種,其他如P屬的翡翠鳳凰P.taeniatus和N屬的藍肚鳳凰N.nudiceps和虹彩短鯛N.transvestitus均屬於水族市場上的高檔品種,價格較高,對環境要求也比較苛刻,對飼養者的技術是一個不小的挑戰。南美短鯛Apistogramma屬絕大多數南美短鯛都歸於Apistogramma屬,為了便於識別,人們又依據各品種之間的相似性,將他們分為若干族群。阿卡西家族AGASSIZⅡGROUP此族群的魚類通常是細長型,體側有一條寬的側帶、一個明顯的側點及橫條,品種有阿卡西A.agassizii、酋長A.bitaeniata、吉菲拉A.gephyra、伊麗莎白A.elizabethae、泰菲A."RioTefe"、金寶A.mendezi。阿卡西短鯛A.agassizii分布:秘魯北部到巴西西部的亞馬遜河流域大小:雄魚9cm雌魚5cm水質:pH6左右溫度:25~28℃繁殖方式:洞穴式阿卡西短鯛可稱的上是南美短鯛中最具代表性的品種,野生種、人工培育種共有數十種之多。較普通的為普通阿卡西,黃尾,紅尾,白尾等自然型,大多是沒有經過人工篩選育種。價位再高一點的就是經過顏色體型的篩選,經人工育種配對而繁殖出顏色鮮艷的子代,例如前市上所見的超紅尾阿卡西,雙紅尾阿卡西等。

還有一種就是較稀有的野生捕撈品種,在拉丁文名稱後面還帶有地域種名稱,如阿蓮卡阿卡西,泰菲阿卡西等。阿卡西短鯛體側有條一黑色縱線,由眼睛基部一直延伸至尾柄前,在尾柄部位會有一個黑斑點。尾鰭普遍為茅狀尾,帶有V字型的斑紋。母魚體型較小,身體沒金屬光澤,體色偏黃,尾鰭呈圓狀。阿卡西短鯛喜歡弱酸性的軟水,一般來說水的硬度不超過10度。北方的水質偏硬,為了更好地飼養短鯛,最好對水質進行調整。可以考慮在篩檢程式中加入草泥丸或在水中浸泡沉木、欖仁葉,將水質調整到一個滿意範圍內。大部分阿卡西品種在市場上都屬於常見的短鯛品種,價格也比較容易接受,由於長期的人工馴化,它們對水質的適應能力也較強,是適合新手入門的基本功課。當環境和水質適宜後,阿卡西短鯛的身體顏色會變得非常鮮艷,紅藍兩種色彩對比強烈。在精心的飼養下,很快可以達到繁殖的階段。雄魚會經常游到雌魚身邊,舒展身體,張開諸鰭,去炫耀它身上絢麗的色彩,一邊展示它優美的背鰭,一邊輕輕抖動身體,跳起神秘的舞蹈,向雌魚求愛。

如果此時雌魚已經做好準備接受雄魚的殷勤邀請,體色就會變成明亮的黃色,體側的黑色縱線會更加明顯。它會和雄魚一起去尋找一個安全的洞穴,共同完成產卵的重任。產卵之後,雄魚很快就被掃地出門,到洞穴的外面去擔任周邊警戒,而雌魚會緊緊守住洞口,任何企圖靠近洞穴的傢伙都會遭到它的迎頭痛擊,其中甚至也包括它的老公。泰菲A.agassizii「RioTefe」分布:泰菲河 RioTefe大小:雄魚8cm雌魚5cm水質:pH6溫度:26~27℃繁殖:洞穴式泰菲阿卡西分布於泰菲河及其中游各處支流,它們具有典型的阿卡西體型,從眼睛後部起貫穿身體的側線、茅狀的尾鰭、「V」字形的斑紋、向後延展的背鰭和腹鰭……,而背部和腹部靚麗的色彩及鋸齒狀的條紋又使它們成為阿卡西家族中的佼佼者,很難有玩家能夠抗拒它們那獨特的魅力。伊麗莎白A.elizabethae分布:尼格羅河上游的支流RioUaupesi大小:雄魚6cm雌魚4cm伊麗莎白出產於巴西的尼格羅河上游,1980年由Kullander先生髮現。在阿卡西家族中,伊麗莎白有着非常獨特的外貌,很容易與其他品種區別開。雖然體型變化不大,體側的黑色縱線卻富於變化,隨着魚的狀態好壞時隱時現,背鰭的2~4根棘刺高高豎起,尾鰭也不是阿卡西那種的茅狀,亦沒有「V」字形的斑紋。

