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皖報
|
|
|
《皖報》前身是《安徽民國日報》,創刊於1928年,初是國民黨安徽省黨部機關報,1932年改為面向大眾讀者的《皖報》。
作品原文
近代史上皖省先後出現三份皖報:
一、1898年皖報
大約創刊於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戊戌變法前不久。日出一張,售價7文,月價200文(外埠酌加郵費)。 該報宗旨為「開風氣,拓見聞、聯官民、達中外」。內容「為務實維新之報,一切誣謗穢褻之詞概摒不錄,論說亦只取發明義理直言得失,詳究泰西近政新學,期有補於施行,不徒以怪字奇文,私逞臆說」。版面安排為「前弁論說、次錄電旨、次錄公牘,次錄本省新聞及外埠新聞,次錄各國新聞及翻譯泰西各報,另紙附登告白。」今存有木刻印刷《蕪湖皖報館章程》及《招股章程》。
二、1904年皖報
約創辦於清光緒三十年(1904)。宗旨為「主張全省實業,速報世界形勢,以冀裨益皖人生計、學術,喚起合群自治之精神,共保權利而搘危局」。形式「匯合雜誌新聞為一篇」,每月3期,每期30頁以上。內容分14門:論說、內政、外交、學術、工業、農務、商計、軍備、歷史、地輿、文苑、來稿、瑣錄、編譯。 三、1928年皖報
《皖報》前身是《安徽民國日報》,創刊於1928年,初是國民黨安徽省黨部機關報,1932年改為面向大眾讀者的《皖報》。
《安徽省民國日報》社長初由國民黨安徽省黨部宣傳部長熊文煦出任,總編輯變化較多,分別有翟字濤、塗克超、易君左、湯啟仁等。這也是當時安徽最大的一份官報。《安徽省民國日報》發行之初有一定讀者群,最高時,日銷售量在5000份以上。但後來編輯方針變化,內容越來越空,官腔越來越重,在形成包圍之勢的眾多「晚報」面前,更顯得蒼白無力,發行量因此驟減。
1932年,《安徽民國日報》更名為《皖報》,張德流出任社長,後范春陽繼任。易君左、湯啟仁前後擔任總編輯。新面孔出現的《皖報》,編輯思想更平民化,尤其10版的文藝副刊,以及「社會周刊」、「教育周刊」、「農林周刊」等十分活躍,重新喚回了不少老讀者。
抗戰勝利後,《皖報》恢復,但此《皖報》非彼《皖報》,而是由范春陽利用《安慶新報》舊有設備新創辦的報紙。原國民黨安徽省黨部的機關報由立煌遷至合肥,社長同是范春陽。安慶《皖報》對開4版,社址龍門口,後遷往慶雲街(現人民路金華聯超市段)。總編輯為楊思震,後又有汪從哲、黃定文等。國內新聞多以「中央社」電訊,地方新聞也注重一些。1947年,安徽大學講師聶協群,因另有新歡,採取殘忍手段殺死髮妻,然後分屍裝入柳條箱,假借乘客輪外出,「失手」將柳條箱落入長江。結果柳條箱被碼頭工人撈起,一起重大兇殺案由此揭開真相。這起被稱之為「箱屍案」的刑事案件,由於它的花邊性和刺激性,成為當時《皖報》最重要的市井新聞,一時街談巷議,爭相閱讀。[1]
參考文獻
- ↑ 288版再創皖報出版高峰,新浪網2006年12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