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眠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岷縣位於甘肅省定西市南部。全縣總流域面積3578平方公里,耕地157.7萬畝,水域面積22萬畝,森林面積97萬畝,草場面積390萬畝,森林覆蓋率10.84%。轄15鎮3鄉、359個村、13個社區,戶籍人口49.59萬人、常住人口42.32萬人。是「中國當歸之鄉」「中國洮硯之鄉」「中國花兒之鄉」「中華詩詞之鄉」「中國黃芪蜂蜜之鄉」「聯合國民歌考察採錄基地」。

岷縣歷史文化燦爛悠久,紅色基因厚重。秦統一六國前建縣制,西魏大統初期設岷州,1913年改為岷縣,是馬家窯、齊家、寺窪文化發祥地之一,是秦長城西起首。洮岷花兒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洮硯加工製作技藝、巴當舞、青苗會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935年、1936年,紅軍一、二、四方面軍先後兩次到達岷縣休整57天,並召開了中共中央西北局岷州會議,成立了甘肅省第一個蘇維埃政府和甘肅省工委,當年有3000名岷縣兒女參加紅軍,籌集400萬斤糧食資助紅軍,素有「長征途中的加油站」的美譽。

岷縣產業體系特色鮮明,發展勢頭良好。境內盛產當歸、紅芪、黃芪、黨參等中藥材238種,種植面積穩定在60萬畝,市值52.6億元。「岷縣當歸」榮獲26項殊榮,當歸種植系統被授予「中國農業重要文化遺產」。全縣種植貓尾草10萬畝,總產值4.5億元。蕨麻豬、黑裘皮羊取得國家農業部地理標誌認定。[1]

歷史沿革

夏、商、周時期,岷縣屬雍州之域,為西羌之地。

先秦時代,岷縣地處秦國。秦穆公三十七年(前623年),岷縣進入秦國版圖。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年),接受商鞅主張,「集小鄉邑,聚為縣,置令、承,凡三十一縣」。今岷縣就在其中。岷縣因濱臨洮水而稱臨挑縣(史籍中臨洮縣名始見於秦王政八年(前239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實行郡縣制,把全國劃分為36郡,岷縣地屬隴西郡,是秦王朝的西部邊地。

兩漢時期,岷縣仍稱臨洮,是隴西郡南部都尉駐地。

北朝西魏大統十年(544年),始置岷州及同和郡,改臨洮為溢樂縣,為州治所在。

隋煬帝大業間,其地復稱臨洮縣,再置岷州。唐屬隴右道。

兩宋時期,分屬隴西秦鳳路及利州路。元屬脫思麻路,為宣政院轄地。

明、清兩代均屬鞏昌府。民國2年(19l3年),改岷州為岷縣,延續至今。

民國二年(1913年),改為岷縣。二十一年(1932年),甘肅省政府始置派出機構「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簡稱「專區」。二十五年(1936年),設第一專區駐岷縣。三十三年(1944年)7月13日,從第一專區析臨洮,定西等8縣置第九專區駐臨洮。

1949年9月11日,岷縣和平解放。第一專區(岷縣專區)駐岷縣,領岷縣、隴西、漳縣、臨潭、夏河5縣及卓尼設治局。9月22日,中共甘肅省委電示,原會寧分區更名定西分區,專署由會寧移駐定西。轄定西、榆中、會寧、靖遠、靜寧、西吉、海源7縣,析出原轄的景泰縣劃入武威分區。10月,設岷縣專區,駐岷縣,轄岷縣、渭源、會川、漳縣、隴西、臨潭6縣及卓尼設治局。

1950年5月20日,撤銷岷縣專區,將岷縣劃武都專區;

1958年,原屬武都專區的岷縣劃歸天水專區;

1958年12月16日,從天水專區析出岷縣,劃歸定西專區。12月10日撤銷宕昌縣,分別併入武都、岷縣2縣。

1962年1月,岷縣由定西專區劃歸臨洮專區。

1963年10月23日,岷縣劃歸武都地區。

1968年1月,甘肅省革命委員會成立後,各級人民委員會相繼改稱「革命委員會」,「專員公署」成立「地區革命委員會」。10月1日起,專區改稱「地區」。定西地區革命委員會實行黨政「一元化領導」。