鑑別方法

如何鑑別南美短鯛類別?這一點在講的很清楚了。為尊重作者,在此不再引用。總之多閱讀,多交流,多觀察,多實踐,多總結。你會擁有一雙「火眼金睛」的。有些品種之間很是接近,具體我們另外專門討價。

如何鑑別南美短鯛的雌雄?

建議以具有明顯第二性特的成魚個體作為挑選和購買的先決條件。再有,良好信譽的商家也是至關重要的,這樣可以讓你省去很多時間和精力。亞成魚個體也可以分辨,一般觀察頭部圓潤程度,肢體語言的表達,及魚體各鰭的生長趨勢,也可以基本判斷魚的性別。如果遇到不太肯定的時候,可將魚只分開單,很快就可以分出雌雄。尤其注意一些個體偏小,因為被強勢魚只壓抑的小雄魚!這些魚會被迫表現出明顯的雌魚的第二發性特,看上去十分像雌魚。購買時應多注意。

分布地區

南美短鯛在南美洲2/3的面積都是其分布範圍,主要分布在南美洲的亞瑪遜(Amazon)流域、奧利諾科(Rio Orinoco)流域和巴拉那(Rio Parana)流域,適應水質的pH值從4。5到6。8不等,水溫26-28攝氏度,總的來說偏向弱酸性軟水是個不會錯的大方向。

飼養技術

南美短鯛是否難養?我發現許多剛剛接觸短鯛的魚友都認為這些可愛的精靈比較難飼養。我認為事實並非如此!相反的,絕大部分南美短鯛都很容易飼養。甚至可以很容易的體驗到繁殖BB的樂趣。一般地,我習慣把短鯛的飼養難度分為3個等級。分級標準參考魚種在自然界中分布範圍的大小;原生地生存環境的各項參數的平均值;同類變異品種的多少;市場流通情況的好壞。具體如下:初級:三線短鯛(原生地水質PH6.8-PH7.6,適應能力強)阿卡西、酋長短鯛(分布廣泛,變異品種多),鳳尾短鯛(市場流通量大,體質強健)。中級:絕大部分南美短鯛都可定為中級難度!只要擁有良好穩定的水質環境,同時能基本了解不同短鯛的生活習性,就都可以養好。什麼伊伊莉莎白,二線,其實都不是很難養的魚。高級:典型代表「荷蘭鳳凰」短鯛。個人認為由於多年N代的近親繁殖,荷蘭鳳凰的抵抗能力很差,基因十分脆弱。想要養好荷蘭鳳凰,着實要費一翻功夫。

