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白龍橋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白龍橋鎮隸屬於浙江省金華市婺城區,地處婺城區北部,東鄰秋濱街道,南接長山鄉、琅琊鎮,西與蔣堂鎮相鄰,西北、北與蘭谿市上華街道、靈洞鄉接壤,東北瀕金華江,隔江與乾西鄉相望,距婺城城區10千米,區域總面積92.91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白龍橋鎮戶籍人口為65732人。

清末時,屬金華縣從善鄉和湯溪縣後童莊;1986年,設立白龍橋鎮。截至2020年6月,白龍橋鎮轄13個社區、27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葉店社區長安街18號。

截至2019年末,白龍橋鎮有工業企業515個,其中規模以上8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06個。[1]

歷史沿革

清末時,屬金華縣從善鄉和湯溪縣後童莊。

民國初,屬金華縣二橋鄉、雙十鄉及湯溪縣洞山鄉。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屬金華縣濱江鄉、湯溪縣洞山鄉。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屬金華縣濱湖鄉、湯溪縣白沙鄉。

1949年,為金華縣東溪、濱湖、鎮江、金蘭和原湯溪縣下楊、古方等鄉。

1951年,屬金華縣東溪鄉、湯溪縣下楊鄉。

1958年,屬金華縣臨江公社東溪管理區、曙光公社古方管理區。

1961年,屬東溪公社、古方公社。

1983年,屬東溪鄉、古方鄉。

1986年,設立白龍橋鎮。

1992年5月,讓長鄉、臨江鄉、古方鄉併入白龍橋鎮。

2000年底,撤銷金華縣後,劃入婺城區。

區劃沿革

2003年1月,呂塘下、黃園、下新3個建制村及其所屬呂塘下、黃園、下新、黃村、黃埔橋頭、蔣烏角6個自然村委託秋濱街道管理。

2004年,白龍橋、葉店、洞溪3個行政村改為設社區。

截至2011年末,白龍橋鎮轄華電新村、華核新村、玉龍、金奧、望湖、葉店、馬海地、洞溪8個社區,白龍橋、橫大路、東俞、怡村、鄭陽、金竹園、高橋、黃堰頭、三聯、後童、筱溪、雙牌、讓長、天姆山、大圩、雅繞、清塘下、黃碧塘、龍蟠、姜豐、井頭村、古方一村、古方二村、盧頭、翁家山頭、大德壠、後杜、新昌橋、東周、上邵、下邵、周家、下楊、虹路、臨江、倪家、擇住鄰、樓家、雅蘇、鄭崗山、古城范、聯豐、下窯、尤力、王路盪、潘村壠、馬徐、西園、董村49個行政村,共57個群眾自治組織;下設25個居民小組、501個村民小組。

區劃詳情

截至2020年6月,白龍橋鎮轄13個社區、27個行政村:葉店社區、馬海地社區、洞溪社區、華電新村社區、華核新村社區、玉龍社區、金奧社區、三聯社區、高橋社區、怡村社區、望湖社區、白龍橋社區、中濟社區、筱溪村、東俞村、後童村、虹路村、聯豐村、臨江村、下窯村、擇住鄰村、鄭崗山村、樓家村、王路盪村、讓長村、天姆山村、龍蟠村、新昌橋村、下楊村、新周家村、雙牌村、董村、鄭路村、黃金苑村、雅姜村、上下邵村、清潭村、古方村、白沙村、濱江村,鎮人民政府駐葉店社區長安街18號。[2]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白龍橋鎮地處婺城區北部,東鄰秋濱街道,南接長山鄉、琅琊鎮,西與蔣堂鎮相鄰,西北、北與蘭谿市上華街道、靈洞鄉接壤,東北瀕金華江,隔江與乾西鄉相望,距婺城城區10千米, 區域總面積92.91平方千米。

自然資源

2011年,白龍橋鎮有耕地4.98萬畝,人均0.78畝。

人口

截至2011年末,白龍橋鎮總人口有63570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41980人,城鎮化率66.0%;另有流動人口16334人。總人口中,男性32650人,占51.4%;女性30920人,占48.6%。14歲以下8108人,占12.8%;15-64歲48694人,占76.6%;65歲以上6768人,占10.6%;以漢族為主,達62396人,占98.2%;有苗、布依、蒙古、回、藏、彝、壯、朝鮮、滿、侗、瑤、白、土家、哈尼、傣、黎、傈僳、佤、畲、高山、拉祜、水、土等25個少數民族,共1174人,占1.8%,其中苗族403人,占少數民族人口的34.3%;布依族250人,占21.3%。2011年,白龍橋鎮人口出生率7.5‰,人口死亡率4.3‰,人口自然增長率3.2‰,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732人。

截至2019年末,白龍橋鎮戶籍人口為65732人。[3]

經濟

綜述

2011年,白龍橋鎮財政總收入4.8億元,比2010年增長43.1%,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37億元,比2010年增長24.7%。完成營業稅6994萬元,增值稅1.71億元,分別比2010年增長19.6%、25.4%;人均財政收入7551元。2011年,白龍橋鎮農民人均純收入6450元。

截至2019年末,白龍橋鎮有工業企業515個,其中規模以上8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06個。