1985年10月,析出原轄於天水地區的漳縣及武都地區的岷縣,劃歸定西地區。此時,定西地區轄7縣:定西、通渭、隴西、渭源、臨洮、漳縣、岷縣。

2003年4月4日,隸屬甘肅定西市。

行政區劃

截至2013年,岷縣共轄18個鄉鎮,310個村(社區)。其中9個鎮、9個鄉,分別為:岷陽鎮、蒲麻鎮西寨鎮、梅川鎮、西江鎮、閭井鎮、十里鎮、茶埠鎮中寨鎮清水鄉馬塢鄉寺溝鄉、麻子川鄉、秦許鄉禾馱鄉維新鄉、申都鄉、鎖龍鄉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岷縣,位於甘肅省南部,洮河中游,地處青藏高原東麓與西秦嶺隴南山地接壤區,是定西、天水、隴南、甘南的幾何中心;地處東徑103°41′29″-104°59′23″,北緯34°07′34″-34°45′45″。西北與臨潭、卓尼、迭部三縣相鄰;東北和漳縣、武山接壤;東南與宕昌、禮縣毗鄰,地處甘南高原東緣與隴中黃土高原和隴南山地接壤區,在甘肅地理單元上劃歸甘肅洮岷區。全縣總面積3578平方公里。

氣候

岷縣氣候屬於溫帶半濕潤向高寒濕潤氣候過渡帶,高寒陰濕,植被覆蓋很好,年平均氣溫為5.5℃,最熱7月份平均氣溫16℃,最冷1月份平均氣溫-6.9℃;年降水量為635mm,雨水集中在7~9月;年無霜期123天,平均相對濕度68%,平均日照時數2214.9小時。

地質

地質構造岷縣屬西秦嶺地槽皺系的北支秦嶺海西褶皺帶。經歷了中生代的燕山運動隆起和新生代的喜馬拉雅山運動上升,方形成今日地貌的格局。其岩性以上古生代的海陸交相互層的灰岩、砂岩、泥炭、泥岩為主。在縣西南部有新生代第三紀的紅色岩層以及第四紀的黃土。黃土以洮河域為深厚。岷峨山、莫遮及閭井鎮下草地出露的花崗岩為印支運動的侵入岩。

地層岩石

岷縣境內地層,從晚古生代泥盆紀中期開始至新生代第四紀,均有出露。中生代缺失白堊紀。除第三紀和侏羅紀分別屬於大陸山麓相和內陸湖沼相沉積外,其它各紀地層均屬濱、淺海相沉積、變質程度較淺。侏羅紀以前的地層均為淺變質的板岩、砂岩、灰岩等。僅在浸入體的邊緣和斷裂帶的兩側有接觸變質的黑雲母片岩、絹片岩、千枚岩和角岩以及動力變質的糜棱岩、角礫岩、壓磷岩等。侏羅紀以前的部分地層受侵入岩和斷裂構造的影響,有一定程度的破壞。第三紀地層分布於斷層東北地區。三迭紀地層僅在斷層西南有出露。縣內地質分層岩、岩石兩大部分。

地貌

特徵

岷縣地貌屬高原形態,西秦嶺北支褶皺帶。全縣山地占88.8%,南有長江、黃河分水的岷峨山、大拉梁;北有洮河、渭河分水的木寨嶺、嶺羅山。全境山嶺起伏,河流縱橫,氣勢壯觀。

類型

侵蝕切割山區:主要分布在洮河流域及蒲麻河、湫山河、閭井河上游等區,海拔較高,山勢陡峻,溝谷深,淺切割,中度侵蝕。相對高差在400—1000米之間。山坡為沉積、殘積及第四紀薄層風積黃土覆蓋,水土流失比較嚴重,山脊岩體裸露,溝地少階地,氣溫低,溫潤垂直帶明顯。植被以高山草甸,針、闊葉混交井為主。林、牧資源豐富。

高原形態山區:主要分布在班哈山以東至馬塢廣闊地帶及迭藏河上游,海拔2800左右,地形起伏較緩,山勢低緩渾圓,相對高差400米左右。山間有盆地、灘地、植被完好,以沼澤、草甸沼澤、草甸草原、山地草甸等為主。氣溫低而濕潤,有發展牧業的良好前景。

河谷川台區:主要分布在洮河、迭藏河流域,地勢平坦開闊,階地Ⅱ—Ⅲ級,中部為川地、坪台。西川、南川、梅川以及東部的狼渡灘、後治灘,均為較大面積的川台區。洮河中游川台地區無霜期較長,是主要的農業精耕區。

水文

岷縣全境水系分長江、黃河兩大流域,3個水系。屬黃河流域的有洮河水系支流16條,渭河水系支流5條;屬長江流域的只有湫山河水系1條。境內自產水大小河流22條,年徑流量1億立方米以上的2條,1000萬—6000萬立方米的10條,1000萬立方米以下的10條。

