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直立山牽牛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直立山牽牛

中文名稱:直立山牽牛

別稱:藍吊鐘、硬枝老鴉嘴

科:爵床科

屬:山牽牛屬

種:直立山牽牛

直立山牽牛(學名:Thunbergia erecta),為唇形目爵床科山牽牛屬的植物。分布於熱帶西部非洲等地,目前已由人工引種栽培。

信息

拉丁學名:Thunbergia erecta (Benth.) T. Anders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單子葉植物綱

亞綱:合瓣花亞綱

目:唇形目

亞科:爵床亞科

分布區域:海南省, 廣東省 非洲熱帶

是否中國特有:否

是否引種栽培:非人工引種栽培

形態

直立灌木,高達2米。莖4棱形,多分枝,初被稀疏柔毛,不久脫落成無毛,僅節處葉腋的分枝基部被黃褐色柔毛。

葉柄長2~5毫米;葉片近革質卵形到披針形,有時菱形,長2~6厘米,寬0.7~3.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到圓形,邊緣具波狀齒或不明顯3裂,兩面近無毛或無毛,有時沿主脈及側脈有稀疏短糙伏毛,羽狀脈,側脈2~3,兩面凸起,背面略明顯。

花單生於葉腋,花梗長1~1.5厘米,無毛,花後延伸;小苞片白色,長圓形,長達2.3厘米,寬達1.4厘米,先端急尖,外面上部散布小圓形透明凸起,內面被稀疏柔毛,邊緣較密;花萼成12不等小齒;花冠管白色,喉黃色,冠檐紫堇色,內面散布有小圓透明凸起,花冠管長1.5厘米,喉長3厘米,冠檐裂片長2厘米;花絲無毛,短的長7毫米,長的長10毫米,花葯具短尖頭,長4.2毫米,花粉粒長62微米;子房無毛,花柱向先端被幾不明顯的頭狀微硬毛,柱頭內藏於喉的中部,裂片極不等,較上面的直立而略有角。

蒴果無毛,果柄長達4厘米,帶種子部分直徑12毫米,高9毫米,喙長20毫米,基部直徑10毫米。

原產熱帶西部非洲,雲南及各地栽培為觀賞植物。[1]

生長環境

性喜高溫高濕陽光充足的氣候環境,喜富含有機質的酸性土壤,較耐陰、耐旱,但不耐寒。生長適溫為20~28℃,冬季最低溫須保持在10℃以上。夏季可放於室外露地栽培,但不需遮光。

分布範圍

國內分布:各地均有栽培;國外分布:原產熱帶西部非洲。

價值

觀賞

抗性強、病蟲害少、管理粗放、分枝多而繁茂,且耐修剪,花期又長,花形奇特,花色為較少見的藍紫色,故很適合作盆栽觀花植物及庭院布置,也可作花蘺和植物造型。[2]

藥用

山牽牛的花,種子,根皮,以及葉都是可以入藥的,並且着有這不同的藥用價值,加上任何的中藥材在使用上都需要在對症並且適量的情況下,才能發揮其最大的藥用效果,因此建議大家在平時的使用上最好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使用才是安全可靠的。希望上文中小編的介紹對大家有所幫助。

根:微辛,平。祛風。用於風濕,跌打,骨折。

根皮、莖、葉:甘,平。消腫拔毒,排膿生肌,止痛。

根皮:用於跌打損傷,骨折。

莖、葉:用於蛇咬傷,瘡癤。

葉:用於胃痛。

花、種子:用於跌打損傷,風濕痛,瘡瘍腫毒,痛經。

性味味辛;甘;性平。

功能主治:活血止痛,解毒消腫。主胃痛,跌打損傷,瘡癤,蛇咬傷。

用量:內服:煎湯,6~12g。外用:鮮品適量,搗敷。

食用禁忌:用藥適量。[3]

相關的種

與"直立山牽牛 Thunbergia erecta (Benth.) T. Anderson"相關的種有:

翼葉山牽牛Thunbergia alata Bojer ex Sims

紅花山牽牛Thunbergia coccinea Wall.

二色山牽牛Thunbergia eberhardtii Benoist

碗花草Thunbergia fragrans Roxb.

碗花草(原亞種)Thunbergia fragrans Roxb. subsp. fragrans

海南山牽牛(亞種)Thunbergia fragrans Roxb. subsp. hainanensis (C. Y. Wu & Lo) H. P. Tsui

滇南山牽牛(亞種)Thunbergia fragrans Roxb. subsp. lanceolata H. P. Tsui

山牽牛Thunbergia grandiflora Roxb.

長黃毛山牽牛Thunbergia lacei Gamble

桂葉山牽牛Thunbergia laurifolia Lindl.

羽脈山牽牛Thunbergia lutea T. Anderson

參考資料

  1. 直立山牽牛,有道網
  2. 直立山牽牛,有道網
  3. 山牽牛的功效與作用,蘋果綠網,2017-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