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眼淚(鄭喜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眼淚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眼淚》中國當代作家鄭喜艷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眼淚

人到中年,經歷了世事的滄桑,自認為已百鍊成鋼,心如僵石,刀槍不入,再也不會感動流淚。當誓言成空、愛人背棄時,眼淚吞進肚裡;父親去世時,心在流淚滴血,眼裡卻沒有淚水;對朋友一腔真心被誤解時,不想辯解什麼,揮一揮手離開,不帶走一片雲彩;無辜挨上司批評時,背轉身笑笑,依然我行我素。想到心如盔甲的自己,內心有一種自豪。

可最近幾天,卻不知為何,似乎又回到了小姑娘的歲月,隨便一點小事,便淚水漣漣。前天晚上,市文化局的王老師教唱《紅樓夢》中的《黛玉葬花》。王老師嫌我們唱「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沒唱出感情,啟發我們說:「想想黛玉葬花那個意境,淒冷悲傷......」我眼前立即浮現出一幅畫面:秋風蕭瑟,落英繽紛,黛玉系一大紅斗篷,荷鋤去埋葬裝在錦囊中的殘紅。一邊埋葬,一邊暗自流淚。當唱到「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時,我的眼淚洶湧而出,再也唱不下去。是啊,落花還有黛玉憐、黛玉葬,等到她紅顏老去離世,又會有誰為她悲傷,埋葬她的香魂?果真如她所料,她的紅顏未老,卻魂消香斷,離開人間時,只有她的丫鬟紫鵑在她的香魂旁哭泣。

鳳凰沱江岸邊,聽濤山下,沈從文墓旁,附立了一塊石碑,刻的是沈從文夫人張兆和女士的話:「從文同我相處,這一生,究竟是幸福還是不幸?得不到回答。我不理解他,不完全理解他。後來逐漸有了些理解,但是真正理解他的為人,懂得他一生承負的重壓,是在整理選編他遺稿的現在。過去不知道的,現在知道了;過去不明白的,現在明白了。」讀着這段文字,我流淚了,為大師生前的寂寞。大師生前文壇長時間不接納他,文化大革命時打掃女廁所,朝夕相處的愛人在死後才真正理解了他。人生究竟是可悲的,大師尚如此,何況我們凡人?

今天上午下班下公交車,走進小巷,看見一二十多歲雙目失明的男孩正在唱歌,身前放一捐款箱,身邊站一五十多歲的農村婦女,一看便知是男孩的母親。歌唱得很棒,有專業水平。上前看捐款箱上的文字,原來男孩河南大學音樂系畢業,上班兩年便得了白血病然後失明。家在農村,沒錢換骨髓,只能靠吃藥維持生命。偏偏屋漏又逢雨,男孩的父親出去打工又遭車禍,現在正躺在醫院裡,男孩只好街頭唱歌募些捐款給父親治病。正是花季卻雙目失明,男孩的歌聲依然鏗鏘激昂,燃燒着對生活的愛、對生命的希望。忍住湧出的淚把錢放進捐款箱,男孩母親給我鞠躬,我卻不敢再打量母子二人。本想再聽聽男孩優美的歌聲,眼淚卻洶湧而出,只好低頭急急逃離。

午休時看雜誌《特別關注》,其中《好好活着就是愛母親》這篇文章又令我淚水澎湃,午覺竟無法入睡。說的是天才詩人海子,在他25歲生日那天,躺在山海關的鐵軌上,任呼嘯而過的火車碾軋過年輕的身體。而他的遠在鄉下的母親,卻在這天早晨,在裊裊炊煙中熬好一鍋紅米粥,用傳統的方式,為異鄉的兒子默默祝福。天下母親愛孩子都是一樣的,每逢我的生日,無論我在家與否,母親早上都要煮幾個雞蛋,為我慶生。每次回家,母親都把自己養的、不捨得吃的土雞蛋裝好讓我拿走。

海子15歲即考進北京大學,整個村子及縣城都轟動了,母親挨家挨戶發放她深夜蒸好的白糕。母親第一次去北京看兒子,背的包里裝了自己養雞下的五十個雞蛋,顛簸幾天幾夜,居然一個也沒有破,一直把包摟在懷裡,為的是讓兒子蒼白的臉色增加些紅潤。母親的眼裡沒有詩人,沒有天才,只有那個叫査海生的兒子。一個國家,可以失去一個詩人,一個母親,卻不能沒有自己的孩子。海子,你給我們展示的是詩意的生活,「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自己卻悄然離開這個世界;海子,你把最疼的一首詩留給了母親;海子,我們這些愛你的凡夫俗子永遠無法原諒你。

該流淚的時候卻沒有眼淚,與己無關的事情卻痛至心扉,不知該喜還是該悲...... [1]

作者簡介

鄭喜艷:女,河南人,喜歡讀書旅遊,希望書籍和行走能滋養一顆豐富的靈魂。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