洮河為黃河一級支流。從本縣西寨鎮冷地口入境東流,經西寨、清水、十里、岷山、城郊、茶埠、折北過梅川、西江、小寨、中寨、堡子、維新等12個鄉鎮,於堡子鄉占旗入臨潭境,呈馬蹄形,流域面積2177平方公里,流長83.5公里,平均流量120立方米/秒,比降0.24%。

迭藏河為洮河一級支流,發源於分水嶺大拉梁北側。流長42.1公里,流域面積827.1平方公里。主要支流有秦許河、綠葉河、南溝河、槽子河等,流徑麻子川、寺溝、秦許、城郊入洮。年平均徑流量2.26億立方米。平均流量7.16立方米/秒,比降25.4%。

閭井河(榜沙河)是境內自產第二大河,屬渭河一級支流,發源於西秦嶺直拉梁北側,流域面積713.7平方公里,境內流長54.8公里。主要支流有申都河、吊溝河、苛太溝河、下河、里河,年平均流量1.28億立方米,平均流量4.05立方米/秒,比降14.6%.

納納河自產第三大河,洮河次一級支流。發源於班哈山西側,全長28.8公里,流域面積279.8平方公里。流徑禾馱、茶埠;主要支流有耳陽溝、三溝、四溝、義仁溝、立哈等溝水,多年平均流量0.56億立方米,平均流量1.77立方米/秒。比降20.8%。

土壤

岷縣土壤包括13個土類,19個亞類,45個土屬,59個土種。

土壤特徵:全境土壤包括地帶性土壤、中苔原土壤、荒漠土壤和非地帶性土壤等型。西北部洮河流域屬隴中黃土高原南部,分布有黑土、麻壚土、黃綿土。西南部、中部絕大部分地區屬甘南高原邊緣地帶,分布有亞高山草甸土、山地暗棕壤土、黑土。東部分秦嶺山地帶,分布有黑土、灰褐土、黑鈣土、山地草甸土等。具有中國各土壤區劃交匯過渡地帶特點。

土壤類型

黑土類:分布在海拔2500=3000米,涉及22個鄉。面積253.78萬畝,占全縣總土地面積的47.3%,為本縣主要土壤。土色黑灰,土體疏鬆,結構良好。

黑壚土類:主要分布在海拔2100-2700米左右的洮河沿岸山、川、坪台及河谷地帶,面積89.6萬畝,占全縣總面積的16.7%。土壤細而不粘,松而不散。

黑鈣土類:主要分布在海拔2400-2700米的閭井、申都、禾馱、寺溝等地陽坡及乾溝台階地上,面積18.49萬畝,占全縣總面積的3.52%,土層厚50~100厘米以上,多為壤質土壤。

人口民族

截至2013年,岷縣總人口48.4萬人,有回族、藏族、東鄉族、撒拉族、裕固族和滿族等6個少數民族共1.5萬人。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岷縣處於岷禮大型金礦末梢地帶,境內礦產資源豐富,有金、銻、鉛鋅、花崗岩、石英、石灰岩、石油等金屬、非金屬礦產25種。有南北兩條金礦帶,南是鹿兒壩至崖灣金礦帶,北是岷禮金礦帶,涉及麻子川、寺溝、秦許、十里、西寨、馬塢、鎖龍、閭井、禾馱、申都、茶埠等11個鄉鎮,面積約1000多平方公里,形成了馬塢、鎖龍、禾馱、多納和鹿兒壩五大礦區。可開發利用的礦產有金、鉛鋅、花崗岩板材、石灰岩、磚瓦粘土等。截至2012年,全縣已勘查探明部分資源儲量的礦種有金、鉛鋅、花崗岩、石灰岩等,其中鹿兒壩金礦已探明資源儲量20噸,禾馱鄉的寨上礦點已探明金儲量108噸,價值260億元以上。

水能資源

岷縣全境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32.5萬千瓦,其中洮河為黃河一級支流,也是岷縣境內最大的一條過境河流,流經縣內9個鄉鎮83.5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25立米/秒,縣內落差200米,理論電能蘊藏量為23.6萬千瓦。

植物資源

木本植物

岷縣喬灌木樹種共有32科,62屬,139種。喬木64種,其中主要用材樹有雲杉、冷杉、落葉松、油松、華山松、紅柳、酸刺等。

經濟樹有花椒、杏、桃、李、蘋果、梨、核桃等。果樹多分布在洮河川台地及蒲麻、馬塢河谷區,海拔2500米以下半山地及壩地。

草本植物

共87科、324屬、646種。其中牧草520種,主要有珠芽蓼、羊茅、雀麥、發草、花苜蓿、山岩黃芪、密生苔草等,發展牧業條件良好。

藥材植物

素有「千年藥鄉」之稱的岷縣,盛產中藥材200多種。其中當歸高產優質,馳名中外,貝母、紅芪、黃芪、大黃、秦艽、羌活、泡參、柴胡、升麻、防風、黃芩、黨參等,均屬名貴藥材。