當想好要養短鯛的時候,飼育概念是建立一個以魚為主的水族缸,長寬高各30公分的水體足夠應付類似三線、黃金等相對小型的品種,當面對類似酋長、熊貓等脾氣比較暴躁、體型可以到達7-8公分的魚種,缸子水體最好可以稍大的45公分。配合缸體的大小選用氣動式、上部式、瀑布式等過濾器都可以,以全新器材準備養魚時,必須考慮到生物過濾系統建立的問題,定量添加硝化細菌培養液或從其它水槽將細菌移入都是很好的辦法,但穩定期也需要1個月的時間,在生物系統尚未完全建立時必須小心投食量,以免水質惡化影響魚只,勤於換水是減少水質惡化的有效方法。缸中鋪設底材(沙、泥等)我認為相當有好處的,選擇來自熱帶河流的泥土已經成了的習慣,當整個生物過濾系統開始運作,細菌就會在底材表面上繁殖開來,當它們可以達到一定的數量,日後就會對維持水質的穩定幫助很大,選用可以釋放酸性等物質、調控水質的底材更是一個人為控制水質的重要手段。南美短鯛適應的水溫是25-28℃,高於30℃在中國南方是很常見的氣溫,如果高氣溫長時間(一周以上)維持對魚的發育會造成影響甚至造成死亡,但往往控制水體溫度會花費相當的精力或金錢。

適當的自然造景對短鯛飼養缸是相當重要的,放入處理乾淨的沉木把缸中適當的位置分隔,雄性的南美短鯛通常會以某些大件遮掩物為一據點,據點範圍有可能是兩個遮掩物間或半徑約30公分的範圍,布好木頭再種些陰性水生植物如鐵皇冠、大榕、小榕、墨絲等作為裝飾,日常的掩蔽物可以選擇枯葉等,若飼養缸以繁殖為目的話可放入專業短鯛繁殖罐,罐最好要口小瓶肚大,短鯛會比較喜歡的。日常短鯛的菜單最好能餵食多樣性的飼料,以豐年蟲幼體為主食,其它薄片、水蚤等做輔助,有時可以餵搖蚊幼蟲(血蟲),但由於其脂肪含量很高,長期餵飼會直接影響繁殖能力,及色彩表現。以上提到的只是保住短鯛性命的基該方法,或者你翹幸使其在自己的小天地里繁殖出後代,但其實你對它們的了解還只是一半甚至更少而已,面對這種位於進化史最前端的精靈們,國外專業人士已經進入到改良創作的階段,還好之間的距離正在縮窄中!飼養短鯛需要哪些基本裝備?基本飼養裝備的開銷不是很大。一般找個40CM*25CM*30CM(長*寬*高)的魚缸(當然越大越好!),鋪些中性底沙(不一定非要ADA),布置一個小水流的過濾系統(可以用生化棉過濾器,底部過濾等等)、適當加些水草(可根根據個人喜好好選擇),一個小巧可愛的短鯛窩窩就基本建好了。

冬天加個溫度計和加熱系統。當然這只是飼養短鯛的基本裝備而已,不包括處理飼養用水的相關用品和設備。10、如何養好短鯛?這個問題並非一兩句話就能說的清楚。不過萬變不離其宗:養魚先養水。參考每種短鯛的原生地水質環境,為每種短鯛打造最舒適的環境,注意保持水質穩定,魚兒自然舒服。另外,病從口入,投餵飼料也是相當關鍵。這個話題我們另外討論。如何處理飼養用水?通常處理飼養用水有幾種辦法:一是自來水打氣24小時後直接用草泥丸、ADA之類養水,直接使用;二是使用軟水樹脂處理自來水;三是使用RO滲透處理自來水;四是使用純淨水(或是純淨水加自來水)飼養短鯛。綜合分析,個人認為用氫型軟水樹脂處理最方便,最划算,性價格最高。當然,若是多代的人工培育個體,使用自來水加草泥丸、ADA之類,也不是不行。12、如何使用氫型樹脂?上面提到樹脂,這裡說一下使用方法。只要一個內置過濾器,將氫樹脂用自來水沖3次(樹脂2-3倍體積的水),將所用氫樹脂用新過濾棉包好,放在內置過濾盒的內側,前面加一些新的過濾棉,可以防止大顆粒雜質污染樹脂,然後把內置過濾器放入水中直接處理。在使用氫樹脂處理水的同時不需使用任何濾材,處理完的水可以直接用於飼養、繁殖。只要您按照我們的講解使用氫樹脂,您可以得到安全可靠的弱酸性軟水。若是有條件,可以選擇專用的樹脂交換器,或是DIY一個。用起來會更方便。短鯛日常飼養過程中需要注意哪些問題?日常管理最重要是水質穩定。即使水質各項指標不是十分理想,只要一直穩定,魚只在定水後一樣可以生存。很多人工魚經多代訓化,已可適應自來水水質。另外,堅持定時投餌,少量多餐,對魚兒的生成很有好處。一定要定期換水,每次換水不用多,只要堅持定期換就好。冬天注意恆溫。 餌料

