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白雪姬(草本植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白雪姬(拉丁學名:Tradescantia sillamontana),屬鴨跖草科,鴨跖草屬,多年生肉質草本植物,植株叢生,莖直立或稍匍匐,高15~20厘米,短粗的肉質莖硬而直,被有濃密的白色長毛。宜溫暖、濕潤的環境和充足而柔和的陽光,耐半陰和乾旱,不耐寒,忌烈日曝曬和盆土積水。原產中南美洲的危地馬拉伯利茲墨西哥等國。

白雪姬形態特徵

莖白雪姬是多年生肉質草本植物。植株叢生,莖直立或稍匍匐,高15~20厘米,短粗的肉質莖硬而直,被有濃密的白色長毛。

葉白雪姬的葉互生,綠色褐綠色稍具肉質,長卵形,葉長約2厘米,寬1厘米,也被有濃密的白毛。

花白雪姬的小花淡紫粉色,着生於莖的頂部。

白雪姬的花期為夏季。

多年生肉質草本植物。植株叢生,莖直立或稍匍匐,高15~20厘米,短粗的肉質莖硬而直,被有濃密的白色長毛。葉互生,綠色或褐綠色,稍具肉質,長卵形,葉長約2厘米,寬1厘米,也被有濃密的白毛。小花淡紫粉色,着生於莖的頂部。[1]

白雪姬生長環境

宜溫暖、濕潤的環境和充足而柔和的陽光,耐半陰和乾旱,不耐寒,忌烈日曝曬和盆土積水。生長適溫16~24℃,在此條件下可將植株放在光線明亮又無直射陽光處養護。[2]

白雪姬宜溫暖、濕潤的環境和充足而柔和的陽光,耐半陰和乾旱,不耐寒,忌烈日曝曬和盆土積水。

白雪姬的生長適溫16~24℃,在此條件下可將植株放在光線明亮又無直射陽光處養護。

白雪姬分布範圍

白雪姬原產中南美洲的危地馬拉、伯利茲、墨西哥等國,現世界多地可栽培。

圖片

白雪姬繁殖

分株:白雪姬分株法繁育可結合換盆進行,方法是把生長密集的植株從盆中倒出,將其分割栽種即可。

扦插:白雪姬扦插繁育可在生長季節剪取帶頂梢的莖在沙土或蛭石中進行,插後放在半陰處,保持土壤濕潤而不積水,在20~25℃的條件下,2周左右可生根。

雪姬的繁殖可結合換盆進行分株,方法是把生長密集的植株從盆中倒出,將其分割栽種即可;也可在生長季節剪取帶頂梢的莖在沙土或蛭石中進行扦插,插後放在半陰處,保持土壤濕潤而不積水,在20~25℃的條件下,2周左右可生根。[3]

白雪姬栽培技術

生長期保持盆土濕潤而不積水,空氣乾燥時可用潔淨的水向植株及周圍地面噴灑,但水珠不能長時間停留在葉面上,否則會造成葉片腐爛。每月施一次腐熟的稀薄液肥或複合肥,但肥量不宜多,以免莖、葉生長過旺,使株形凌亂。夏季高溫時可適當遮光,並加強通風,否則會因悶熱、潮濕導致植株腐爛。冬季放在室內陽光充足處,節制澆水,8~10℃可安全越冬。由於植株生長較快,栽培中要經常修剪整形,及時將過長的莖剪短,摘除下部發黃枯爛的葉片,以保持株形的整潔美觀。因為植株密布長毛,沾上污物後很難清除,因此施肥時要格外小心,防止肥液污染植株,並將花盆放在室內潔淨處養護,以避免室外雨淋污染葉片。每年的3~4月換盆一次。盆土要求疏鬆肥沃,具有良好的排水透氣性,可用腐葉土2份、園土1份、粗沙或蛭石3份的混合土栽種,並加入少量骨粉作基肥。由於白雪姬的新株比老株更具觀賞性,栽培中應經常繁殖新株,對老株進行更新。

土壤:白雪姬養盆土要求疏鬆肥沃,具有良好的排水透氣性,可用腐葉土2份、園土1份、粗沙或蛭石3份的混合土栽種,並加入少量骨粉作基肥。

澆水:白雪姬生長期保持盆土濕潤而不積水,空氣乾燥時可用潔淨的水向植株及周圍地面噴灑,但水珠不能長時間停留在葉面上,否則會造成葉片腐爛。

光照:白雪姬在夏季高溫時可適當遮光,並加強通風,否則會因悶熱、潮濕導致植株腐爛。冬季放在室內陽光充足處,節制澆水,8~10℃可安全越冬。

施肥:白雪姬每月施一次腐熟的稀薄液肥或複合肥,但肥量不宜多,以免莖、葉生長過旺,使株形凌亂。

修剪:白雪姬植株生長較快,栽植/栽培中要經常修剪整形,及時將過長的莖剪短,摘除下部發黃枯爛的葉片,以保持株形的整潔美觀。[4]

白雪姬的養殖注意事項

白雪姬植株密布長毛,沾上污物後很難清除,因此施肥時要格外小心,防止肥液污染植株,並將花盆放在室內潔淨處養護,以避免室外雨淋污染葉片。

白雪姬每年的3~4月換盆一次。

白雪姬的新株比老株更具觀賞性,栽植/栽培中應經常繁育新株,對老株進行更新。

白雪姬雖然引進中國時間不長,但形態獨特,滿株的白色長毛在各種觀賞,植物中獨樹一幟,淡紫色的小花精緻而醒目,是花、葉俱佳的觀賞花卉。而疊葉草株形玲瓏可愛,富有天然野趣。它們的養護也較為簡便,非常適合家庭栽培欣賞,常作小型盆栽,點綴几案、書桌、窗台等處,清新雅致,頗有特色。

參考文獻