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百步洪(蘇軾詩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百步洪(蘇軾詩作)

蘇軾詩作
圖片來自搜狗網

《百步洪》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詩作。這首詩前半描寫水勢,後半表達佛教的世界觀,水乳交融,渾然一體。二者相聯繫的媒介是速度。由水速寫到「一念」、「千劫」,水流雖快,但比不上世事變化之快。作者在這裡感慨人生有限,宇宙無窮,也就是《前赤壁賦》中所表達的「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的意思。

基本介紹

  【名稱】《百步洪》

  【年代】北宋

  【作者】蘇軾

  【體裁】七言古詩

作品原文

  百步洪

  王定國訪余於彭城,一日,棹小舟與顏長道攜盼、英、卿三子,游泗水,北上聖女山,南下百步洪,吹笛飲酒,乘月而歸。余時以事不得往,夜著羽衣,佇立於黃樓上,相視而笑。以為李太白死,世間無此樂三百餘年矣。定國既去逾月,復與參寥師放舟洪下,追懷曩游,以為陳跡,巋然而嘆。故作二詩,一以遺參寥,一以寄定國,且示顏長道、舒堯文邀同賦雲。

  長洪斗落生跳波⑵,輕舟南下如投梭⑶。

  水師絕叫鳧雁起⑷,亂石一線爭磋磨。

  有如兔走鷹隼落⑸,駿馬下注千丈坡⑹。

  斷弦離柱箭脫手⑺,飛電過隙珠翻荷⑻。

  四山眩轉風掠耳,但見流沫生千渦⑼。

  險中得樂雖一快,何異水伯夸秋河⑽。

  我生乘化日夜逝⑾,坐覺一念逾新羅⑿。

  紛紛爭奪醉夢裡,豈信荊棘埋銅駝⒀。

  覺來俯仰失千劫⒁,回視此水殊委蛇⒂。

  君看岸邊蒼石上,古來篙眼如蜂窠⒃。

  但應此心無所住⒄,造物雖駛如余何。

  回船上馬各歸去,多言譊譊師所呵⒅。

作品注釋

  ⑴百步洪:又叫徐州洪,在今徐州市東南二里,為泗水所經,有激流險灘,凡百餘步,所以叫百步洪。公元1078年(元豐元年)秋,蘇軾在徐州知州任上,曾與詩僧參寥一同放舟游於此,寫下兩首詩,這裡所選的是第一首。

  ⑵斗落:即陡落。

  ⑶投梭:形容舟行之快,如織布之梭,一閃而過。

  ⑷水師:船工。絕叫:狂叫。鳧雁:野鴨子。

  ⑸隼:一種猛禽。

  ⑹下註:水向下急流。這兩句,一以鷹隼捕兔為比,一以駿馬注坡為比,都形容水流之快。表面上看,馬不能注坡,但宋代軍中正把騎馬從坡上急馳而下稱作注坡(見《宋史·岳飛傳》)。所以《王直方詩話》記載說:「有人云:『千丈坡豈注馬處?』及還朝,其人云:『惟善走馬,方能注坡。』聞者以為注坡。」

  ⑺斷弦離柱:柱是樂器上調弦用的木把,使勁旋轉,使弦繃得太緊,就會斷掉,在那一瞬間,弦很快地離開柱。

  ⑻飛電過隙:飛逝的閃電很快地掠過隙縫。珠翻荷:猛一掀起荷葉,上面的水珠急遽落下。

  ⑼這兩句的意思是:坐在船上,只聽到耳邊風聲不絕,四面群山一晃而過,令人眼花繚亂。向下看,只見到飛沫四濺,生出無數的漩渦。

  ⑽這兩句的意思是:涉險時雖有許多快樂,但也就像河伯以為天下之美盡在於己一樣,不值一提。《莊子·秋水》:「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涘渚崖之間,不辨牛馬。於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於己。順流東行,至於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於是才覺得自己是「長見笑於大方之家」。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