短鯛吃什麼?如何訓餌?上面介紹說通過對短鯛進行解剖實驗,發現短鯛腹中60%以上的食物無法確認。短鯛應是雜食性魚類。所以差不多所有能吞食的餌料都喜歡,強壯的短鯛是「吃嘛嘛香」。人工飼料方面,不是所有的短鯛品種都喜歡吃,像荷蘭、棋盤類短鯛基本不挑食,什麼都吃;三線、阿卡西、女王類短鯛通過訓化可以吃人工飼料;其實對於活生生的生命來說,個體差異還是存在的。這條不吃,另外一條會吃。世上沒有那麼多絕對的事。關於如何訓餌,可以將已經習慣吃人工飼料的短鯛與待訓化的短鯛一起飼養並加餵人工飼料,慢慢就會習慣。當然訓化的方法還很多,大家因魚而異吧。[1]

除了豐年蝦,短鯛還可以餵什麼?等到小魚長至2CM以上時,可以吃的東西就多了很多!一樣一樣說吧。先說活餌部分,可以給水蚯蚓,鮮紅蟲,水蚤......很多魚友一直擔心投餵活餌會帶來很多負面影響,認為魚兒的食物不潔,對魚不利。其實只要清楚活餌的來源,經過清潔處理,是非常好的飼料。查一下食用魚的養殖技術,我們可以發現幾乎所有的關於飼料部分都提倡用活餌投喂!鮮活的食物是任何人工飼料都不能取代的!這就像奶粉與母乳一樣!除了活餌還有其它一些選擇。有些魚友因客觀原因不能使用活餌的,可以選用冰凍豐年蝦和人工合成飼料。冰凍豐年蝦有兩種,一種是成體,一種是幼體。一般若是外面買回來的,最好餵前用自來水沖一下,這樣可以減輕混水。冰凍血蟲也是很不錯的飼料選擇,買的時候看好問好,小心別買加了色素的就可以了。人工飼料方面的選擇空間就非常大了,市面上林林總總的飼料看到眼花。大家可以根據自己喜好和經濟條件選擇購買。一般品質好的小型魚微粒飼料都可以給短鯛吃吃,像德彩,JBL這些都很不錯!

飼養注意

短鯛中的原生品種和日本、歐洲培育的變異品種有50種左右,這種10厘米以下的小型魚除了艷麗外就是膽小,短鯛同樣不是分類學上的一 個名詞,它是早期港台養殖圈內對南美小型慈鯛的叫法,現已被廣大飼養者廣為知曉,即便如此,短鯛的飼養畢竟鳳毛麟角,市場亦罕見,它的飼養和繁殖難度促成了它較高的價格,妨礙了它的普及。短鯛的飼養應遵循以下幾點:

①維持穩定的潔淨的水質。要始終保證水中亞硝酸鹽的含量處於極低的水平,有規律地清污換水,又不要因換水致刺激過勤,在 水草缸中,你得把水養「活」,水質清澄透亮,適量的藻類有助於對水中硝酸鹽的消化吸收。通常水質為弱酸性或中性,硬度偏軟,維持這種水質,除了過 濾以外,還可以定期加入一些黑水(或草泥丸),草泥丸能較長時間地釋放酸性物質,一般每10天加入50~100克即可(視魚缸大小)。

