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盛志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盛志勇
出生 1920年7月1日
浙江德清
國籍 中國
職業 中國工程院院士
知名於 解放軍總醫院創傷外科、燒傷科主任、主任醫師;解放軍軍醫進修學院外科教授;解放軍第三零四醫院副院長、創傷中心主任、燒傷研究所所長。
知名作品燒傷治療與研究
燒傷新進展
現代燒傷治療學

盛志勇[1] 畢業院校,上海醫學院。創傷外科學家,燒傷學家。浙江德清人。盛志勇從事各類型燒傷救治,單位職位及社會兼職,國家一級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並為多國燒傷學會會員,為國際燒傷學會資深會員。他是中國最早從事燒傷、創傷的研究人員,在醫療過程中,創作了燒創傷理論依據,多次領導解放軍公關課題,為中國的醫療乃至世界的醫療事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主要成就 解放軍首屆專業技術重大貢獻獎

人物簡介

盛志勇,主要從事創傷、燒傷外科臨床和實驗研究數十年,為我國創、燒傷專業開創者之一。一級教授、主任醫師。浙江德清人,1942年畢業於上海醫學院。解放軍總醫院第三○四臨床部專家組組長、全軍燒傷研究所名譽所長,南開大學醫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歷任中華醫學會理事、中華燒傷外科學會主委、中華創傷外科學會常委、解放軍醫學科學技術委員會常委、中華燒傷雜誌名譽主編、解放軍醫學雜誌主編、中華創傷雜誌名譽主編、中國危重病急救醫學雜誌副主編、國際燒傷學會資深委員及Burns雜誌編委。1996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曾參加過抗美援朝、中印、中越邊境自衛還擊戰,邢台、唐山大地震及成昆鐵路救傷工作。曾任中華醫學會理事、中華燒傷外科學會主任委員、中華創傷外科學會常委,解放軍醫學科學技術委員會常委,中華整形燒傷雜誌副主任編委。現任解放軍總醫院三零四臨床部專家組組長、燒傷研究所名譽所長、解放軍醫學雜誌主任編委,中國危重病急救醫學雜誌編委、副主編,國際燒傷學會機關報Burns雜誌編委,國際燒傷學會資深會員,美國、加拿大創傷學會榮譽會員、以色列燒傷學會榮譽會員。50年代,在國內最早從事放射複合燒傷的治療實驗研究,初步闡明了病程規律和治療方法。提出細菌內毒素可能是產生燒傷後膿毒症的主要原因。在燒傷治療中,倡導了休克期復甦加用全血、休克期血液動力學監測指導輸液量、CO2張力計監測胃腸道血供應、應用山莨菪鹼改善胃腸道供血以降低細菌內毒素的移位、應用氧自由基清除劑以減輕重灌流損傷、休克期大面積切痂等,通過臨床實踐和動物實驗,提出燒傷休克治療應達到三個目標。深入研究了燒傷膿毒症和多器官障礙綜合徵的發生機制及防治措施,降低了發生率和死亡率。總燒傷治癒率達98%,達到世界先進水平。領導完成低溫儲存皮膚的研究,建立了國內第一家液氮保存異體皮庫。

社會任職

北京聯科中醫腎病醫院高級顧問。美國科學促進學會和國際外科學會會員、美國創傷學會、加拿大創傷學會和以色列燒傷學會榮譽會員。白求恩(加拿大)客座教授,為國際燒傷學會資深會員。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4項,軍隊科技進步一、二等獎23項、其它獎24項。主編和撰寫專著27部,發表學術論文880餘篇,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996年獲全軍首屆專業技術重大貢獻獎,總後勤部授予"一代名師",1999年獲何梁何利進步獎。立一等功、二等功各1次,三等功2次。

1996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醫學成就

盛志勇在中國國內最早從事創傷、燒傷放射複合燒傷的研究,在燒傷治療中,倡導了休史期復甦加用全血、血液動力學監測指導輸液量、CO2張力計監測和山莨菪鹼改善腸道血供、證實燒傷後氧自由基損傷和防治的重要性及休克大面積切痂等,使燒傷臨床治癒率達99.6%,LA50達98%(III度LA50%86%)。指導完成低溫儲存皮膚的研究和應用;進行了創、燒傷後腸道細菌與內毒素移位的研究,對創、燒傷後感染和膿毒症的防治提供了理論依據;領導了解放軍軍"七五""八五""九五""十五"攻關課題"創(燒)傷後多器官衰竭(MSOF)的研究"和防治工作。

50年代,在中國國內最早從事放射複合燒傷的治療實驗研究,初步闡明了病程規律和治療方法。提出細菌內毒素可能是產生燒傷後膿毒症的主要原因。應用山莨菪鹼改善胃腸道供血以降低細菌內毒素的移位、應用氧自由基清除劑以減輕重灌流損傷、休克期大面積切痂等,通過臨床實踐和動物實驗,提出燒傷休克治療應達到三個目標。深入研究了燒傷膿毒症和多器官障礙綜合徵的發生機制及防治措施,降低了發生率和死亡率。總燒傷治癒率達98%,達到世界先進水平。領導完成低溫儲存皮膚的研究,建立了中國國內第一家液氮保存異體皮庫。

