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着色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着色劑

中文學名:着色劑

介紹:一種使食品着色的物質,

可刺激食慾

着色劑又稱食品色素,是以食品着色為主要目的,使食品賦予色澤和改善食品色澤的物質。

目前世界上常用的食品着色劑有60餘種,我國允許使用的有46種,按其來源和性質分為食品合成着色劑和食品天然着色劑兩類。

隨着人們對食品添加劑安全意識的提高,大力發展天然、營養、多功能的天然着色劑已成為着色劑的發展方向。[1]

來源種類

按來源分類

可分為兩大類:天然着色劑和人工合成着色劑。

1、 天然着色劑

天然着色劑是從動、植物和微生物中提取或加工而成的類胡蘿蔔素。

中國常使用天然動、植物作着色劑,如把人參莖葉粉萬壽菊粉紫育精粉木薯葉粉松針葉粉橘皮粉銀合歡葉粉胡蘿蔔、蝦蟹殼粉、海藻等作為畜、禽、水產品的着色劑。

2、合成着色劑

合成着色劑主要是類胡蘿蔔素。如β-阿朴-8-胡蘿蔔醛(C30H40O)或β-阿-朴-8-類胡蘿蔔素乙酯(C32H44O)以及檸檬黃素(C33H44O)、斑蝥素、加利紅、加利黃、露康定等。

按溶解性分類

可分為脂溶性着色劑和水溶性着色劑。

疊按結構分類

人工合成着色劑可分類偶氮類、氧蒽類和二苯甲烷類等;

天然着色劑可分為吡咯類、多烯類、酮類、醌類和多酚類等。

基本特點

天然着色劑

天然着色劑主要是指由動、植物組織中提取的色素,多為植物色素,包括微生物色素、動物色素及無機色素。常用的天然着色劑有辣椒紅、甜菜紅、紅曲紅、胭脂蟲紅、高粱紅、葉綠素銅鈉、薑黃、梔子黃、胡蘿蔔素、藻藍素、可可色素、焦糖色素等等。

天然着色劑色彩易受金屬離子、水質、pH值、氧化、光照、溫度的影響,一般較難分散,染着性、着色劑間的相溶性較差,且價格較高。

合成着色劑

 

合成着色劑的原料主要是化工產品。中國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GB2760-1996)列入的合成色素有胭脂紅、莧菜紅、日落黃、赤蘚紅、檸檬黃、新紅、靛藍、亮藍等等。與天然色素相比,合成色素顏色更加鮮艷,不易褪色,且價格較低。

添加原因

根據心理學家的分析結果,人們憑感覺接受的外界信息中,83%的印象來自視覺。產品外觀的重要性,這其中特別是外觀顏色尤為重要。就飼料產品而言,用戶用不用某種飼料產品,飼料的外觀顏色起着極重要的決定作用。對畜、禽、水產品而言,特別是禽類產品,消費者是否樂於購買食用,胴體表皮的顏色、禽蛋的卵黃顏色都是極主要的因素。畜、禽、水產品的外觀顏色取決於所採食的飼料的色素含量和累積。傳統的粗養方式,由於飼養期較長,動物機體內累積的色素、味素較多,最終產品的外觀色澤非常宜人,消費者樂於接受,產品的價格也高;相反,由於現代育種及飼養技術的迅速發展,畜、禽。魚蝦等的生長速度很快,產品的飼養期很短,因而從天然飼料中獲得的色素累積很少,產品顯得蒼白,失去對消費者的吸引力,價格亦低。由此,着色劑的添加使用在現代飼料工業和現代畜牧水產養殖業中日益普遍。

添加目的

第一,通過着色劑改變飼料的色澤。特別是在日益增加使用非傳統飼料原料的情況下,添加着色劑以便掩蓋某些非傳統飼料原料(如菜籽餅粕等)的不良顏色,迎合用戶心理習慣,增加市場競爭力;同時,也起到刺激食慾和誘食的作用;

第二,通過着色劑改善畜、禽、水產品的色澤,提高其商品價值。如添加着色劑使肉雞皮膚。禽蛋卵黃、牛奶的黃油以及魚蝦等水產品的肉質具有更鮮艷、美觀的色澤和更優良的產品質量,迎合消費者的心理。

產品危害

生產企業違禁添加着色劑、甜味劑,長期食用此類產品將嚴重危害人體健康。

2012年4月6日,衛生部官方網站發函,擬撤銷38種食品添加劑。其中,包含茶黃色素、茶綠色素、柑桔黃、黑加侖紅等17種着色劑。

着色劑成為塑料製品安全衛生的隱患

目前,歐美日等國家和地區對可用於食品接觸製品的着色劑種類和要求等都制定了相應規定,如歐盟AP(89)1決議對塑料着色劑質量有明確指標要求,FDA法規21CFR178.3297部分也對塑料製品中允許使用的着色劑及其最高用量做了明確規定。質量規格不符的着色劑可能帶來諸多安全衛生隱患,主要包括:致癌物質芳香胺超標、成品脫色試驗不合格以及重金屬含量超標等。此外,不合格着色劑還可能含多氯聯苯等有害物質。

視頻

着色劑真的可怕嗎

無處不在的着色劑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