②保持均衡的營養。短鯛總體上對餌料不甚挑剔,但還是要注意餌料的多樣化,各種小型活餌、血蟲和水蚤一定不可缺少,這有 利於增強體質,提高抵抗力。為防止將寄生蟲帶入體內,活餌可以冷凍片刻再行投喂,短鯛覓食文雅,行為斯文。

③適當混養。缸中可以混養少量孔雀魚、小鼠魚、小精靈以及水晶蝦、斑馬螺,這有利於魚缸的衛生,但這些角色不可喧賓奪 主,過多混養其他魚,會使短鯛局促不安,疲於應付。

④營造可隱蔽場所。短鯛膽小,適量的水草、石洞、椰子殼、沉木等對其隱蔽和休息至關重要。

剛入缸時,特別在混養的缸中,它們總是躲於隱蔽處,不輕易出來,雄魚還好一些,雌魚更膽小,過10天左右,情況會好得多,稍強勢的魚總會追咬它們 ,但短鯛也有發威的時候,它們猛然一口會把同等大小的鬥魚咬得落荒而逃。至於繁殖期,它們護卵護幼,會顯得更加勇敢無畏。短鯛不喜群居,獨來獨 往,清高機警,它們有豐富的肢體語言,有時豎直在水中,有時倒立在水中,有時身體扭曲成「S」形,有時會張口片刻,它們的色彩會時隱時現(主要是雌 魚),雄魚比雌魚體大、色艷。

繁殖方式

短鯛的繁殖方式有幾種南美短鯛的繁殖方式一般有兩種,一種是洞穴式,一種是開放式。Apistogramma屬、Nannacara屬、Biotoecus屬和Taeniacara屬的短鯛都是洞穴式繁殖。這些魚兒會找到隱蔽性很好的洞穴、沉木、甚至枯葉間進行產卵繁殖。一般卵是附着在洞穴的上方的,多為紅色。而Dicrossus屬和Papiliochromis屬的短鯛都是採用開放式繁殖的。所謂「開放」,是指它們會將卵產在平面的物體上。典型代表:荷蘭、棋盤。一不小心出來一大堆小魚怎麼辦?一般發現孵出小魚後,魚友都會很開心(我也一樣!),開心之後就會問:我該怎麼辦?別急!首先看一下小魚的環境,再做處理。

要是在混養的情況下繁殖出小魚,問題有點麻煩,因為小魚開始還會比較聽話,跟着爸爸媽媽「混」。可大些後就不聽話了,它們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可怕,一但離開了爸爸媽媽,就很可能被其它魚只......,所以要是混養的情況下,想要保住小魚,只能撈出小魚單養,可以用吸管吸出。這樣的話,你就成了小魚的老爸老媽了,照顧起來自然有的你忙!若是親魚單缸飼養,那就好多了。若是缸足夠大,可以不用撈出公魚,雙親帶小魚是可行的。但要是魚缸小,最好還是撈開公魚。很多短鯛品種都是非常「凶」的,繁殖期間,搞不好會因為小魚搞出魚命!其實還是用大點的缸讓親魚帶好!沒有比老媽還會帶孩子的,大家說是吧?小魚出來後餵什麼?怎麼餵?餵多少?細心為準備小傢伙們的口糧吧。一般小魚剛出來,還是用活餌的好。人工幼魚飼料也有,試過幾次,效果不好!活餌可以引起小魚注意,營養又好。常見的有活體豐年蝦幼蟲、蠟蟲等等。可能用的最多就是豐年蝦幼蟲了。剛孵來的小蝦,大小剛剛好餵小鯛兒。一口一個,很有意思的!吃飽了就會看到小魚肚子個個紅紅的。豐年蝦幼蟲餵起其實不難,將收集好的豐年蝦在濾網中用選上來水沖洗去鹽,就要以投餵了。投餵原則是少食多餐,若是有母魚帶小魚,一般不會分的太散,可以集中投餵。若是老媽不在,就一定要投餵均勻,保證每條小魚都能吃到小蝦。而且一定不能給太多。吃不了會影響水質。

