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皮皮(作家)

來自 名人網 的圖片

皮皮(1963-),原名馮麗,遼寧大學中文系畢業,曾與前夫馬原共赴西藏工作,後調至瀋陽藝術研究所,現在布老虎集團任編輯。雖然一直在進行創作,在國內也小有名氣,但皮皮真正全國聞名卻是在長篇小說《渴望激情》由布老虎叢書推出之後,這本帶有明顯通俗化傾向的作品是使她名利雙收的一個源頭。而前不久她的另一部長篇《比如女人》 (後被改編為電視劇《讓愛作主》)更是獲得了許多名家的稱譽,且中選價值百萬大獎的「金布老虎」,不過想來是因此此稱號將伴隨無休無止的炒作,而有着自己人生況味的皮皮卻不願此種情況擾亂目前的生活,因此她謝絕了此項殊榮。

對愛的追求

1985年,剛剛大學畢業的馮麗去了西藏,那時候她對西藏的了解等於零。 「因為那時候還特別小,也因為那時候愛上了一個人,他在西藏。」 西藏是一個神奇的地方,是藝術家懷有朝聖之心的烏托邦世界。那時候拉薩的一片樹葉掉下來會砸到兩個詩人的腦袋。馮麗愛上的那個人就是「叫馬原的漢人」。 那是一個激情的時代,對文學的激情和對人的激情。「叫馬原的漢人」在1980年代末期成為一個著名陳述句。在這個陳述句的後邊是一部又一部攜帶着西藏神秘意味的文字之書。因為西藏,馬原成為中國新時期文學具有先鋒精神和實驗標誌的人物。那個時候馮麗就成了皮皮。馬原培養了馮麗,為文壇造就了一個新銳皮皮。《全世界都8歲》《光明的迷途》《有天井又帶迴廊的房子》通過文學雜誌《收穫》不斷的出世。跟馬原神秘詭譎的小說世界不同,皮皮在她的文學世界裡營造出一個世外桃源,沒有欺詐,沒有不公平,沒有生存的憂慮,沒有情感危機。那時候皮皮仿佛是在用兒童的眼睛看世界。 10年之後,世事流轉,激情沉寂。馬原回到上海。皮皮回到瀋陽。他們的激情和婚姻一起成為完成時。

目錄

作品的出版

此時,他們曾經為之獻身的文學也發生了變異。文學失去了轟動,逐漸邊緣,日益邊緣。馬原已經很難再看到新的作品。而皮皮的寫作也陷於停頓。從西藏回到內地呈現出失重的狀態。落實工作、租房子、看孩子,生活具體得讓人難以喘息。有很長時間皮皮根本無法寫作,只為生存掙扎,她甚至在電視台、服裝公司打過工。

渴望激情》成為皮皮的一個轉折。春風文藝出版社「布老虎」叢書策劃安波舜看到皮皮一天在單位也沒什麼事情,就想起請她寫一部書,要求是寫崇高點的、愛情的、好讀的。原因是皮皮看上去人還不錯,也許能寫出點崇高。《渴望激情》的出版和風行使寫作20年的皮皮從嚴肅文學的營壘中走出來,走向大眾。此後是《比如女人》、《所謂先生》,這些書籍的寫作使皮皮迅速成為暢銷書的寵兒,她的書印數巨大,盜版猖獗。

從西藏回到內地,皮皮的性格也發生了變化,開始走向不苟言笑的反面。見誰「泡」誰,尤其是男同志。以至很多女朋友提醒她別把男人嚇跑。那時候她還沒有結婚。30歲之後的皮皮洞悉了生活,也了解了幽默,認識到它是生活中最好的幾件事情之一。在寫《所謂先生》時,皮皮放縱自己朝幽默的方向滑行。

然而,很快皮皮的寫作就遇到了問題。在《渴望激情》、《比如女人》、《所謂先生》之後,她一直沉默着。讀者一直在期待着她的新著的問世。但是沒有。正在寫的一部長篇寫得很吃力,不斷在改,經常是寫了七八萬字,然後放棄重來。

在國外的生活

訪問皮皮的時候,她正在給在瀋陽的父母搬家。開始是裝修房子,後來是搬家。整整的一個夏天她都把時間花在這件事上了。表達的困難在於尋找新的可能性。這種尋找的困難和那個忙碌、紛亂、倦怠的夏季膠着在一起,形成皮皮寫作的一個冰封期。

11月15日,皮皮已是身在德國半年。她被邀請在德國作訪問作家。讀高中的兒子也在德國。現在的皮皮開始享有幸福,她說在德國的時光比較安靜,她可以繼續寫作那個開了無數次頭而無法完成的長篇。皮皮說:我要把故事寫得更好。

樂器

皮皮,維吾爾族、烏孜別克族吹奏樂器。民間稱葦笛、巴拉曼。流行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田、莎車、麥蓋提、吐魯番、鄯善等地。 蘆葦管制作,管長30—40厘米。管上端削薄、壓扁成雙簧哨片,為防復原,下方用兩葦片或木片夾綁紮,故上端呈十字形。管身正面開八個方形按音孔,孔距1.8厘米。民間藝人自製自用,各種調均有。 民間樂隊多用筒音d1的。維吾爾族專業文藝團體所用皮皮,用竹管制作,正面開六或七個圓形按音孔,管上裝嗩吶哨,可方便地調整音高。音域近兩個八度。獨奏曲有《窮人之歌》、《木夏烏熱克「散序」》等。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