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直中書省 白居易

直中書省
圖片來自搜狐網

直中書省是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描寫詩人當值絲綸閣,因無事閒坐而覺得刻漏聲長,因寂寞無伴而端詳紫薇花,進而感到更加寂寞。隱約表達出其對自己所從事枯燥工作的失望,影射了當時沉悶的政治氣氛,進而表達了對此的不滿。全詩字句淺白、敘事清晰而蘊藉深長

目錄

原文

白居易〔唐代〕

絲綸閣下文書靜,鐘鼓樓中刻漏

獨坐黃昏誰是伴,紫薇花紫微郎。

譯文

我在絲綸閣值班,沒什麼文章可寫,周圍一片寂靜只聽到鐘鼓樓上刻漏的滴水聲,時間過得太慢了。

在這黃昏的寂寞中,我一個人孤獨地坐着,誰來和我作伴呢?惟獨紫薇花和我這個紫微郎寂然相對。

創作背景

  這首詩一題《紫薇花》。「中書省」是朝廷處理政務,代皇帝擬訂詔令的機構。因為省中多植紫薇,曾改名為紫薇省。白居易於穆宗長慶元年(821年)十月任中書舍人,長慶二年(822年)七月,自中書舍人出任杭州刺史。此詩當作於長慶二年中白居易在中書舍人任上紫薇花開的日子。

賞析

  這首詩中所寫的絲綸閣、鐘鼓樓,既表現了宮廷的特色,也指出了詩人「獨坐」的原因是正在宮中值班。黃昏的皇宮是一個寂靜的世界,令人感到沉悶而百無聊賴,仿佛時間的流逝也變得緩慢。但是按照規矩,值班的官員不能四下走動,這更將詩人困在了一個相對侷促的環境裡。在詩中所描繪的這一天,詩人沒有什麼需要處理的公務,只有看看鮮花,聽聽刻漏聲,打發着這空虛無聊的時光,等待着「下班」時間的到來。在這首詩中,詩人隱約地表達出了對自己所從事的枯燥工作的失望,並通過對宮廷環境的描寫,影射了當時沉悶的政治氣氛,進而表達了對此的不滿。

  「獨坐黃昏誰為伴,紫薇花對紫微郎」的詩句是全詩的點睛之筆。詩人通過這樣不乏幽默的語言,對自己寂寞的心情加以安慰,也嘲諷了宮廷生活的空虛無聊。一個「對」字,描繪出了詩人與花「相看兩不厭」的情景,將詩人獨自一人、無人相伴的情景烘托得更加生動,也將詩人閒坐無所事事的形象塑造得更加傳神,使詩句更有情趣,充分地展現了詩人遣詞造句的功力。

  全詩描寫詩人當值絲綸閣,因無事閒坐而覺得刻漏聲長,因寂寞無伴而端詳紫薇花,又因端詳紫薇花而感到更加寂寞,字句淺白、敘事清晰、說理明白,這正是白詩最大的特點。

  如果將這首詩與周必大的《入直召對選德殿賜茶而退》、洪咨夔的《直玉堂作》加以比較就會發現,都寫了宮禁的靜穆以襯托皇宮的莊嚴,都寫了紫薇花以突出翰林院、中書省的工作性質,都表達了幾分得意之情,以顯示受到皇帝的恩寵是很榮耀的事。則此類詩的寫作缺乏創意,也就可想而知了。

簡析

  《紫薇花》是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描寫詩人當值絲綸閣,因無事閒坐而覺得刻漏聲長,因寂寞無伴而端詳紫薇花,進而感到更加寂寞。隱約表達出其對自己所從事枯燥工作的失望,影射了當時沉悶的政治氣氛,進而表達了對此的不滿。全詩字句淺白、敘事清晰而蘊藉深長。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於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於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