疾病防治

1.不良的環境:環境是使得短鯛生病最的主因。所謂環境,包含水溫、水中硝酸鹽濃度、pH值、硬度、水中溶氧量 ... 等魚類生活的因素。當魚只於不適合生存的環境中,生理反應無法正常運作,則會體色暗沉、生長速度緩慢,嚴重時則會發病。在魚病的三要素中,環境是最主要的因素,排名第一,格外重要。常有人在短鯛發病後不斷投藥,其實應該先換水,改善不良的環境,再來觀察短鯛狀況是否有改善,最後再考慮投藥處理。不論是養短鯛也好,都要有「 預防重於治療 」的觀念,保持良好的環境,就能避免魚病。

2.受壓迫的魚只:當魚只過度緊張時,體表會發黑或幾乎無色,到處亂衝撞。壓迫一部份是來自不良的環境,再者是人為的侵擾和水質劇烈的變化 ... 等。像是剛買來的新魚,經過長時間運送到家時,常會有上述之現象。此時應該先將裝新魚的袋子連水整個直接浸入魚缸里 20 分鐘,等袋裡的水溫和魚缸里的水溫漸漸相同時,再把魚缸里的水慢慢分三次混入袋中,每次約一杯水,一次間隔 15 分鐘,使魚只漸漸適應環境的改變,以降低壓迫。若直接將短鯛倒入魚缸中,則會因為水質、水溫劇烈變化而產生壓迫,抵抗力低的魚只很可能就此死亡。

3.病菌源的存在:魚缸里存在着許多病菌源,魚只的體表亦有許多病菌源。當魚只的健康狀態良好時,則能抵抗病菌達成平衡不會發病,但病菌源依然存在。當環境一旦惡化時,抵抗力低的魚只就會生病。因此魚缸一定要定期換水,移除廢物並且減少病菌源。病菌源的種類很多,包括細菌寄生蟲、病毒 ... 等都屬於病菌;病菌源同時也存在生餌當中。

疾病的種類的判斷

1.魚只的行為:

a. 浮出水面、呈呼吸困難貌:此為缺氧的症狀。判斷為水溫過高、水中溶氧量太低、二氧化碳太高或是鰓病造成呼困難,可從增加水中溶氧量來着手。

b. 魚只載浮載沉、呼吸快速、無力遊動、反應遲鈍:判斷為氨中毒(鰓部呈淡紅色),或是亞硝酸鹽中毒所引起,可由增加換水次數來着手。

c. 魚只離群獨游、體色變深:判斷為體表或是腸內有寄生蟲,可以檢視其體表或排泄物。

d. 魚只體重減輕、體色不變、魚只腹部腫脹、糞便呈白色黏稠狀:判斷為魚腸內感染腸內鞭毛蟲。

2.魚只的遊動方式:

a. 魚鰭縮起折皺、遊動無力、體表常摩擦石頭:判斷為皮膚性寄生蟲或感染柱狀病原體,造成體色轉黑。

b. 魚只打轉遊動:判斷此為迴旋病或是其它疾病的末期症狀。

c. 魚只平躺或頭下尾上、無法平靜:判斷可能為魚鰾受到感染。

3.魚只的體型改變:

