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皇甫鄉1958年屬東風公社,1961年建皇甫公社,1984年改鄉。位於孤山東側,距縣城11公里。面積82.2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80908畝,常住人口23207人(2017年) 。
行政區劃
轄皇甫、前小淮、後小淮、胡村、烏蘇、新莊、北吳、南吳、東杜、靈池、西杜、袁家、東埝、漫峪口14個村委會。鄉鎮企業有皮革加工和建材等廠。農業主產小麥、棉花、玉米,盛產蘋果、白水杏、金梨。特產萬榮大黃牛。孤山東側有柏林廟遺址。[1]
社會狀況
文化氛圍
皇甫人傑地靈,物華天寶,這裡有榮膺國家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孝"感天下的董永傳說;這裡有雙泉流碧、柏林晚照等自然勝景引人駐足;這裡是大唐駙馬薛儆的靈寢所在;這裡是漢代名將皇甫嵩、考古學家、文學家衛聚賢、古錢幣學家衛月望的故里;這裡有河東鎂工業航母----亞都鎂工業園;這裡有風景宜人的王勃森林公園;這裡民風純樸,文化底蘊豐厚。
社會發展
皇甫鄉黨委、政府立足鄉情,審時度勢,科學謀劃,大力實施農業富民、工業強鄉、文化興鄉戰略。首力唱響一個品牌(董永孝文化品牌);建設兩園區(孝文化博覽園和亞都鎂工業園);推進三大工程(推進北趙引黃、夾馬口引黃及聞合高速的實施);打造五大特色經濟圈(以烏蘇、胡村為中心的藥材產業經濟圈;以前、後小淮為中心的冬棗產業經濟圈;以袁家、東杜、西杜為中心的白水杏產業經濟圈;以陳閆、高家、周家為中心的果業經濟圈;以東、中、西埝為中心的天然無公害小麥經濟圈)。同時,皇甫鄉黨委、政府立足民生,大幹為民工程,大辦利民實事。全鄉投資8000萬元興辦修路、打井、建廣場、建果庫等工程裙帶500餘件,使農業基礎設施明顯改善,人民群眾生活水平顯著提高,人均純收入達到3200元。皇甫鄉社會穩定、經濟發展、環境優美,一個富裕、文明、和諧的新皇甫正以嶄新的面貌展現在世人面前。[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