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白露過後品秋茶(喬正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 白露過後品秋茶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白露過後品秋茶》中國當代作家喬正芳的散文。

作品欣賞

白露過後品秋茶

從陸羽的《茶經》和許多古代詩詞當中,我們都會得知,古人是厚春茶而薄秋茶的;現代人同樣如此,有「明前春茶貴如金」的說法,對清明前後採摘加工的春茶尤其情有獨鍾,視為珍品,十分喜愛。在人們的固有意識當中,認為春茶是新茶、嫩茶;秋茶是老茶、粗茶。許多人只知道有春茶,而不知道還有秋茶,對秋茶沒有任何認知。

不同的茶,會給人以不同的感受。春茶帶着濃郁的春天氣息,它是甜美的,鮮嫩的,又是清新的,清爽的,如二八芳華的閨閣女子;秋茶蘊含着秋收的喜悅,如五穀豐登般,能給人滿足感,幸福感,它是成熟的、內斂的,如韶華正盛的熟女。春茶的主要表現為閨閣拘束之氣;秋茶則表現出田園無羈之勢。

雖然春茶和秋茶,從形狀、色道、氣味、口感等方面都有差異,都有區別,但它們的本質是一樣的,茶性不變,只是時間上先來後到,問世於不同的季節罷了。二者各有千秋,各具特色,不能硬性地劃分孰高孰低、孰優孰劣、孰貴孰賤。秋茶生長期較長,飽經風霜,吸收了更多的陽光雨露,更接地氣,比之於春茶的嬌嫩孱弱、纖柔清癯,確也別有一番風味。

茶為國飲。在這個世界上,很少有一種事物能夠像茶一樣,跨越國界和種族隔閡而獲得世人青睞。兩千多年前絲綢之路上的駝隊,為西方世界最先帶去的就是綠色的茶葉;而與絲綢之路對接的茶馬古道,也將茶葉送到了茫茫草原世界屋脊。在開放的唐朝,上流社會流行在茶盞中悠閒度日,後來它像一隻酷愛自由的鳥,從皇宮的方寸樊籠飛到民間的廣闊鄉野,帶領我們回到山水田園,找到了生命的本源和生活的樸素

據說,古代皇室喝的貢茶,是未婚少女用舌尖和門齒一芽一葉採集而來的,只接觸唾液而不接觸手汗,為的是保持茶葉的天然品質不受破壞,不受浸染。這種採摘方式看似十分奢侈,不可思議,其實也是茶道茶藝的一個組成部分。中國的茶道茶藝,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其中不乏許多與神仙道家相聯繫的神秘色彩,令人着迷。

茶與少女有許多相通、相似、相同的品質。茶是等待被欣賞被品評被接納的待字女子,正如空谷里的幽蘭,在等待一輪明月的相約一樣,茶期盼着能遇見知音,遇見自己心中的白馬王子。像林和靖在梅花下與鶴為伴,陶淵明在朦朧的山影下悠然採菊,或者周茂叔在小舟獨眠,期望能潛入水中蓮花的夢,那樣的心靈才配得上與茶的靈魂相逢、相知、相悅。

在春天喝茶的時候,或許有人會想,不知道唐代那個名叫崔護的書生,後來有沒有再遇見那位桃樹下給他遞茶的女子,與她繼續昨天的故事。如果那一世沒有再遇見她,或許來生還會以一杯茶邂逅於桃林。不管傳說有多少個版本,也不論故事是否發生在桃花盛開的季節,筆者都會認定,那位妙齡女子給崔護的那杯茶肯定是秋茶。那時交通不便,無論是遠在江南、還是近在終南山的清明春茶,都還沒有到達長安城南,而且也只有那位村姑和如同村姑一般的秋茶,才會如此打動崔護的心,寫下那首令我們至今讀來依然唏噓不已的美好詩篇,讓我們把一位少女與一杯清茶聯繫起來,生髮出無限的遐思。

[1]

作者簡介

喬正芳,品詩文網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