動物資源

野生動物

岷縣境內屬國家保護的珍貴動物有藍馬雞、麝、穿山甲、蘇門羚、毛冠鹿、雲豹、野山羊、猞猁、水獺等。此外尚有熊、野豬、豹、黃鼠狼、兔、狐、狼、刺猥等。野禽有鷂、鷹、鳩、鵲、錦雞、雉、貓頭鷹、杜鵑、啄木鳥、雁、水鴨等。鱗介類有重口魚、銀魚、銀斑魚、齒魚(閭井)、長江魚、蛇、晰蠍等。

家畜家禽

家畜:牛、犏牛、氂牛、馬、驢、騾、豬、羊、兔、狗、貓。

家禽:雞、鴨、鵝、鴿、蜂。

經濟

綜述

2012年,岷縣完成生產總值19.19億元,與2011年相比增長11.2%,一、二、三產業結構比例為31.0︰25.6︰43.4。

第一產業

2023年全年全縣完成農林牧漁業增加值14.6億元,同比增長5.9%。

2023年全年全縣農作物種植面積724476.4畝,長勢好,產量高,其中:糧食作物種植面積268207.79畝,同比增長0.35%;糧食作物總產量69140.84噸,同比增長2.36%,蔬菜種植面積4299.2畝,同比增長17.5%;蔬菜產量2185.52噸,同比增長11.12%;中藥材種植面積394065.48畝,同比增長11.07%,產量120409.8噸,同比增長11.98%。

全年全縣共存欄畜禽約52.72萬頭(只),其中:牛8.25萬頭,同比增長3%;羊17.52萬隻,同比增長6.31%;豬6.9萬頭,同比增長-2.66%;雞19.24萬隻,同比增長3.34%;馬0.72萬匹,同比增長-0.18%;驢0.085萬匹,同比增長12.8%。共出欄畜禽完成35.1萬頭(只),其中:牛1.42萬頭,同比增長1.3%;羊8.82萬隻,同比增長12.22%;豬7.34萬頭,同比增長8.87%;雞17.52萬隻,同比增長2.13%;禽蛋、牛奶總產量1291.06噸

2012年,岷縣增加值達到7.13億元。全縣種植中藥材25.28萬畝(其中當歸10.72萬畝),新增中醫藥加工企業3戶、市級龍頭企業2戶、GMP生產線4條,中藥材加工能力達到8萬噸,中醫藥增加值達13億元,同比增長23.8%,並被農業部確定為「全國農業標準化示範縣(當歸)」。種植各類牧草10.3萬畝,累計建成蕨麻豬繁育養殖小區34個、林草放養雞小區12個,新建各類養殖小區38個,註冊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10個,發展規模養殖戶1258戶;發展中蜂養殖戶2140戶,養殖中蜂1.6萬箱;全縣畜禽總飼養量達到149.55萬頭(只);並建成了閭井特色養殖富民產業園、蘭州原野農莊公司岷縣馬燁牧場蕨麻豬保種擴繁場、寺溝永珍畜牧養殖小區、清水結布村黑裘皮羊保種擴繁場等10多家龍頭示範企業,畜草產業增加值達1.94億元,同比增長27%。建成日光溫室¬130座、鋼架塑料大棚500畝(1500座),生產食用菌100萬棒。

第二產業

2012年,岷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預計完成總產值3.63億元,同2011年相比增長57.3%;完成增加值1.26億元,完成銷售收入2.94億元,新發展私營企業28戶,新增個體工商戶650戶。

中醫藥產業板塊

岷縣現有各類中藥材加工企業121戶,其中年加工能力在1000噸以上的有7戶,有1戶製藥企業和6戶飲片加工企業的10條生產線通過GMP認證。全縣中藥材飲片年加工量2萬多噸,占全縣藥材總產量的40%。中藥材加工產品主要有藥品、中藥飲片、中藥材提取物、化妝品、保健食品五大系列100多個品種。藥材就地加工量占全縣藥材總產量的40%。

