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世界的經濟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內容簡介
《真實世界的經濟學》收集的,大部分是我1995年回國到北大任教以後為報章雜誌陸續寫下的文章。回頭一看,時間過得很快。在《真實世界的經濟學》中,收在「另眼看壟斷」欄目下的文章,其實差不多都是我參加水工研究的「副產品」。作為一個「電信經濟問題專家」我是1998年秋「捲入」電信開放市場的論戰的,大部分有關文章已經收入了三聯書店出版的《數網競爭》一書:我對網絡產業經濟問題的認識全部來自「I水工」。更一般而論,大凡在所謂「自然壟斷」、「規模經濟」之上加上了「國家行政壟斷」的行為,經濟邏輯如出一轍。《真實世界的經濟學》的一些文章,放膽去「碰」教育、郵政、股市,分析的思路都是一樣的,只是各業的具體約束不同,「碰」起來多彩多姿,各有各的意思。
作者簡介
周其仁,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孫冶方經濟學獎獲得者,中國改革開放30年30名經濟人物之一。早年在黑龍江下鄉,其中在完達山狩獵七年半。
1978年從農村考入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系。畢業後工作於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研究所和國務院農村發展研究中心發展研究所,在杜潤生先生指導下從事農村改革發展的調查研究。
1989年5月後在英國牛津大學、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和芝加哥大學訪問學習。1991年秋進入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獲碩士和博士學位。1996年春季起,回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現為國家發展研究院)任教,並應邀為中歐國際工商管理學院、浙江大學經濟學院、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和長江商學院等院校開設課程。
研究範圍主要包括產權與合約、經濟史、經濟制度變遷理論、企業與市場組織、壟斷、管制與管制改革等等。自1996年以來,相繼開設了有關經濟組織和經濟制度、發展經濟學、新制度經濟學等課程。
著有《改革的邏輯》《競爭與繁榮》《貨幣的教訓》《中國做對了什麼》《病有所醫當問誰》《世事勝棋局》《真實世界的經濟學》《挑燈看劍》《產權與制度變遷》等。
原文摘錄
張培剛的故事讓我深受啟發。我們可能讀過很多經典,了解到前人做過的很多工作,也記了無數的概念、推理和模型,但是如果你沒有一個好問題來做驅動,你就不知道這些知識最後拿來做什麼,怎麼用現有的知識生產出更多的知識。 我們常說「學海無涯苦作舟」,除了毅力、不怕吃苦,我認為找到一個好問題也是很好的舟。有了問題做驅動,你就會主動學知識,學習動力更大。人類創造了那麼多豐富的知識,沒有人可以將它們完全掌握,但你如果有問題做驅動,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將相關知識匯聚到一起,你掌握到的知識就將是非常豐富,而且非常有意義的。
書評
就讀工商管理專業的學生或許都聽過一本書叫做《經濟學原理》,作者是曼昆。曾經我的經濟學老師很直白地說,之所以在定教材的時候沒有選擇曼昆的中譯本,完全因為怕我們掛科率太高--彼時還不覺得經濟學會成為學業中難跨越的高山,而當真實地接觸到定理、公式,用數據去分析企業是否盈利,分析一些國家某一階段的經濟狀況,才明白如果一個學科只學透一本手上的教材,只能叫做站在門檻上,入門都不算;然而教材負責輸出知識,如何運用,如何理解生活中的現象,這顯然超出了教材的範圍。與此同時,市面上分析經濟、分析金融、分析金融經濟學的書浩如煙海,如何選擇,如何閱讀,閱讀後是否能夠稍微加深對於當下經濟社會的理解,都是翻開一本經濟相關書籍想問自己的問題。