人物經歷

1920年7月1日生於上海。

1942年畢業於上海醫學院。曾任上海紅十字會第一醫院主治醫師。

1947年入美國得克薩斯州立大學醫學院進修。次年回國,任上海滬東醫院主治醫師。

建國後,歷任軍事醫學科學院實驗外科系副主任、副研究員,解放軍總醫院、軍醫進修學院創傷外科主任、教授,解放軍第三0四醫院副院長,總後勤部衛生部醫學科技委員會常委,中華醫學會理事、燒傷外科學會副主任委員,國際燒傷學會實驗診斷委員會委員。

1958年開展放射複合燒傷的實驗研究。

1960年提出了治療方案。六十年代對燒傷感染和細菌內毒素、休克、切痂植皮、血液流變學、免疫學、內臟併發症等有較深研究,並指導臨床實踐。

至1985年的三十年間,主持收治二千一百六十四例燒傷病人,治癒率達95.6%。

1973年成功地建立了液氮皮庫。著有《腹部外科手術圖譜》,編有《燒傷的治療和研究》等。

1996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曾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邢台、唐山大地震及成昆鐵路修建中的救傷工作。

榮獲獎勵

榮譽 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二、三等獎8項,軍隊科技進步一、二等獎21項。其他獎15項。主編和撰寫了學術專著24部,發表學術署名論文600多篇。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獲解放軍首屆專業技術重大貢獻獎,並被後勤部授予"一代名師",榮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2000年由江澤民主席簽署通令榮立一等功,並被總後授予優秀科技人才建設伯樂獎。

"燒傷的治療與研究"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腸道細菌移位與內源性感染的研究"、"皮膚貯存的研究"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創(燒戰)傷多器官功能衰竭發病機理和動物模型的研究"獲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並有2項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3等獎,12項成果獲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

著作

主編和撰寫了專著《燒傷治療與研究》,《燒傷新進展》和《現代燒傷治療學》等,發表論文200餘篇。

醫學研究

盛志勇出生在上海一個醫生家庭。當戰火燃燒到鴨綠江的時候,盛志勇與一群熱血青年一起奔赴前方,從此,他的命運與共和國緊緊地連在一起。

70年代初,他從國外關於液氮儲存種牛精子的報道中得到啟示,開始液氮儲存皮膚的研究。經過20多年的探索和實驗研究,連續攻克多項技術難關,建成國內最早的低溫異體皮庫,使皮膚移植後的存活率穩定在95%左右。

器官功能障礙綜合症是燒傷患者最嚴重的併發症,死亡率極高。通過臨床研究和大量動物實驗,盛志勇採用獨特的治療方法,使發病率由17.3%下降到6.9%,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病死率由87.5%下降到40%。

某單位一位青年女職工因機房起火,全身95%燒傷,其中三度燒傷達90%, 伴有重度呼吸道燒傷,生命垂危。盛志勇先後為她進行了38次植皮和整容手術,最長的一次手術近8個小時。植皮時要在巴掌大的異體皮上挖160到200個小孔,再把小米粒一樣大的自體皮相間植入孔內。光取病人的頭皮移植就達30多次。為了使病人完全康復,他堅持進行了20年的追蹤治療。這位女工和正常家庭主婦一樣,能用失去十指的雙手包餃子、編織、乒乓球,還建立了幸福美滿的家庭 。一位美國教授看了錄相後驚嘆:這是發生在中國的人間奇蹟!

盛志勇年逾八旬,但思維活躍,他的目光永遠盯在世界醫學的最前沿。進入90年代,他和他的同事們在燒傷領域開始了新的探索,並在中國國內最早研製出適用於燒傷患者塗用的化妝油彩,解決了淺度燒傷癒合後皮膚色素沉着的問題。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他們還總結出一套不同手法的體療按摩和系列功能康復療法。

「工作使人長壽」——中國工程院院士盛志勇的長壽之道

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燒傷事業的開拓者之一、全軍燒傷研究所名譽所長、一級教授盛志勇如今已是99 歲的高齡,但精神依然矍鑠,且身體硬朗,思維敏捷,至今仍在發揮餘熱。著名燒傷專家陳壁教授曾以「工作是盛老最好的養生」來評價盛老。而盛老則認為: 「我的時間不多了,還有好多事沒有辦,得抓緊呀!工作使人長壽,停止了工作,活得再長又有什麼意義呢?」其實,盛老的高壽不僅僅是因為他熱愛工作,他的健康與高壽,與他淡泊名利、永遠保持「好奇心」的心態及年輕時喜歡運動、興趣廣泛等生活習慣也有着一定的關係。 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燒傷事業的開拓者之一、全軍燒傷研究所名譽所長、一級教授盛志勇如今已是99 歲的高齡,但精神依然矍鑠,且身體硬朗,思維敏捷,至今仍在發揮餘熱。著名燒傷專家陳壁教授曾以「工作是盛老最好的養生」來評價盛老。而盛老則認為: 「我的時間不多了,還有好多事沒有辦,得抓緊呀!工作使人長壽,停止了工作,活得再長又有什麼意義呢?」其實,盛老的高壽不僅僅是因為他熱愛工作,他的健康與高壽,與他淡泊名利、永遠保持「好奇心」的心態及年輕時喜歡運動、興趣廣泛等生活習慣也有着一定的關係。 「好奇心能使心態不易變老」