礦產開發板塊

馱寨上礦點初步探明黃金儲量108噸的超大型金礦,價值在260億元以上。縣內石門溝、牛溝、耳陽溝、窗崖四個礦區已探明石灰石資源10812.6萬噸。通過招商引資,組建了天昊黃金有限責任公司、岷化金礦、山溝金礦等一批黃金礦產開發企業,實施了茶埠半溝鉛鋅礦開發項目,岷縣閭井紅柱石綜合開發項目即將動工建設,同時建成了蘭岷水泥有限公司、福昌石材開發公司等一批骨幹企業,開發了花崗岩板材、水泥等一批工業產品。

水電一體化開發板塊

岷縣制定了洮河梯級電站開發規劃,已建成金甌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等水電企業7戶,通過招商引資,建成了古城電站、清水電站、坎峰電站、劉家浪水電廠5號機組和龍望台電站,總投資1.3億元的冰橋灣電站已經全面開工。這些電站建成後,全縣水電裝機容量將達到11.6萬千瓦。同時謀劃了扎馬水電站項目、馬崖水電站項目、黑虎河水電站項目等一批水電站項目。

草畜產品加工板塊

岷縣依託縣內豐富的岷山紅山葉草、貓尾草等優質牧草種植資源和岷縣黑裘皮羊、蕨麻豬等畜產品資源,已建成了方正草業公司、岷山草業公司兩戶優質牧草加工企業,年加工草塊3000多噸,扶持發展了康伊、天門山、泰和、康源等一批畜產品加工企業企業(合作社),開發了紅三葉、貓尾草草塊、蕨麻豬等一批草畜加工產品。

第三產業

2012年,岷縣共完成「萬村千鄉市場工程」農家店升級改造20個,建成直營店10家;蒲麻、申都、禾馱3個鄉鎮農貿市場建設進展順利;旅遊景區完成投資2822.9萬元,創建三星級旅遊飯店1家,發展農家樂24戶,新建旅遊公路兩條6.8公里,全年共實現旅遊接待人數57.2萬人(次),旅遊收入2.17億元。全縣第三產業預計完成增加值8.43億元。

社會事業

教育

2012年,岷縣制定出台了《岷縣實施教育興縣戰略的意見》和《2012年岷縣教育工程實施方案》,鞏固「兩基」成果,全力提升教育質量,積極向省上爭取高考考生的優惠照顧政策,二本上線人數較上年增加124人;落實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營養改善計劃資金4043萬元,累計受益學生12.85萬人(次)。

醫療衛生

2012年,岷縣實施衛生項目64個,完成投資1.47億元;嚴格執行基本藥物制度,所有藥品全部實行零差價銷售。

科技

2012年,岷縣不斷加大科技創新,共申請專利20項,選派科技特派員158名。

文化

2012年,岷縣實施文化廣電項目7個,完成投資2915.5萬元;「村村通」、「戶戶通」工程順利完成建設任務。一年來,全縣共在市級以上新聞媒體刊發稿件2237篇(條),其中在《人民日報》等國家級新聞媒體發稿58篇(條),省級新聞媒體989篇(條);市級新聞媒體1200篇(條);網絡媒體發稿4585篇;縣廣播電視台播發新聞3695條,國家、省市採用572條。舉辦了首屆「岷州文藝獎」評選及頒獎活動,巴當舞宣傳片在全市廣播電視評優作品中榮獲一等獎,累計建成鄉鎮綜合文化站18個、農家書屋300家。

社會保障

2012年,岷縣城鄉低保保障面分別達到18.8%、23.1%。落實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城鎮新增就業2260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855人。加大信貸力度,發放小額創業貸款1045萬元、婦女小額貸款5657萬元,扶持1700多人自主創業。為低收入人員辦理了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籌資100萬元專項資金,開展了「五個一」活動,確保了災區困難群眾安全越冬。落實惠農政策35項,發放惠農資金8.09億元。

交通

岷縣距省府蘭州市267公里,距隴海鐵路隴西火車站120公里,自古就有「西控青海,南通巴蜀,東去三秦」之說,是通往蘭州、隴西、隴南、甘南和四川的必經之地,國道212線、省道306線的交叉連接使岷縣處在一個經濟相互促進、文化相互滲透、觀念相互影響的「四區八縣」經濟增長帶中心位置,是甘肅南部重要的商品集散地,享有隴上「旱碼頭」之稱。

於2008年9月開工,2014年建成通車的蘭渝鐵路(蘭州-重慶)、建設中的成蘭鐵路(成都-蘭州)以及規劃中的蘭州至海口高速公路都經過岷縣。

民俗文化

岷縣是「洮岷花兒」的發祥地、「中國花兒之鄉」、「中國當歸之鄉」、「中國洮硯之鄉」和「聯合國民歌考察基地」。洮岷花兒、洮硯加工製作技藝、巴當舞先後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其中洮岷花兒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華龍硯」經世界紀錄協會認證為世界最大洮硯。