a. 畸形或體型改變:判斷為外傷或是天生遺傳畸形,或發育不良。

常見的短鯛魚病

1. 六鞭毛蟲病病魚的體色會變黑,不吃餌料而日漸消瘦。會排出白色的大便,並且有拖便現象,寄生於腸道中。會傳染。處理時可用嘧挫乙醇(Metronidazole)混入飼料餵食。若魚只不吃則進行藥浴。藥物治療的一般通則與種類 藥物目的可分成兩大類:一種是對付細菌感染或寄生蟲的稱之為治療劑;另一種則為調節劑,用來調整魚類最適應的環境及水質。兩者在使 用上有很大的區別。調節劑有:水質穩定劑、增酸增鹼劑 ... 等。由於調節劑作用較慢,因此要注意使用量,不要一次加太多,尤其是使用增酸劑、增鹼劑時,更要特別注意。先測量水中 pH值,再計算應加入的量,分次稀釋加入魚缸中,千萬不要一下就隨意亂加,以免造成生命傷亡。加藥時要一面加藥一面攪拌,一面測 pH值。至於使用治療劑時,不應刻意減少水量來節省藥錢,因為水量少對魚只是一種壓迫。魚病用藥多半有毒,勿接觸食 用。治病用藥對魚與寄生蟲都有毒害,只不過對魚只的毒性較低。治療的效果與魚種和溫度都有關,劑量使用更要參照使用說明書,否則劑量不足容易使寄生蟲產生抗藥性;劑量太重的話,通常會使魚只、水草一起掛,不然就是受到二次傷害。寄生蟲通常有其最適生存與最不適生存的溫度,使用藥物時最好在寄生蟲最不適的溫度下施行,效果才會顯著。藥物治療時,最好將魚只撈到空缸內治療,順便清洗濾材上的細菌。若要在原缸中做治療,需先將活性碳拿出來,治療過後再多換幾次水,最後在過濾器中加活性碳以吸附殘留的藥物。使用甲基藍時,不能用活性碳以免附着色素殘留,而造景水草則要拿掉以免染色。故水草缸最好不要使用甲基藍,因為會傷害水草。而 孔雀綠溶液則不安定,容易受光照而分解,須保持在陰暗處,使用時不要開燈,但是孔雀綠顏色較深,容易染色又很難褪色。總而言之,藥物在使 用上都要非常注意,否則很容易就會誤殺小生命。

2. 魚虱常附着於魚鰭的基部,蟲體很大,被寄生的魚只受到刺激便會在缸壁及缸底磨擦,使得寄生部位發炎而呈紅色,並且魚只的活力會降低。通常魚虱多半是由生餌帶來,故使用生餌餵魚前必須先加以消毒。處理時可用含有機磷的馬速展或地特松 ... 等農藥藥浴,用藥時需增加藥浴液中氧氣含量,也要注意用量。否則魚只會被毒死。當魚只打架、碰撞,或撈捕、運送時不小心造成外傷,傷口很容易有細菌或寄生蟲侵入,所以當魚只有外傷時最好能以抗菌劑治療或以優碘破塗擦傷口。

3.白點病是最常見的魚類疾病,尤其在寒流來時(水溫下降)會發病,由白點蟲所引起的魚病,一開始只有一兩點,但不久就蔓延開來,嚴重時全身會布滿如同鹽巴顆粒大般的小白點,病魚會一直用身體磨擦底砂或石頭,試着刮掉附着在身上的白點蟲。會傳染。發生白點病主要的原因是水溫變化(下降)太大,再加上水質不良所造成的,可將溫度升高至 28℃ 以上或使用甲基藍加鹽巴,二者並施效果更佳,而鹽不能加太多。但是一般來說,短鯛不太會得此病,要不然也會自行痊癒,不用太擔心。

4. 爛鰭、爛尾、爛鰓病發病的魚只,魚鰭尾端邊緣會呈白色混濁,然後開始潰爛,鰭條組織糜爛糊開,並且會產生出血性血斑;病發於頭部時會造成向腦部潰爛呈一洞窟,稱為洞頭病。發病原因絕大部分是水質不良引起,並且在溶氧量低、排泄物過多或是溫度、 pH值急劇變化時,最容易發生細菌類如柱狀細菌的感染。會傳染。預防時應避免水溫及 pH值驟變,並且注意水質的污染。處理時可用磺胺藥劑口服或抗生素、咈喃劑藥浴。

