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百倍之地

圖片來自mafengwo

百倍之地(מאה שערים, Mea She'arim)是耶路撒冷最古老的猶太街區之一,現主要居民是哈雷迪猶太人,由舊伊舒夫建造。

目錄

名稱

百倍之地這個名字源於《創世紀》26:12「以撒在那地耕種,那一年有百倍的收成。耶和華賜福給他。」根據傳統,社區原本有100個門,是百倍之地另外的含義。[1]

歷史

百倍之地建於1874年,是耶路撒冷舊城城牆以外最早的猶太人定居點之一,由100名股東組成的建房互助協會建造。[2]因為城內已經擁擠不堪,衛生條件惡劣,會員們集中資源,購買舊城外的土地,興建新社區,旨在改善他們的生活水平。

德國基督教建築師和傳教士康拉德·希克為百倍之地制定了規劃。耶路撒冷的猶太社區的負責人之一約瑟夫·里夫林,一位來自伯利恆阿拉伯基督徒是承包商。這項工作是由猶太和非猶太工人進行。[3]

百倍之地是一個由圍牆包圍的庭院社區,每天晚上關閉大門。到1880年十月,已建成100間公寓供人入住。到了世紀之交,有300棟房屋,一個麵粉廠和一家麵包店。康拉德希克本計劃在每個庭院設立開闊的綠地,但是卻建了牛棚。百倍之地是耶路撒冷第一個安裝路燈的區。

參考文獻

  1. Eisenberg, Ronald L. The Streets of Jerusalem: Who, what, why. Devora Publishing. 2006: 250. ISBN 1-932687-54-8. 
  2. About Meah Shearim. Illustrated Israel.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6-13). 
  3. Eylon, Lili. Jerusalem: Architecture in the late Ottoman Period. Jewish Virtual Library. 2011 [28 August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