二郎山花兒會

「花兒」是流傳在中國西北部甘、青、寧三省(區)的漢、回、藏、東鄉、保安、撒拉、土、裕固、蒙古等民族中共創共享的民歌。因歌詞中把女性比喻為花朵而得名。「花兒」用漢語演唱,音樂上受羌、藏、漢、土以及穆斯林各民族傳統音樂的影響。它是當地民眾的口頭音樂表達,在民間傳承演唱了500多年。在我國西北地區具有影響的「花兒會」有蓮花山花兒會、松鳴岩花兒會和二郎山花兒會。岷縣花兒被聯合國社教文衛組織列入人類口頭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剪紙窗花

岷縣的剪紙藝術源遠流長,岷縣農村多是大方窗,有些殷實人家是「虎張口」的窗子,其上是正方形的窗格。貼窗花時,最上面一排空格留煙眼兒,貼「軲轆貫錢」、「對口空心花卉」、「空心花團」等。整個窗空四邊是「角雲兒」,斜角配方。每個窗格子上,都要按不同的色彩,對稱配搭。窗花有各種花卉、十二生肖、人物傳奇如《白蛇傳》、《二十四孝》、《孫悟空大鬧天宮》、《黛玉葬花》、《武松打虎》等。讓巴掌大的方塊上,展現出大千世界的畫面來。其誇張、簡約的風格,讓人回味無窮,浮想聯翩。

岷縣巴當舞

巴當舞是漢族群眾口唱古羌語(部分衍化為藏語)、手搖巴當鼓列隊踏步而進行的一種古老而神秘的民間舞蹈。其歷史淵源,最初來自古羌族的「祭山會」,是「祭山會」中最原始、最尊貴的禮儀。巴當舞中的巴當,是一種用鹿皮或羊皮加工的兩面手搖鼓。巴當每年只在春節期間(初六至初十)舞蹈時使用,其餘時間懸掛在廂房牆壁,不得隨意敲動,不然驚動山神降禍於人間。

在巴當舞中,最關鍵的人物是春巴。春巴就是經過專門訓練的領舞者,也是繼承者和傳承者。每適春節,從正月初六開始,岷縣中寨、小寨、堡子等鄉村的村民圍在打麥場上,點燃篝火,跳起歡快的巴當舞。巴當舞演唱曲調漢、藏語夾雜,形成了濃郁地域風格和多民族特色。

洮硯製作技藝

洮硯,全稱洮河綠石硯,是中國四大名硯之一,始於唐而盛於宋,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

洮硯以產於中國西北部黃河的主要支流洮河而得名,其硯材主要產地在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縣洮硯鄉境內的喇嘛崖、水泉崖、納兒、卡日山、扎甘崖等山崖上,又因卓尼縣古為洮州轄區,故全名稱洮河綠石硯。洮河石用以制硯,貯水不耗,歷寒不冰,澀不留筆,滑不拒墨,且硬度適中,具有發墨快,研墨細,不損筆,揮灑自如,濃淡相宜等優點。洮硯石色以青綠為主,尤以「黃標帶綠波」為貴,製作過程較為複雜,主要工序有採石、選料、下料、設計、制坯、開膛、合口、雕刻、打磨、上光、配盒。洮硯雕刻技法分為兩路。東路派以雕龍為主,主要是岷縣的堡子、維新等地;西路派以雕花鳥為主,分布在岷縣及周邊地區。岷縣堡子、維新的工匠熔兩派技藝為一爐,享有盛名。洮硯雕刻技法還滲合玉雕、牙雕的圓雕技法,磚雕、石雕的深淺浮雕技法,木刻、石刻的篆刻技法。在製作工藝上鏤空懸雕,游龍飛鳳,更勝端硯、歙硯一籌,有「洮州石貴雙照壁,端州歙州無此色」之說。

旅遊景點

自然景觀

《岷州志》載有岷州八景,分別為:

岷山積翠、洮水流珠、東坡晚照、疊藏長虹、西嶺晴雲、南峰霽雪、北岸溫泉、龍潭皓月。

二郎山

二郎山原名金童山,據岷州志記載:「遠山近山如削玉,山腰半坡晴雲束,長途西去是洮州,松柏森林滿幽谷。」讚譽的就是二郎山的景觀,它隔洮河與岷山玉女峰相望,沿山脊有三峰起伏相聯,因峰頭曾築在堡寨,依次被稱為頭、二、三寨子,最高峰三寨子拔地約200米。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整個二郎山綠樹成蔭,松柏林立,被命名為省級森林公園。