周其仁先生的這本《真實世界的經濟學》,如果說沒有涉及到理論是誇張,但從章節題目」企業家研究「、競爭、壟斷與管制」、「另眼看壟斷"、「市場的守夜人」--都不是太陌生的內容,且具有一定的時代特徵。研究經濟學,除了看當下,回顧近五年、近十年的經濟發展狀況也是很有必要的,而專門閱讀專著對於一般的閱讀愛好者而言門檻相對高了些,書中匯集了作者不同歷史時期發表在報紙、期刊上的文章,既可以回顧剛剛過去的時間,也能由彼時推當下類似的境況,一舉多得。
對於普通人而言,關注自身所處行業發展有時是一種本能--是不是要換行業,自己的職業前景如何(畢竟與生活息息相關)。而關於宏觀方面了解就很少了。作者在講企業家行為時講了兩個小故事,一個關於冰箱,一個關於酒。冰箱是日常生活非常重要的廚房用具,而在九十年代乃至二十世紀初期,大多冰箱門都是有門把手的(像很多家具的門一樣),但現在很多冰箱門是側面凹槽可以起到開門的作用,冰箱放在角落裡基本是一個平面,可以起到裝飾的作用--在住房面積有限的前提下,家居日用品本身簡潔大方,可以起到裝飾作用是很多人內心的潛在需求,而誰抓住這個需求就是在市場飽和、消費低迷期能夠保持銷量的「秘密武器」;另一個關於酒的故事則由我們的古語「酒香不怕巷子深」引出--老話這麼說,但是具體酒怎麼香,有多長的年份,很長一段時間內國內並沒有這個概念。作者指出最早是古井貢酒提出了「五年古井」和「十年古井」,以年代區分口味,目的也是帶動一些銷量,當下五花八門的白酒早已單品牌形成不同產品線,然而最早做的是最早嘗試新事物,也最早得到益處。
經濟學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並不遙遠,相反還很有趣--生活里很多現象都可以用經濟學的理論解釋,而我們的生活也並非無序發展,而是有序前進。至於其中的規律,每個人都將依照相同的理論,得出不同的答案。
《真實世界的經濟學》:走進現實的經濟學原理才能是有意義的真理 三農問題,一直都是國家最為重要的課題。但現在的農村,土地已經十幾年沒有變化,不再和之前一樣五年一小動,十年一大動,根據的人口變化而重新分配土地。這一政策的誘因是什麼呢?是一個「產權」的概念在起作用。土地的產權固定下來,更容易交易,也更容易大規模發展。而農民在沒有土地的情況下,也更容易從其他方面去尋求發展。如果一個人被土地牢牢地固定在農村,將大大的限制勞動力的發展。當然,現在農村的土地也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
曾經有很長一段時間考試作弊,假文憑泛濫,人人都為有一張學歷文憑而想盡各種辦法,甚至於走上了歪路。這是又為什麼呢?我們也知道在中國很長一段時間內,城裡工人的工作是靠分配,農民不准進城,技術和知識崗位也沒有更多的優勢,發明創造也不受重視。而在改革開放之後,個人能力突然有了巨大的價值,但社會又沒有相應的辨別能力和辦法,學校考核制度也存在着缺陷,這也就給假學歷提供了舞台,出現各種造假也就有情可願了。
現在的冰箱都沒有門把手,都是用暗槽設計來開門的,這一技術又是什麼時候發展出來的呢?是在什麼情況發展出來的呢?1988年~1989年,因為經濟不景氣,冰箱生產過剩,科龍集團要競爭圖存,就一定要拿出一些新的東西。而經濟不景氣就成了科龍集團創新的原動力。
上面這三個例子都是北京大學教授周其仁著作《真實世界的經濟學》里所討論的內容。周其仁說:「在村莊、田野和象牙塔之間,來來回回調查,訪問,整理匯報,不經意之間就走進了一個書本上沒有的學問天地」,所以這本書,就和它的書名一樣,立足於現實實踐,立足於每個個人,立足於企業,立足於社會變革中的各項國家政策,當然也立足於經濟學本身。他所討論的都是現實中的切切實實的問題,沒有研究宏觀經濟那種構建理論框架,假設各種場景,他們就是我們現實生活中方方面面的經濟學原理。
當然這本書初版於2006年,說的內容也就更多的是中國改革開放初期的社會現狀,這和我們現在也有着一定的距離。但我們現在的社會就是從那時候發展變化而來,這些內容當時可能還看得不太清晰,但作者也更有先見之明幫我們指引出來。現在再看書中的內容,也許更加合理、更加真實、更加有現實依據。
《真實世界的經濟學》沒有過多的使用經濟學術語,但他就是一本經濟學的論著。它是由一篇一篇作者發表在報刊、雜誌上的文章組成,也許不能構成一個完整的體系,但通讀本書還是構成了當時我們社會生活的現狀。無論是了解我們所處的現實經濟世界,還是了解經濟體系發展規律,這都是一本值得一讀的好書,是一本現實基礎上的經濟學科普作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