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白額亞馬遜鸚鵡

白額亞馬遜鸚鵡
原圖鏈接

白額亞馬遜鸚鵡(學名:Amazona albifrons) [1] 是體型最小的亞馬遜鸚鵡,共有3種亞種。是典型的攀禽,對趾型足,兩趾向前兩趾向後,適合抓握,鳥喙是強勁有力,可以食用硬殼果。羽色鮮艷,外表帥氣。羽毛大部分是綠色,前額以及頭頂有一塊白色的羽毛,眼睛虹膜桔色,在翅膀的轉折處有少許紅色點綴,羽毛邊緣呈黃綠色。翅膀的飛羽和翼角都泛紫光藍色。棲息於森林、棕櫚樹林、開闊的平原以及林地、農耕區等。通常成對或是小群體活動,主要的食物為水果漿果、種子、堅果花朵以及植物嫩芽等。分布於墨西哥、危地馬拉西南、哥斯達黎加

目錄

簡介

中文學名:白額亞馬遜鸚鵡
拉丁學名:Amazona albifrons
別稱:白頂亞馬遜鸚鵡、白額綠鸚哥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綱:鳥綱
目:鸚形目
科:鸚鵡科
屬:亞馬遜鸚鵡
種:白額亞馬遜鸚鵡
亞種:3種
命名者及時間:Amazona albifrons
英文名稱:White-fronted Amazon
英文名稱:White-fronted Parrot

外形特徵

白額亞馬遜鸚鵡依照不同亞種,從24到26厘米不等。鳥體為綠色,前額以及頭頂有一塊白色的羽毛(有些鳥則是奶油色),眼睛周圍有一小圈紅色如眼鏡般的羽毛;翅膀的第一根覆羽為紅色,其它覆羽尖端為藍色,次要覆羽亦為藍色;尾巴上方以及內側的覆羽為黃綠色;這種鸚鵡的鳥喙為臘黃色;虹膜為淺黃到橘色。通常雄鳥的翅膀第一根覆羽為紅色,但是雌鳥則是綠色,但是偶爾也會出現雌鳥有着幾根紅色羽毛的情況。

棲息環境

白頂亞馬遜鸚鵡喜歡棲息的地區很廣泛,從有樹木的乾燥地區、分布仙人掌的棘叢地區、熱帶雨林、開放的森林地、農業地帶、沙漠地區、到海拔1850米的雨林地區等,有時候也會去農場果園以及農耕區覓食。

生活習性

在繁殖季通常成對活動,有時候會以20隻左右的群體出沒,個性活潑外向,甚至可以在很近的距離觀察它們。在休憩或是覓食的時候很安靜,因此不容易被發現。但是在飛行的時候相當吵雜;當黃昏飛往棲息樹木的時候,有時候會高達好幾百隻,非常壯觀。在破曉時分,它們會以10到15隻左右的小群體分別離開前往覓食,偶爾會和黃額亞馬遜鸚鵡(Yellow-lored Amazon)一起集結,當一整群飛行的時候,很遠就能夠聽見它們粗啞刺耳的鳴叫。白頂亞馬遜鸚鵡的主要食物為水果(尤其是無花果)、漿果堅果花朵、樹頂的嫩芽等。有時候也會以農耕區裡面的莊稼以及果園中的水果為食,尤其偏好穀類作物,因此常常造成農作物嚴重的損害。

分布範圍

繁殖方式

卵生。野外繁殖季從11月開始,人工豢養的繁殖期通常是由5月開始,在繁殖前和繁殖期間會特別的吵雜,一次會產下3到4枚卵,孵化期間為26天,雛鳥羽毛長成約7周左右。

保護級別編輯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ver 3.1 2009年瀕危物種——低危(LC)。

視訊

白額亞馬遜鸚鵡 (white-fronted amazon) ↓按下文字介紹



參考文獻

  1. 白額亞馬遜鸚鵡. 百度百科. 2008-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