二郎山山脊及東西坡面均被綠蔭遮蔽,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樹種有雲杉、落葉松、楊樹、杏樹、柳樹、李樹及山梨等。1993年省林業廳批覆建立的二郎山省級森林公園由二郎山、南川苗圃、北郊青年林三部分組成,總面積3081畝。南川苗圃風景區距城南5公里處,G212線旁,始建於1940年,總面積160畝,其中苗圃地65畝、護圃林帶95畝。

雙燕生態旅遊景區

雙燕生態旅遊景區位於岷縣的東部,總面積6.4萬公頃,該景區涉及馬塢、鎖龍、閭井、秦許、寺溝5個鄉(鎮),馬沿、馬燁兩個國營林場,包括雙燕——沙金景區、柯汰溝奇石風景區、狼渡渡濕地草原景區、扎角自然風景區、馬燁倉風景區五個子景區。

古代遺蹟

秦長城

二郎山上發現有秦長城遺址,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遣 大將蒙恬率三十萬眾,築萬里長城,西起臨洮,東至遼東,延袤萬餘里。在唐代的《元和郡縣誌》、宋代的《太平寰宇記》、明代的《讀史方輿紀要》和今人王國良的《中國古長城考》等各種文獻都認為:「秦長城的起點在岷縣」。二郎山上發現的秦長城遺址更是有力的證明。二郎山上還發現有多處古代墓葬,除宋墓、明墓之外,西北坡尚有漢墓群存在,同時還出土過長度在半米以上的巨型秦瓦。

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存

草灘遺址:位於西江鎮草灘村咀咀坡下的台地上。東臨洮河,南為草灘溝。斷面有灰層及人骨架暴露,出土有寺窪文化的馬鞍形口沿陶罐,也有較多的齊家文化陶片。

白塔山遺址:位於中寨鎮下白塔村。東依白塔村,南臨馬崖溝,北為水溝。東西長約1000米,南北寬約100米,有齊家、寺窪類型出土。

姚莊遺址:位於茶埠鎮姚莊西南100米處,為一齊家文化墓葬區。黃土斷層中可見人骨架,有不少泥質紅陶隨葬品出土。

西壩遺址:位於梅川鎮下西壩村。東靠學校南臨洮河。有齊家類型的洮片暴露。

紅崖遺址:位於中寨鎮紅石崖村。東依紅崖村,南臨洮河,西為馬崖溝,北為太平山。地表有豐富的彩陶片、紅陶片及漢代神紋瓦片,有完整的陶器出土。

山那樹扎遺址:位於縣城北10公里茶埠鎮洮河西岸的一級台地上。東臨洮河,南為將台小學、西為樹扎村,北為山那村。遺址東西長1000米,南北寬500米,文化層距地表0.5-3米,地表有豐富的彩陶片,黑色彩繪,並有少數的變體

甘肅岷縣寨上風光

鳥紋和寫實蛙紋圖案。還有較多的石器、骨器和陶器出土。據暴露的器物分析,有廟底溝、石嶺下、馬家窯三種類型。

葩地坪遺址:位於中寨鎮葩地村。東依固堆山,西臨中寨村,南為珠子溝,北靠中寨河。南北寬 200 米,東西長 500 米。內涵石器和陶器,彩陶的比例大。北面山腳處多墓葬,出土的文物有長頸鼓腹,飾火焰紋彩陶壺,為甘肅"仰韶文化"馬家窯類型, 1982 年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地方物產

當歸

岷縣當歸又稱「岷歸」,早在1700多年前就是極為珍貴的貢品,有很高的藥用、食用價值。1964年,周恩來總理在全國農展會甘肅館內為「岷歸」題詞「發揚祖國醫藥遺產,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1989年,岷縣當歸獲世界博覽會金獎;2001年,岷縣被中國農學會、中國特產之鄉組委會授予「中國當歸之鄉」;2002年,岷縣當歸獲原產地標記認證,2003年通過綠色食品認證,2004年取得了「岷歸」證明商標,2005年通過了國家級GAP基地認證;2012年4月,岷縣被國家農業部授予「全國農業標準化示範縣」稱號,示範產品為「當歸」,成為全國唯一的當歸標準化示範縣。