農業

2011年,白龍橋鎮農業總產值3.59億元,比2010年增長4.6%,農業增加值占全鎮生產總值的2.9%。2011年,白龍橋鎮生產糧食23961噸,其中水稻22431噸,小麥342噸。油料作物種植面積10676畝,產量1331噸,其中油菜籽1249噸。2011年,白龍橋鎮生豬飼養量15.2萬頭,年末存欄7.7萬頭;牛飼養量8644頭,其中良種及改為良種乳牛5427頭,牛奶產量12072噸;家禽飼養量88.54萬羽,上市家禽43.6萬羽。2011年,白龍橋鎮水果種植面積1054畝,產量5647噸,其中果用瓜4359噸,葡萄134噸。

工業

2011年,白龍橋鎮工業總產值為124.1億元,比2010年增長18.2%,工業增加值占全鎮生產總值的67.1%。2011年,白龍橋鎮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3家,職工1.44萬人,實現工業增加值54.4億元,比2010年增長21.4%,其中大中型有工業企業6家,實現工業增加值15億元,比2010年增長23.6%;銷售收入達到億元以上的企業15家,其中5億元以上的1家,2億元以上的3家。

商貿

截至2011年末,白龍橋鎮有商業網點1881個。2011年,白龍橋鎮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18.2億元,比2010年增長5.6%;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9.8億元,比2010年增長4.6%。2011年,白龍橋鎮出口3.85億美元,比2010年增長12.3%,主要產品有箱包、服裝、五金工量具等。

金融

2011年末,白龍橋鎮各類存款餘額為21億元,比2010年增長9.6%;各項貸款餘額18.8億元,比2010年增長23.0%。

郵電業

2011年,白龍橋鎮郵政業務收入為350萬元;電信業務收入為1700萬元。[4]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白龍橋鎮有幼兒園38所,在園幼兒2534人,專任教師163人;小學6所,在校生5017人,專任教師243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1921人,專任教師202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2011年,白龍橋鎮教育經費達630萬元,比2010年增長11.75%;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170萬元,比2010年增長14.64%,占財政總支出的比例為29.73%。

文化事業

截至2011年末,白龍橋鎮有文化藝術團體3個,會員178個;鎮有文化站1個,村文化活動中心45個;公共圖書室58個,藏書10萬冊。

醫療衛生

截至2011年末,白龍橋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2個,病床54張,固定資產總值1535.6萬元;專業衛生人員72人,其中執業醫師28人,執業助理醫師20人,註冊護士24人。2011年,白龍橋鎮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8.01萬人次,住院手術430台次,出院病人576人次。2011年,白龍橋鎮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270.84/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10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10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43587人,參合率96.7%。

社會保障

2011年,白龍橋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為33戶,人數39人,支出17.1萬元,比2010年增長0.1%,月人均365元,與2010年增長15.5%;城鎮醫療救助198人次,共支出32.91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409戶,人數701人,支出133.88萬元,比2010年增長0.05%,月人均159元,比2010年增長15.4%;五保供養81人,支出45.1萬元;醫療救助177人次,支出21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79人,撫恤事業費支出132.23萬元;有敬老院1所,床位270張。截至2011年末,白龍橋鎮參加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57800人,參保率96.8%。[5]

基礎設施

郵政電信

截至2011年末,白龍橋鎮有郵政網點2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314.2千米,鄉村通郵率100%;有電信企業3家,服務網點3個;固定電話用戶12942戶,移動電話用戶16622戶,寬帶接入用戶9386戶。

給排水

截至2011年末,白龍橋鎮鋪設幹線水管20千米,年工業用水150萬噸、生活用水80萬噸,居民自來水普及率100%,年人均生活用水15噸;排水管道11千米,污水治理工程3項,日污水處理能力15000噸。

供電

截至2011年末,白龍橋鎮擁有110千伏變電站(所)1座,有主變壓器9台,總容量60兆伏安,有高壓輸電線路3條,總長度6千米,用電負荷8.15萬千瓦。2011年,白龍橋鎮售電量累計完成5.6億千瓦時。

園林綠化

截至2011年末,白龍橋鎮有公園1個,公園面積21.48公頃,園林綠地面積13公頃,其中公共綠地12公頃,綠化覆蓋率25%。

交通運輸

白龍橋鎮有滬昆高速公路過境,境內長1.4千米,雙向4車道;滬瑞線國道過境,境內長10千米;杭金衢高速公路在鎮北設有互通口。截至2011年末,白龍橋鎮有縣鄉(鎮)級公路5條,總長30千米;通航河道1條,總長9千米。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白龍橋鎮因駐地有白沙溪白龍橋而得名。 相傳古時,該地窮山惡水,十年九旱,人口稀少,是個無名的山村。天上的三條小龍---白龍、青龍和黃龍決心為民造福,偷偷離開天堂,來到該地。三條小龍來到人間,飛到了樹木蔥鬱、山清水秀的北山。青龍和黃龍貪戀北山的美景,盤踞在一個山洞裡,而白龍不改為初衷,堅決為民造福。老百姓為了紀念這條白龍,在白沙溪上建起一座白龍橋,將橋旁的村莊起名為白龍橋村。

文物古蹟

截至2011年末,白龍橋鎮境內有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馬海殿、洞山塔、葉氏宗祠3處,文物保護點朱氏宗祠、友梅公祠2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