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斯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蓋斯墓 |
中文名稱;哈密蓋斯墓 地理位置;新疆哈密市 別名;"聖人墓"、"綠拱北" 文獻;《新疆圖志》 |
哈密蓋斯墓位於新疆哈密市西郊的蓋斯墓又稱"聖人墓"、"綠拱北"。相傳,唐貞觀年間,應唐太宗李世民邀請,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派弟子蓋斯、烏外斯,萬嘎斯三人來中國傳教。萬嘎斯病逝廣州,蓋斯和烏外斯到達長安,受到唐太宗的歡迎。回國途中,烏外斯病逝於河西之回回堡,蓋斯則於唐貞觀九年(公元635年)歿於星星峽,被草草掩埋。後來,哈密回王派人在星星峽為其修建一座拱北陵墓。
發展
《新疆圖志》記載:"星星峽麓有回紇墓。土人為醵金建屋,覆其壟,禱輒響應,匾額充棟,亦有施錦幢墓上者,恆積尺許"。後來拱北被拆毀,民國28年(1939年)時由哈密伊斯蘭教徒發起,修建了蓋斯墓,將蓋斯遺骸由星星峽遷葬於此。
蓋斯墓為伊斯蘭式建築,高約10米,下部方形,上部為拱式圓頂,頂部用綠色琉璃瓦鑲砌,四周有廊檐,這座陵墓規模不大,但因安葬"聖人"而聞名,許多不能去麥加朝聖的伊斯蘭教徒,紛紛來這裡朝拜。朝拜者所獻錦幛掛滿墓內牆壁,疊蓋在"聖人"墳上。
相傳蓋斯墓遺骸長約六尺余,胸部肋骨之間皮肉相連,頦下的鬍鬚猶存。蓋斯墓東西長22米,南北寬12米,通高15米,基座方形,圓形拱頂,遍覆綠色琉璃磚,四周為木柱支撐的迴廊,四角飛檐,是一座融阿拉伯與漢族建築風格於一體的建築物。墓地四周築圍牆,牆內栽植各種樹木花草,環境尤為典雅幽靜。蓋斯墓有世界上保存不多的伊斯蘭教先賢的遺骨,是伊斯蘭信徒朝的重要聖地之一。
外觀
蓋斯墓占地8畝,整個墓地為長方形(南北狹長)後部為蓋斯墓主體建築。蓋斯墓東西長22米,南北寬12米,通高15米,基座方形,圓形拱頂,分上下兩部分,上部為拱式圓頂,用綠色琉璃磚貼面,下部為方形;外部建有迴廊,南北各有7根,東西各有6根木柱支撐,四周有50公分高的木欄圍起,結構精緻,形體威嚴。遠遠望去就像是一顆光芒閃耀的綠瑪瑙,鑲嵌在哈密的綠洲上,是一座融阿拉伯與漢族建築風格於一體的建築物,伊斯蘭信徒朝的重要聖地之一。墓前東邊建有平房為看墓人居住,西邊為朝拜者的大片墓地,墓地四周築圍牆,牆內栽植各種樹木花草,環境猶為典雅幽靜。
歷史
相傳唐代貞觀年間,穆罕默德派蓋斯、烏外斯、萬嘎斯三人來中國傳播伊斯蘭教,他們由水路而來,萬嘎斯病逝廣州,烏外斯和蓋斯到達長安並受到唐太宗的歡迎。後來二人回國復命,西行路上烏外斯病逝於嘉峪關外(玉門鎮)某地,後人為紀念他,叫此地為回回堡。蓋斯於唐貞觀九年(635年)死在哈密星星峽。當時星星峽邊卡大隊修築營房拆毀。1945年3月由哈密伊斯蘭教徒蔡建國、束毅初等人發起,由蔡建國、馬俊傑負責從星星峽將蓋斯遺骨遷入墓地並修建拱拜陵墓。[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