洮硯

洮硯與廣東端硯、安徽歙硯、山東魯硯同為中國四大名硯。自宋代開採使用,深受歷代書畫家及文人的珍愛。其石出洮河上游喇嘛崖至岷縣一帶峽谷地段,因河水湍急,採掘不易,極為珍稀。宋著《洞夫清祿集》云:「洮河綠石北方最為貴重……得之為無價之寶。」洮硯石又名「鸚哥綠」,石質溫潤而堅密,發墨快而不傷毫,滋津貯墨不干不腐,且因石造型,綠翠雅麗,並以石錶帶「黃膘」者最佳。其除有實用價值外,還具有很高的欣賞價值。

黑紫羔羊

黑紫羔羊因主產於以岷州地區,故又稱"岷縣黑紫羔羊"。宕昌縣北部哈達鋪、理川一片10多個鄉鎮與岷縣接壤地區,屬黑紫羔羊的中心產地之一,有黑紫羔羊數十萬隻。

宕昌北部地區屬青藏高原邊緣的延伸部,山勢平緩,海拔在2300以上,高寒陰濕,年平均氣溫6℃左右,無霜期90-120天,年降雨量700毫米以上,秋季陰雨連綿,草山草坡面積較大,以禾本科為主的牧草生長茂盛,歷史上即是著名的畜牧區,現為宕昌縣畜牧業基地。黑紫羔羊是當地長期飼養的地方綿羊品種,體型屬山谷型藏羊。黑紫羔羊體形較小,成年公羊體重30公斤左右,母羊只有28公斤左右。好的二毛皮,毛纖維從根到尖漆黑,光澤明亮,皮板薄而輕。所制裘衣為裘羊皮之上品,在國內外市場視為珍品,在省內外久負盛名。

蕨麻豬

蕨麻豬是生活在青藏高原及甘南藏族自治州大草原境內的稀有豬種,因其主要採食蕨麻而得名。岷州地區的東山區閭津等地多濕地草場,也盛產蕨麻豬。因其具有肉質好、營養價值高的獨特優點而越來越受到崇尚健康營養消費者的青睞。在市場上,蕨麻豬肉售價高達每公斤80元—120元,是普通豬肉的數倍左右,供不應求。

漿水梨

漿水梨,又名白梨。從明清時期至今盛行。據《岷州衛志》記載,早在清康熙年間,就列入「物產」果類,被人們視為生活中的主要經濟樹種。每年梨下樹後,在不受重壓的情況下,分層放入有草的竹筐內,置於避光陰暗處儲存。待春節前後再取出來上市食用。食時,因長期在低溫處存放,凍硬如石卵,需要在冷水裡浸泡一小時左右,然後剝掉外圍冰層即在嘴裡吸吮。據林業部門統計,全縣有梨園202畝,白梨樹1.71萬株,最高年份產量2100多萬公斤。大力發展漿水梨,既可增加農民收入,又可豐富本地特有的風味小吃。

歷史名人

董卓

董卓(?-192),字仲穎,隴西臨洮(今甘肅省岷縣)人。東漢末年少帝、獻帝時權臣,西涼軍閥。官至太師,封郿侯。原本屯兵涼州,於靈帝末年的十常侍之亂時受大將軍何進之召率軍進京,旋即掌控朝中大權。其為人殘忍嗜殺,倒行逆施,招致群雄聯合討伐,但聯合軍在董卓遷都長安不久後瓦解。後被其親信呂布所殺。

於敖

於敖,字伯度,號疊川,岷州城南中堡村人,明代正德十一年(公元1516年)丙子科進士。任戶部浙江主事,升山西大同府知府,直隸霸州副使。旋升山西布政使參政,調湖廣廉訪使,分察各道。尋任山西右布政使,拜僉都御史,經略易州,轉右副都御史,巡撫遼東、昌平、大同等處。

於敖為人孝義,克已奉公,對下寬仁厚德,所過之處,人皆讚揚。嘉靖時,分守冀南,駐汾州。去世後,葬於現今秦許鄉上阿陽村山上。其詩作《鐵城》至今廣為流傳:列嶂崔擁鐵城,秋風拂馬漫傷情。無人肯說平戒事,禾黎夕陽鳥數聲。

貂蟬

中國歷史上"四大美女"之一。古臨洮,今甘肅岷縣人。據清代無名氏《錦雲堂·連環計》記載,原名任紅昌,精通西涼歌舞,才藝俱佳,膽識過人。後遭戰亂奔走,經司徒王允恩養,收為義女。董卓入洛陽後,王允欲殺董卓,使貂蟬巧施智謀,深入虎穴,活動於呂布與董卓之間,借呂布之手置董卓於死地,客觀上對東漢政權的存亡起了一定的作用,人稱之"巾幗英雄"。

參考文獻

[[Category:660 中國地理總志==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