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毛金線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短毛金線草 |
中文學名:短毛金線草 拉丁學名:Herba Antenoronis Neofiliformis 別 稱:重陽柳、蟹殼草、毛蓼、白馬鞭、人字草 二名法:Antenoron neofiliforme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綱: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 亞 綱:原始花被亞綱 Archichlamydeae 目:蓼目 Polygonales 科:蓼科 POLYGONACEAE 亞 科:蓼亞科 Subfam. Polygonoideae 族:蓼族 Trib. Polygoneae 屬:金線草屬Antenoron Rafin. 分布區域:陝西、甘肅、山東、江蘇、安徽 |
短毛金線草,別名:重陽柳、蟹殼草、毛蓼、白馬鞭等,蓼科植物。作為中藥材,其性味辛、苦、性涼、小毒,有涼血止血;清熱利濕;散瘀止痛的功效,屬祛風藥、理氣藥、止痛藥類,主治咳血、吐血、便血、血崩、泄瀉、痢疾、胃痛、經期腹痛、產後血瘀痛、跌打損傷、風濕痹痛、癧;癰腫等症。
[1]
形態特徵
本變種與原變種的主要區別是葉頂端長漸尖,兩面疏生短糙伏毛。
金線草 (原變種)
多年生草本。根狀莖粗壯。莖直立,高50-80厘米,具糙伏毛,有縱溝,節部膨大。葉橢圓形或長橢圓形,長6-15厘米,寬4-8厘米,頂端短漸尖或急尖,基部楔形,全緣,兩面均具糙伏毛;葉柄長1-1.5厘米,具糙伏毛;托葉鞘筒狀,膜質,褐色,長5-10毫米,具短緣毛。 總狀花序呈穗狀,通常數個,頂生或腋生,花序軸延伸,花排列稀疏;花梗長3-4毫米;苞片漏斗狀,綠色,邊緣膜質,具緣毛;花被4深裂,紅色,花被片卵形,果時稍增大;雄蕊5;花柱2,果時伸長,硬化,長3.5-4毫米,頂端呈鈎狀,宿存,伸出花被之外。瘦果卵形,雙 凸鏡狀,褐色,有光澤,長約3毫米,包於宿存花被內。花期7-8月,果期9-10月。
生態習性
產地: 產甘南、陝西南、華東、華中、華南、西南及朝鮮、日本;
分布: 朝鮮、日本;
生境: 山坡林下、林緣、山谷濕地;
海拔: 150-2200m;
物候期:花期7-8月,果期9-10月;
分布範圍
產甘肅南部、陝西南部、華東、華中、華南及西南。生山坡林下、林緣、山谷濕地,海拔150-2200米。朝鮮、日本也有。
主要價值
(2)短毛金線草 莖枝無毛或疏生短伏毛;葉片長橢圓形或橢圓形,先端長漸尖,略彎曲,有短糙伏毛;托葉鞘疏生短糙伏毛或近於無毛。
顯微鑑別 金線草莖橫切面:韌皮纖維束散在。形成層成環。木質部導管稀少,散見於木纖維中。薄壁細胞含澱粉粒及草酸鈣簇晶。澱粉 粒多單粒,圓形、長橢圓形、三角形,直徑3-8μm,臍點多在中心。草酸鈣簇晶直徑32-40μm。
短毛金線草根莖含有沒食子酸(gallic acid),左旋兒茶精(catechin),左旋表兒茶精(epicatechin),左旋表兒茶精-3-O-沒食子酸酯(epicatechin-3-O-gallate),原矢車菊素(pro-cyanidin)B2,原矢車菊索B2-3-O-沒食子酸酯(procyanidin B2-3』-O-gallate). 【藥材基源】為蓼科植物短毛金線草的全草。
【科屬分類】蓼科
【性味】辛;苦;性涼;小毒
【功效】涼血止血;清熱利濕;散瘀止痛;
【功效分類】祛風藥;理氣藥;止痛藥
【主治】咳血;吐血;便血;血崩;泄瀉;痢疾;胃痛; 短毛金線草(3張) 經期腹痛;產後血瘀痛;跌打損傷;風濕痹痛;
短毛金線草(疒累)癧;癰腫 。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30g。外用:適量,煎水洗或搗敷。
【各家論述】
1.《廣西中藥志》:祛風止痛,健脾燥濕,散瘀消腫。治霍亂吐瀉,風濕痛,癰腫瘰癧。
2.江西《草藥手冊》:散瘀止血,解毒利氣。 短毛金線草(3張) 治吐血,咳血,下血,血崩。
3.《陝西草藥》:收斂,止血,止痛。治跌打損傷。
【考證】出自《貴州民間草藥》。
【藥理作用】具收澀、止瀉、抗微生物作用。
短毛金線草(Antenoron neofiliforme)的根在試管內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較強的抗菌作用,對變形桿菌、痢疾桿菌、傷寒杆寒桿菌、副傷寒桿菌、白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和綠膿桿菌等也有不同程度的抗菌作用。
【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採收,曬乾或鮮用。
參考來源
- ↑ 短毛金線草概述(附圖),中國自然標本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