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白骨露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白骨露野拼音[bái gǔ lù yě] ;露,暴露。死人的白骨暴露在野外。形容戰爭或災難所造成的悲劇景象。出 自三國·魏·曹操《蒿里行》詩:「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1]

[]

相關知識

《蒿里行》是東漢傑出的政治家、文學家曹操的樂府詩。此詩是借樂府舊題寫時事,內容記述了漢末軍閥混戰的現實,真實、深刻地揭示了人民的苦難,堪稱「漢末實錄」的「詩史」。詩人運用民歌的形式,對當時的社會現實進行了批判,不僅對因戰亂而陷於水深火熱之中的苦難人民表示了極大的悲憤和同情,而且對造成人民疾苦的首惡元兇給予了無情的揭露和鞭撻。全詩風格質樸,沉鬱悲壯,體現了一個政治家、軍事家的豪邁氣魄和憂患意識,詩中集典故、事例、描述於一身,既形象具體,又內蘊深厚,體現了曹操的獨特文風。

成語解釋

詞 目白骨露野

發 音bái gǔ lù yě

釋 義露:暴露。死人的白骨暴露在野外。形容戰爭或災難所造成的悲劇景象。

成語典故

出 處三國·魏·曹操《蒿里行》詩:「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

詞語辨析

【近義詞】:屍橫遍野白骨累累

【用法】: 作賓語、定語;指死人多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