永遠保持一顆好奇心,是盛老永葆青春心態的秘訣。「年輕時,我的好奇心很強,什麼事都喜歡動手試一試。我小時候聽說人的頭骨有7 個孔,在7 個孔里放7 顆黃豆,撒一泡尿,頭骨就會在地上滾動。於是,就和同學到郊外找了一個人頭骨如法炮製,結果頭骨一動不動,才知道這是大人騙小孩子的。中學時,我對化學非常感興趣,化學成績在全班也最好。有一次,我在家做電解實驗,用的是漆包線,由於不絕緣,差點被電死。還有,一把銀勺子,放在工業區,幾天後為什麼會變黑?把一隻青蛙放到不見光的環境裡,過幾天會有什麼樣的變化?思考這些問題,是我孩提時代的樂趣。如今,除了持續至今的燒創傷研究外,書法和英語學習成了我最大的愛好。我每天晚上臨睡前都要看一段英文小說,各種各樣的小說都愛看, 主要愛看偵探小說,這樣可以保持一顆好奇心,使心態不易變老。」可以說,正因為盛老有了這顆「好奇心」,才引發了他對科研事業的探索和研究。70 年代初,他從國外關於液氮儲存種牛精子的報道中得到啟示,開始液氮儲存皮膚的研究。經過20 多年的探索和實驗研究,攻克了多項技術難關,終於建成我國最早的低溫異體皮庫,使皮膚移植後的存活率穩定在95% 左右。

「我曾榮獲跳繩冠軍」

盛老強健的身體,跟他年輕時喜歡運動有關。「我從小就特別調皮,玩心也很大,一放學,扔下書包就跑出去玩,在成堆的石沙上瘋跑,家裡經常吃晚飯時找不到我。我在學生時代很貪玩,成績不是很好,但我擅長很多運動,籃球、乒乓球、足球、網球我都玩。還有游泳、跳繩、踢毽子、單雙槓、騎馬打獵等運動,我幾乎樣樣都喜歡,而且一學就會。冬天我還洗冷水澡。在華山醫院實習時,我曾榮獲跳繩冠軍,在軍事醫學科學院工作時,我曾獲乒乓球三級運動員的稱號。那時候,同學們送我個外號叫『猴子』,一是因為我屬相為猴,二是我活潑好動。後來直到高二時,才逐漸『改邪歸正』,成績明顯提高。」盛老不無得意地說。「16歲之前,我從來不穿長褲,一年四季為圖運動方便,我都穿短褲,也從沒沒有感覺到冷。直到後來上了醫學院,學校有了着裝規定,我才開始穿長褲。」盛老認為,他現在規定,我才開始穿長褲。」盛老認為,他現在身子骨的強健,主要是源於年輕時熱愛運動打下的基礎。他建議,現在的孩子們太辛苦,玩的時間太少,業餘時間都在上各種各樣的興趣班、補習班。應該讓孩子們有更多玩的時間,這對成年後的身體是大有好處的。如今,盛老在二樓上班,他總是步行而上。這對於一位近百歲的老人來說,也算是一種鍛煉吧。 「人老了要有點興趣愛好」

盛老的興趣愛好十分廣泛。小時候,他喜歡逗蛐蛐、養蟲子、養小白鼠,「我在小白鼠的籠子裡裝了個圓形的梯子,常常痴迷地看着小白鼠爬梯子玩。」參加工作後,他又喜歡上了集郵,只要看到郵票,就注意收集,時間一長,清朝的大龍郵票,德國100 多萬馬克的郵票等都有收藏。「可惜有許多很珍貴的郵票在『文化大革命』中作為『四舊』給丟了。」盛老不無惋惜地說。盛老也喜歡音樂,尤其喜歡西方的男高音和歌劇,如《茶花女》《蝴蝶夫人》等,並喜歡收藏外國古典音樂的磁帶、CD 唱片等,世界四大男高音的錄音磁帶和CD唱片他都有收藏。盛老也喜歡書法,他的書法遒勁秀婉、 瀟灑豪放,在繁忙的工作間隙,他時而會以揮毫潑墨來調節身心。「我的辦公室中,掛着幾幅各界朋友送的書法。工作之餘,在辦公室中走動走動,抬頭欣賞並陶冶一下情操。有時候看看別人的字,來了靈感,就提筆寫一寫……2008 年,包括自己在內的20 余位中國工程院院士與著名書畫家歐陽中石、李鐸、劉炳森、林岫、劉大為等一起,揮毫潑墨,切磋技藝,笑吟詩句。在與書法家切磋的過程中,可以發現自己的不足,更快獲得進步。」他笑言:「人老了要有些興趣愛好,這樣心態才不會老。」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