5. 爛嘴病病魚的嘴部會因為發炎而呈紅色,嚴重時會潰爛,常會並發有水黴菌的感染,造成有如棉花狀的傷口,在水質惡劣的水族箱中最常見,尤其是因外傷感染而產生的機率會更大。會傳染。預防爛鰓病的方法,亦可適用於爛嘴病。處理方法可用優碘做塗抹或藥浴,也可以使用烴四環素做長期藥浴, 效果不錯。

6.水霉病病魚的體表附着類似棉絮狀的水霉,魚只變得沒有精神,躲在角落,失去活力。水霉在水溫低時容易發生,溫度上升後大多會自然痊癒,情況類似白點病。病因乃是捕撈、運輸的過程不當,造成外傷感染,或是溫度驟降時所造成水霉附生。處理方法可用甲基藍、孔雀綠或福爾馬林、優 碘做藥浴,合併使用效果亦不錯,但濃度須減半。

7. 立鱗病病魚的鱗片會豎起呈松毯狀,起初只是一部分的鱗片,嚴重時會擴散至全身鱗片且全身腫脹,屬於腹水病的併發症,並且伴隨有凸眼的現象。數日後魚只便會死亡。不太會傳染。此病症難以治療,屬於末期症狀,只能於事先預防。此病因受環境影響很大,水質環境不良且水溫不適時較易發病,也有可能食入帶有病菌源的生餌。所以最好保持魚缸內環境衛生。處理時可利用抗生素連續使用數天,或以食鹽加咈喃劑做藥浴有可能會治癒。

8. 腹水病魚只腹部腫脹欲裂,嚴重時魚只腹部會向後朝上仰,腹部內充滿了似水液體,魚只尚有活力但身體不太能平衡,幾乎無法游泳,病因一般為食入帶有病菌源的生餌。雖然不太會傳染,一旦發現病魚應立刻隔離,因為死屍可能污染水質。處理時可用注射針筒將腹水抽出,並置於 0.8% 的食鹽水連同抗生素一起施行藥浴,但治癒的可能性不大。

9. 氣泡病魚只的表皮組織中出現氣泡,尤其在頭部或鰭部,尤其在夏季水溫高、水中溶氧量太高或溶氮量過高時最容易發病,加溫過高或打氣太強亦可能會引起。處理時只要換水或注入新水來改善水質即可,並增加曝氣量,以去除水中過飽合之氣體,病情即可改善,一般來說,此病仍屬罕見。

10. 車輪蟲病感染的魚只常會以身體磨擦底砂或急劇式跳躍。病蟲寄生於體表時,會分泌白濁黏液;寄生於鰓時,則會分泌大量黏液而造成呼吸困難。車輪蟲通常食入帶有病菌源的生餌。因此預 防時,可先將生餌消毒,用福馬 林浸泡一會兒再餵食。罹病時,可用過錳酸鉀或是福爾馬林加食鹽水藥浴。

11. 錨蟲一種白色線狀的寄生蟲,錨蟲會將頭角穿入魚鱗下方,寄生於鱗片下的體表層,有時口部及鰓部都有可能會寄生。觀察到魚只的體表經常拖着一條條白色線狀的物體時,就應該是感染了錨蟲,但是一般魚缸內並不常見,大多是由新買的魚只所帶入。處理時可用鑷子直接將錨蟲拔出,再點上優碘,或以馬速展做短時間藥浴,兩種方法同時使用效果較佳。

12. 駝型線蟲魚缸中常見的線蟲會隨水流移動,大部分則附着於缸壁,寄生於魚體腸內,再隨糞便排至水中。當蟲體長大後,會將較尖的一端從肛門伸出不停擺動。一般初期感染沒有明顯的症狀,只有體色稍微變黑,等看到蟲時病情就很嚴重了。蟲體長到能從肛門伸出的大小時已具有繁殖的能力,會將蟲卵產出並出落於底沙上,而短鯛又有啄食底沙的習性,易將蟲卵食入造成 感染。會傳染。處理時可用福爾馬林或腸內驅蟲劑藥浴,浸泡時加強水流。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