皋泄楊梅
![]() |
皋泄楊梅因產於舟山本島的皋泄而得名。皋泄楊梅的栽種歷史悠久,早在1298年昌國州(今舟山)判官馮福宗編寫的《大德昌國志》中,就把皋泄楊梅列為「佛國仙鄉的第二特產果品」。
中國飲食文化情調很優雅,氛圍藝術化,主要表現在美器[1]、夸名、佳境三個方面[2]。
目錄
特產簡介
皋泄楊梅品種有晚稻楊梅、紅楊梅、白實楊梅、荔枝楊梅、烏葉楊梅、水晶楊梅等7種。其中晚稻楊梅為皋泄楊梅之上乘。因其成熟期要比其他品種遲15—20天左右,故被稱為晚稻楊梅。其特點是果實呈圓球形,色澤烏紫發亮,果大核細,肉質柔軟,甜蜜醇厚,核肉易離,可食率達95%。鮮品暢銷寧波、杭州和舟山各島。
皋泄楊梅不僅色美味鮮,鮮果人見人愛,而且還是民間的藥用佳品。用燒酒浸泡後食之,有祛痰、消暑、禦寒、止瀉和生津、提神、消乏之功效。現代科學研究還認為,楊梅果實中含有多種纖維素,能刺激腸管的蠕動,把人體中的致癌物質排出體外,有防癌的功效。所以,舟山歷來有「楊梅醫百病」之說。( 舟山)
皋泄楊梅是全國四大優質楊梅品種之一,以糯甜的口感和飽滿的果實而著稱。
皋泄楊梅由實生楊梅樹變異選優而來,種植主要分布在舟山市定海區,尤以白泉鎮皋泄社區種植的晚稻楊梅最為出名,有「好吃楊梅皋泄岙」的說法。晚稻楊梅的成熟期較晚,比其他楊梅品種要遲半個月到二十天,這使得它在楊梅市場的尾聲階段依然能夠滿足人們對楊梅的渴望。其果實飽滿,色澤鮮艷,口感糯甜,讓人回味無窮。
皋泄楊梅果實肉柱圓鈍且肥大,單果重為12克左右,完全成熟時呈紫黑色,充分成熟時近黑色。它的肉質較細,汁多,甜酸適口,香氣濃郁,果核與果肉容易分離,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為12.6%,總含糖為9.6%,可食率達到95-96%,果汁含量達82%以上。
此外,皋泄楊梅還有一段悠久的歷史和傳說。據記載,元成宗大德二年(1298年),昌國州馮福京所編寫的《大德昌國州圖志》中,就將皋泄楊梅列入佛國仙鄉特品。而在清朝,皋泄楊梅還曾被作為貢品獻於康熙帝,從此「桃飽李喪命,楊梅好醫病」的民諺在民間廣為流傳。
值得一提的是,有學者考證認為,《西遊記》小說中「長生不老果」人參果的原型即為浙江舟山皋泄萬壽山(毛竹山)的皋泄楊梅6。這一考證增添了皋泄楊梅的文化內涵和傳奇色彩。
參考文獻
- ↑ 中國歷代飲食風格是什麼?從古代餐具變化,窺探中國飲食文化變遷 ,搜狐,2020-04-18
- ↑ 中國飲食文化之烹調藝術與哲學,搜狐,2019-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