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喜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百喜草(學名:Paspalum notatum Flugge)是禾本科,雀稗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木質、多節根狀莖。叢生,高可達80厘米。葉鞘基背部壓扁成脊,無毛;葉舌膜質,極短,葉片扁平或對摺,平滑無毛。總狀花序對生,腋間長柔毛,小穗卵形,平滑無毛,花葯紫色,柱頭黑褐色。9月開花結果。
原產美洲。中國甘肅及河北引種栽培的一種優良牧草。適宜於熱帶和亞熱帶,年降水量高於750毫米的地區生長。廣東、廣西、海南、福建、四川、貴州、雲南、湖南、湖北、安徽等南方大部分地區都適宜種植。對土壤要求不嚴,在肥力較低、較乾旱的沙質土壤上生長能力仍很強。 [1]
百喜草又稱巴哈雀稗是一種暖季型的多年生禾草,一般作為公路、堤壩、機場跑道綠化草種或牧草。
形態特徵
多年生。具粗壯、木質、多節的根狀莖。稈密叢生,高約80厘米。
葉鞘基部擴大,長10-20厘米,長於其節間,背部壓扁成脊,無毛;葉舌膜質,極短,緊貼其葉片基部有一圈短柔毛;葉片長20-30厘米,寬3-8毫米,扁平或對摺,平滑無毛。
總狀花序2枚對生,腋間具長柔毛,長7-16厘米,斜展;穗軸寬1-1.8毫米,微粗糙;小穗柄長約1毫米。小穗卵形,長3-3.5毫米,平滑無毛,具光澤;第二穎稍長於第一外稃,具3脈,中脈不明顯,頂端尖;第一外稃具3脈。第二外稃綠白色,長約2.8毫米,頂端尖;花葯紫色,長約2毫米;柱頭黑褐色。 染色體2n=40(Burton,1940),30(Gould,1966),20(Saura,1948)。花果期9月。[2]
主要價值
動物飼料
百喜草植株匍伏,草皮結實,耐牲畜低度啃食及蹄踏,適應性廣,抗逆性強,可固土保水。在砂質貧瘠的海岸地帶、水土流失的坡地、疏林山地及種植溫帶牧草夏枯嚴重的地區,都易建植百喜草牧地。百喜草用種子種植,草地利用年限長達7-8年以上,在肥力較低的土壤有保持中等產量的獨特能力,是熱帶亞熱帶地區的重要牧草。
百喜草適於放牧,亦適宜刈割青飼和曬制乾草。草葉量大,莖穗少,是草食家禽及草食魚類的優質青飼料。不同生長期其營養成分有差異,絕對乾物質中粗蛋白含量在開花初期為7%-15%,開花後期為13%,其營養物質消化率超過65%。[3]
改良土壤
百喜草草叢稠密,草皮緊貼地面,根系發達深生,對土壤的保持和地表逕流的降低具有相當好的功效。台灣鳳山熱帶園藝分所在25°陡坡地種植有百喜草的覆蓋及敷蓋區與淨耕區進行土壤流失比較觀測,在百喜草覆蓋區幾乎沒有土壤流失,而淨耕區在5年內土壤流失總計達235000千克/畝。2011年江蘇儲國良等在10°的坡地上進行百喜草覆蓋對比試驗,結果對照區的土壤流失量為百喜草覆蓋區的67.1倍,每次雨後,對照區的承接池一片混濁,覆蓋區的承接池則水少且清澈見底。
百喜草在熱帶亞熱帶地區被廣泛應用於防止土壤侵蝕,護坡固土。在台灣,百喜草被確認為水土保持用最佳草種,並從1975年起全面應用於裸露坡地的覆蓋保護、斜坡滑落、崩塌及土壤沖蝕等水土流失的治理。
草坪綠化
百喜草是牧坪兼用草種之一。百喜草莖粗葉大,草叢較高,草坪欣賞價值不高,耐磨性也不是很好,不宜作觀賞性草坪和運動場草坪利用。1993-1994年張巨明等在深圳對19個暖季型草坪草種的坪用性能評定結果證實。但是百喜草適應性廣,抗逆性強,建坪快,建坪費用低,不需設置專用噴淋設施,日常維護省工,草坪期長,其淨化空氣能力強,適宜大面積建植作生態草坪或公路綠化。
栽培技術
播後的3-5周內,每日要多次少量地進行灌溉,苗出齊後要減少灌溉次數,但灌水量要增加,以促進百喜草根系的發育。
建植成功的百喜草草坪抗旱能力非常強,不需經常灌溉。由於百喜草種子發芽和建植速度很慢,可以和10%左右的多年生黑麥草或一年生黑麥草過渡混播,以提高成坪速度,降低雜草的危害。
百喜草的耐旱性良好,但定期灌溉或在降雨比較均勻的情況下生長最好。在冬季無霜凍的地區,百喜草可以保持終年常綠,在冬季氣溫比較低的地區,百喜草有一定的枯黃期,可以用一年生或多年生黑麥草蓋播,以保持草坪的綠色。
病蟲防治
百喜草苗期的生長速度較為緩慢,幼苗較弱,與雜草的競爭力較弱,苗期的雜草危害較為嚴重。因此,播種前後均應特別注意防除雜草。
生長環境
百喜草對土壤要求不嚴,在肥力較低、較乾旱的沙質土壤上生長能力仍很強。基生葉多而耐踐踏,匍匐莖發達,覆蓋率高,所需養護管理水平低,是南方優良的道路護坡、水土保持和綠化植物。
百喜草適宜於熱帶和亞熱帶,年降水量高於750毫米的地區生長。
繁殖方法
百喜草可春播或秋播,中國華南地區春播以3-5月旬平均氣溫達15度以上的濕潤天氣播種最為適宜,秋播宜在9月中旬之前進行,可以單播,也能夠很好地與侵占性較強的狗牙根和地毯草混播,播種量為10-15公斤/畝。
播種後用碾子壓實,在有一定坡度的地段種植時,最好採用噴播,噴播時的播種量為20-25公斤/畝,播種後每日早晚各灌一次水,以保持表層土壤的濕潤
分布範圍
原產美洲熱帶地區,加勒比海群島和南美洲沿海地區,中國台灣、廣東、上海、江西等地大面積引種。 [4]
參考文獻
- ↑ 百喜草栽培管理技術 .黔農網,引用日期2017-08-07
- ↑ 百喜草 .植物智,引用日期2019-12-19
- ↑ [孫姒紉;百喜草的特性、功效及種植[J];廣東農業科學;1998-06-10;37-38]
- ↑ 百喜草 .黔龍網,引用日期2018-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