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真如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真如寺,也叫普陀真如寺,位於上海普陀區真如鎮街道蘭溪路399號,占地近20畝,建築面積1370平方米。真如寺,是上海著名的佛寺,原名「萬壽寺」,俗稱「大廟」,全國文物保護單位。

中文名稱 真如寺

地理位置 中國上海普陀區真如鎮後山門路5號

占地面積 1370平方米 開放時間 8:00~16:00

門票價格 10.0元

著名景點 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殿、真如塔等

別 名 上海真如寺

所屬國家 中國

所屬城市 上海市

寺廟簡介

真如寺位於上海普陀區真如鎮街道,占地近20畝,建築面積1370平方米,上海著名的佛寺,原名「萬壽寺」,俗稱「大廟」,全國文物保護單位。上海普陀區境內,歷史上曾有不少寺廟,但絕大多數都已廢毀,留存下來的寺廟,以真如寺為建寺最早、影響最深。此寺原在官場(今大場附近),稱真如院。

興盛時期

真如寺遷建以後,因香火旺盛,寺前出現市集,緣寺得名,稱真如市。隨着集鎮的發展,位於鎮北的真如寺也不斷擴大。正殿(大雄寶殿)四周擴建了許多偏殿佛閣,清末時,東廡有送子觀音殿、伽藍殿,西廡有十王殿、痘司殿,寺前有韋馱殿、鄂王殿、魯班殿、財神殿、北方殿,寺後有大悲殿、文昌殿、西方境等,形成了規模較大的寺廟建築群。清咸豐十年(1860年)太平軍東進時,除正殿外大部分建築被毀。

布局結構

明清期間,在該寺正殿四周又陸續興建了許多偏殿樓閣:東廡有送子觀音殿、伽藍殿;西廡有十王殿、痘司殿;寺東有東嶽行宮、忠顯王殿;寺西有城隍行宮、地藏殿;寺前有韋馱殿、鄂王殿、魯班殿、財神殿、北方殿;寺後有大悲閣、文昌閣、西方境等,形成規模頗大的寺廟建築群。該寺正殿曾歷經修葺,明洪武年間及弘治年間,僧道馨、法雷2次重修。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又由真如鎮米商楊氏發起,同上海壽聖庵僧念岸、念倫募錢1.5萬緡(千文),將單檐3間改成雙檐5間,原梁架等主體結構仍保留元代款式,兩側楹聯:東為「佛日光輝崇盛世群生咸悟真如」,西為「皇風祥輯衍遐齡萬姓同躋仁壽」。該寺韋馱殿,據洪復章《真如里志》載:「元至順三年,平江路嘉定州僧嗣文創建,明正德八年僧法雷重建。清乾隆三年裡人陸偉功重修,乾隆四十年陸偉功、陸茂功捐資同修。」殿內著名的銅彌勒佛系明代所制,銅佛背後鐫有「明乙酉年住山比丘回聞募鑄。」太平天國及抗日戰爭時期,幾經戰火,配殿及附屬建築大多被毀,僅存長、寬各20米的正殿(大雄寶殿)1座。

碑刻文物

解放後,正殿獨存,殿內釋迦牟尼佛像和寺前原韋馱殿的銅彌勒佛尚在。1950年10月,市政府曾撥款維修正殿佛像,並將鋼彌勒佛設欄保護[1] 。1959年5月,被定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63年重修,正殿仍恢復元代單檐式樣。「文化大革命」中,殿內檀木釋迦牟尼等佛像和銅彌勒佛被毀,許多珍貴碑刻文物被砸。1979年,真如寺進行維修,正殿內額枋底部仍保留「大元歲次庚申延佑七年癸未季夏月己巳二十乙日巽時鼎建」雙鈎陰刻墨字,為該寺建造年代的佐證。江南地區現存的元代建築物極少,除真如寺外,僅有蘇州三清殿,吳縣軒轅宮和金華天寧寺3處。真如大殿共有木柱16根,每根木柱的地基,用黃土和鐵渣分層夯築而成,闊1.8米,長3米,深1.8~2米;各柱地基,以木相連,為古建築所罕見,是宋元建築的重要特徵。

宗教場所

在歷次重修時,還發現柱子、梁枋、斗拱等各項構件的背面及接榫處,留有當時工匠用毛筆墨書的名稱,多為江南工匠的習用俗語,有研究價值。為此,有關部門擬闢為古建築展覽館,長期不作宗教場所開放。1991年後,為滿足佛教徒活動需要,將真如寺恢復為宗教場所,成立真如寺修復委員會,全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明暘法師任名譽主任,市佛教協會會長真禪法師為主任。修復後的真如寺除大雄寶殿外,還興建了臥佛殿、方丈室、後院、內院、外院、兩廊、辦公室等,面積由原來的800多平方米擴大到2000多平方米。1992年1月初,由新加坡法師林高僧性仁捐贈的3尊玉佛及一些經書,入寺供藏。其中釋迦牟尼佛臥像長2.7米、重1.3噸,2尊坐像分別高2.2米和0.8米、重2.5噸和0.1噸。

視頻

坐標上海真如寺,進去以後別有洞天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